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懿统三国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55904434
  • 作      者:
    陈瓷著
  • 出 版 社 :
    河南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编辑推荐

  一、陈瓷被业内誉为人性解读三国diyi人,研究三国十余年,穷尽三国所有资料,于史书的边边角角发现历史的暗礁,为你还原真实鲜活的三国历史。

  二、老谋深算的司马懿,在怎样的历史玄机中反转为王,一步步走上权力的顶feng?魏、蜀、吴的继承者们为何没有人能够统一天下,反而丢了先辈打下来的基业?陈瓷的解读与众不同,却又合乎推理,他善于洞察人性的复杂,发现并解读波诡云异的历史背后之推手——那神秘的人性B面。

  三、陈瓷积十年之功,突破自我,打破现有的历史写作窠臼,致力于一种大历史的叙述方式,梳理司马懿时代三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展现恢宏壮阔的三国社会全景,同时不乏血肉丰满的历史细节,呈现给你一种全新的大历史场景,令你越读越上瘾,越读越有味儿。

展开
作者简介

  陈瓷,本名陈振永,山东新泰人,畅销书作家,近年致力于三国历史研究。著有《三国那些人那些事》(五卷本系列)以及《zui彪悍的三国史》《乱世神话:关羽》《三国:五张面孔的局》等,其作品同时在香港、台湾和韩国等地推出繁体版。被称为“人性解读三国第yi人”。

展开
内容介绍

  这本书通过司马家族如何在权力的悬崖上剑舞,最终夺取天下的过程,全景式描绘三国末年天下分争复归于合、流血漂橹、礼坏乐崩的动荡年代。

  近两千前三国的历史舞台上,沉默而心机颇深的司马懿被曹操征辟,在复杂的权力剑舞中,他在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中,周密布局,迎着曹操的疑心、诸葛亮的奇谋、朝中同僚的倾轧,反转为王,扼住对手的喉咙,使其家族在百年之中逐步灭蜀、灭吴,建立晋朝,一统天下。作者以司马懿在权力场中的角逐为主线,为我们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现三国末年社会流血漂橹、激烈动荡的巨幅画卷。

  打开这本书,看隐忍的司马懿及其后代,如何耐心等待机会,逐步掌控曹魏军政大权,最终让三国的历史终结在司马氏之手。

展开
精彩书评

  三国历史耐人咀嚼。在复杂诡异的历史中,为何魏、蜀、吴的继承者们没有人能够统一天下,反而丢了先辈打下来的基业?为何司马懿及其后代隐忍装病许多年,在弱肉强食的丛林社会中,后发制人,暗中密谋,一步步登上权力zui高峰,成为三国历史的终结者?这本书并不简单地探讨权谋,而是努力探讨在复杂的历史磁力场与斑斓的人性交互作用中,如何上演出不可再现、惊心动魄的三国大戏。

  一一 历史作家 郭灿金

  三国历史本身,就是一场无须虚构、精彩绝伦的大戏,皇权争夺、宫廷斗争、智略对决、流血漂橹的战争,无不令人震撼。敏锐的陈瓷充分注意到历史的诡异性和偶然性,将目光投向所有曾经影响过历史走向的细节,包括帝王将相、贩夫走卒……陈瓷以司马懿在权力场的角逐为主线,为我们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现三国末年社会激烈动荡、战乱不断的巨幅画卷。读完掩卷,脑海里仍回荡着那一场场厮杀和一声声呐喊。

  一一  历史作家 李开周

展开
精彩书摘

(三)三马食槽:曹操的一个噩梦


现在司马懿是军事属官,仍然没有实权,但是可以协助处理军务,参谋献计。这个任命,既限制司马懿的发展,又利用司马懿的头脑,曹操的用人智慧高深莫测。

曹操本以为有足够的时间驯服司马懿,可是,情况在一个根本没想到的环节上陡转急下。

这个情况就是他要死了。

六十五岁那年,曹操亲率大军西进,与刘备争夺汉中,耗费数月时光,也没寻到机会突破刘备的防线,无奈只能撤军,途经洛阳,曹操病倒在床。

病榻之上的曹操,懊恼万分,他想如果四年前听从司马懿的计策,也许汉中就不会被刘备攻取了。

四年前,曹操如愿攻占汉中,这时刘备攻占益州不足一年,又征调军队,准备东出,支援关羽军团与孙权争夺荆州。随军的司马懿对曹操建议:“刘备依靠欺诈和武力俘虏刘璋,蜀人尚未归附,却又远征江陵,这正是我军破蜀良机。今若陈兵耀威汉中,益州就会震动不安,再进兵威逼,敌军势必瓦解,趁此之势,易建大功。圣人不能违时,也不能失时。”

曹操没有听司马懿的,他说:“人苦于不知足,既得陇右,复欲得蜀。”

七天后,从蜀中投降过来的人说,蜀中兵变频繁,一日十惊,刘备虽然斩杀骚乱者,但是也不能安定局面。

曹操错过良机,没有及时进攻,刘备得以立足益州,进而攻取汉中,以至曹操至死也未能再踏进汉中。

曹操困于病榻,思维却驰骋万里。他又想起两年前,司马懿上书说,荆州刺史胡修粗暴,南襄太守傅方骄奢,都不应驻守边防,但是曹操没把他的话放在心上。当关羽进攻荆襄的时候,胡、傅二人果然降蜀。

接下来,关羽攻势越来越猛,威震华夏,曹操感觉到了威胁,想把天子从许都转移到河北,以避锋芒。这时司马懿却反对曹操,他说轻易迁都则示敌以弱,造成人心不稳。他献计让孙权进攻关羽后方,那么樊城之围自动解除。

这次,曹操听了司马懿的。孙权果然派遣吕蒙袭击荆州,关羽最终败走麦城。

荆州易主,成了东吴地盘。因为担心东吴掠夺人口,曹操打算迁走荆州遗民和颍川屯田的军民。司马懿对此又表示反对,他认为关羽新败,逃亡的人正在观望,如果迁走正在安居的人,逃亡的人就不敢回来了。

这一次,曹操又听了他的,没有移民。不久,先前逃亡的人,果然都复出归化。

曹操患的是头风,发作时头痛欲裂。他想起自己征战一生,最后却不得不听命于一个年轻人,不禁胆战心惊,头风再次爆发。他再次昏睡过去。

一会儿,曹操发现面前有三只马同食一槽。马的凶狠贪婪,让曹操厌恶不已。

曹操醒了,才发现刚刚是做梦。

这个梦意味着什么呢