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三江源生态经济系统耦合机制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197158
  • 作      者:
    杨皓然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作者简介
  杨皓然(1973-),男,河北省曲阳县人,中共青海省委党校、青海省行政学院、青海省社会主义学院科研处处长,教授。青海省人口学会理事。内蒙古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兰州大学经济学博士,加拿大皇家路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经济等方面的教学科研和决策咨询工作。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1项,主持完成亚洲开发银行技术援助项目1项,全国行政学院科研合作课题1项,青海省社科规划一般项目2项,参与青海省社科规划重大招标项目2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三江源生态经济系统耦合机制研究》以生态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学科为理论基础,从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度评估、耦合体系优化、耦合风险管理和耦合保障机制等方面,构建起三江源生态经济系统耦合机制研究体系。主要内容包括:第1,基于数据分析,总结出三江源生态经济系统中各子系统之间运行状况。同时,采用层次分析法和耦合评价模型进行耦合度测算,分析出导致三江源生态经济系统发展不均衡的主要问题。第2,从生态建设保障、生态经济产业结构、生态经济市场模式等方面优化了三江源生态经济系统耦合体系,丰富和完善了生态经济系统良性耦合载体与手段。第3,运用生态足迹模型计算出三江源生态经济系统耦合过程中的生态赤字、生态风险指数,基于此从做好顶层设计、控制人口数量、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建立耦合风险管理体系。第4,围绕促进三江源生态经济系统良性耦合,从政府生态行为调控、生态补偿制度和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等方面完善耦合保障机制,确保三江源地区生态经济系统健康可持续发展。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选题依据
一 研究背景
二 选题依据
第二节 研究目标和意义
一 研究目标
二 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结构安排
一 研究方法
二 技术路线
三 结构安排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研究理论构建
第一节 生态经济系统
一 生态经济系统内涵
二 生态经济系统结构
三 生态经济系统特征
第二节 生态经济系统基本矛盾
一 基于生态承载能力分析
二 基于系统反馈机制分析
第三节 生态经济系统耦合
一 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内涵
二 生态经济系统耦合研究主要内容
三 三江源生态经济系统相关研究现状

第三章 三江源生态经济系统发展现状及分析
第一节 三江源生态系统
一 水资源
二 草地资源
三 动植物资源
四 生态环境
第二节 三江源经济系统
一 经济总量不断增加,收入水平迅速提高
二 固定资产投资强劲增长
三 畜牧业特色明显
第三节 三江源社会系统
一 人口民族多元,受教育程度较低
二 多宗教并存,民族文化浓厚
第四节 三江源生态经济系统运行分析
一 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运行分析
二 社会系统与经济系统运行分析
三 社会系统与生态系统运行分析

第四章 三江源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度评估机制
第一节 研究理论基础分析
一 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评估
二 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度评估
三 评价方法选择
第二节 三江源生态经济系统耦合评价指标构建及权重确定
一 评估指标体系研究现状
二 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三 指标权重计算
四 耦合评价模型构建
第三节 三江源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 生态系统约束加强
二 社会系统支撑不足
三 经济系统效益不高

第五章 三江源生态经济系统耦合体系优化机制
第一节 生态经济系统耦合目标和载体分析
一 耦合目标设定原则
二 耦合目标确定
三 耦合载体选择
第二节 生态经济系统耦合的生态经济产业布局
一 拓展生态保护方式,夯实生态经济发展基础
二 壮大基础产业:高原生态畜牧业
三 培育竞争优势产业:高原生态旅游业
四 促进朝阳产业发展:高原生物和文化产业
第三节 三江源生态经济系统耦合的市场模式
一 生产模式: 以生态能力定经济效益
二 销售模式:以产定销
三 经营模式:行政许可+特许经营
四 管理模式:多主体共管

第六章 三江源生态经济系统耦合风险管理机制
第一节 生态足迹模型
一 生态足迹内涵
二 生态足迹的相关概念
三 生态足迹模型简介
第二节 三江源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
一 数据来源
二 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确定
三 计算运行
第三节 三江源生态经济系统耦合风险分析与管理
一 生态风险周期
二 三江源生态风险评价
三 三江源生态风险管理

第七章 三江源生态经济系统耦合保障机制
第一节 政府主体生态行为调控机制
一 完善考核方式
二 丰富生态问责制
三 构建生态审计制
四 构建绿色政绩监督体系
第二节 生态补偿机制
一 人的生态补偿基本思想
二 补偿主体
三 补偿依据
四 补偿标准
第三节 自然资源资产产权机制
一 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作用
二 明晰自然资源产权分权安排
三 建立统一管理机构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一 主要结论
二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