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特色宏观调控的实践模式与理论范式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4164268
  • 作      者:
    庞明川著
  • 出 版 社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作者简介
庞明川,研究员,博士研究生。现任东北财经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主要从事宏观经济理论、政府行为与公共政策问题研究。近年来,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项目以及辽宁省教育厅、大连市科技计划项目等.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特色宏观调控的实践模式与理论范式》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就宏观调控的思想背景、政策背景、实践模式、发展路径与演变、政策绩效等进行了系统的归结,并对中国特色的宏观调控结合历史(含中国古代籴粜平衡理论与实践)进行了理论创新,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与前景。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国特色宏观调控的实践模式与理论范式》:
  1.3.1 毛泽东、周恩来与陈云的宏观调控思想
  毛泽东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与灵魂人物,在长期领导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其活的灵魂,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毛泽东的经济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搞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目的是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逐步消灭三大差别(工农差别、城乡差别、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沿着共产主义的方向逐步前进。这些特点体现在毛泽东的大量经济著作中,如《必须注意经济工作》《我们的经济政策》《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必须学会做经济工作》《关于土地改革和财经工作》《为争取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论十大关系》《中国工业化的道路》《关于农业问题》《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生产问题》《经济建设是科学,要老老实实学习》《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等。在他的报告、讲话和一些批示中也有很多关于经济方面的论述和指示,如农业的“八字宪法”和“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搞“四个现代化”等。
  1912-1927年,毛泽东关于经济问题的思想和观点标志着毛泽东经济思想的开端,其内容涉及治学、妇女解放、劳工、农民、军阀统治、国家建设、各阶级政治态度等问题,具有时代性和探索性等特点;毛泽东的经济思想形成于延安时期,其实践成果表现为农村根据地的自给性经济体制;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过程中,毛泽东经济思想又得到进一步发展。总结毛泽东经济思想中的宏观调控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的思想。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以苏联为鉴戒,总结我国已有的经验,提出了我国自己的建设路线。其中,毛泽东提出了国民经济的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的思想,这是毛泽东的宏观调控思想的具体体现,反映了中国的客观经济规律。①“二五”计划期间,毛泽东鉴于中国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反思性地研读了苏联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就斯大林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和苏联官方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做了许多重要的谈话和批注,反映了他对计划经济的矛盾而复杂的看法。
  虽然毛泽东在原则上不反对计划,但是他对计划的看法与苏联正统理论大相径庭。毛泽东赞同斯大林对客观经济法则和主观计划的区分,但是计划的主观性也使他找到了怀疑计划的理论依据,尤其当这些计划是由专家技术管理阶层制订出来的时候。他认为《教科书》“根本否认突击、赶任务,讲得太绝对了。预定进程表不一定完全反映实际,一切都机械地按照预定进度表执行,就会妨碍生产。”毛泽东承认计划必须建立在严格的科学基础上,“问题在于能否掌握有计划发展的规律,掌握到什么程度;在于是否善于利用这个规律,能利用到什么程度。”“程度”这个概念导致了他对计划的唯一性和权威性的怀疑:“在一个时期内,可以有这样的计划,也可以有那样的计划;可以有这些人的计划,也可以有那些人的计划。不能说这些计划都是完全合乎规律的。”“合乎规律”的前提是排除人的主观愿望和意志,这是计划原则非人性的一面。毛泽东对此也持怀疑态度:“我们的政治挂帅,就是为了提高居民的觉悟程度。我们的大跃进,就是实现这种计划或那种计划的尝试。”思想觉悟这一不确定因素的引入使计划不仅要反映客观规律,还要“依据工人阶级的意志创造出来”。④在他看来,苏联的计划经济和中国的“一五”计划都没有估计到人民群众的冲天干劲。
  对计划的怀疑还表现在毛泽东对经济平衡的看法上。他认为“因为消灭了私有制,可以有计划地组织经济,所以就有可能自觉地掌握和利用不平衡是绝对的、平衡是相对的这个客观规律。”这里的“利用不平衡”似乎费解,因为计划的本质就是平衡或实现国民经济按比例发展的客观要求。“利用不平衡”只能合理地解释为利用群众运动造成的不平衡来加速发展。因此,“平衡”和“不平衡”不过是“计划”和“群众运动”这对范畴的另一种表达。从平衡或计划相对论出发,毛泽东认为“要经常保持比例,就是由于经常出现不平衡。因为不成比例了,才提出按比例的任务。平衡了又不平衡,按比例了又不按比例,这种矛盾是经常的、永远存在的,教科书不讲这个观点。”又说:“计划常常要修改,就是因为新的不平衡的情况又出来了。”⑥还说:“计划是意识形态。”“一种意识形态成为系统,总是落在事物运动的后面。因为思想、认识是物质运动的反映。”这样,计划的预期性被打了折扣。从不平衡绝对论出发,毛泽东对“一五”计划做过这样的评论:“过去我们计划规定沿海省份不建设新的工业,1957年以前没有进行什么新的建设,整整耽误了7年时间。1958年以后,才开始在这些省份进行大的建设,两年中得到很快的发展。”他不同意斯大林关于苏联的计划基本上反映了客观法则的判断,认为苏联缺少消费品,农业不足,“没有群众,没有政治”,“是一条腿走路”。这种怀疑乃是对计划本质的怀疑,他说:“不能认为历史是计划工作人员创造的,而不是人民群众创造的。”⑩在他看来,群众运动不应成为执行计划的工具,相反,计划应为群众运动服务,成为动员群众的工具。群众运动可以突破计划约束,“打破常规”,实现超常发展。
  ……
展开
目录
0 导论
0.1 从“巴山轮会议”说起
0.2 相关文献综述与存在的分歧和误区
0.3 中国特色宏观调控研究的演进及其内涵
0.4 探究中国特色宏观调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0.5 总体思路与结构线索

第1篇 中国特色宏观调控的源流考察
第1章 中国经济思想中的宏观调控思想
1.1 中国古代宏观调控思想
1.2 中国近现代宏观调控思想
1.3 中国当代宏观调控思想
第2章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宏观调控思想
2.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宏观调控思想
2.2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中的宏观调控思想
第3章 西方经济学中的宏观调控理论
3.1 西方古典经济学中的宏观调控思想
3.2 西方现代经济学中的宏观调控理论
3.3 发展经济学论政府的作用
3.4 金融危机以来西方国家的政府干预思想

第2篇 中国特色宏观调控的实践模式与政策绩效
第4章 中国特色宏观调控产生的宏观背景
4.1 中国特色宏观调控产生的政治经济背景
4.2 中国特色宏观调控产生的实践背景与理论背景
4.3 中国特色宏观调控产生的思想背景与政策背景
第5章 中国特色宏观调控实践模式的发展演变
5.1 转轨以来中国的经济运行与宏观调控
5.2 中国特色宏观调控实践模式的演进
5.3 中国特色宏观调控实践模式的总体特征
第6章 宏观调控实践模式的国际比较研究
6.1 发达国家宏观调控的实践模式与特色
6.2 发展中国家宏观调控的实践模式与特色
6.3 转轨国家宏观调控的实践模式与特色
第7章 中国特色宏观调控绩效的宏观评价
7.1 中国特色宏观调控绩效的总体评价
7.2 中国特色宏观调控绩效的阶段性评价
7.3 中国特色宏观调控绩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3篇 中国特色宏观调控的理论范式与发展方向
第8章 中国特色宏观调控的理论范式及其贡献
8.1 中国特色宏观调控理论范式研究的缘起
8.2 中国特色宏观调控的实践模式
8.3 中国特色宏观调控的理论范式
8.4 中国特色结构性调控范式的理论贡献
第9章 中国特色结构性调控范式的形成逻辑
9.1 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中国经济思想与西方经济学的影响
9.2 中国特殊的国情基础对宏观调控的影响
9.3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对宏观调控的重大影响
第10章 中国特色宏观调控的基本经验、存在问题与发展方向
10.1 中国特色宏观调控的基本经验
10.2 中国特色宏观调控存在的问题与创新发展
10.3 中国特色宏观调控的发展方向与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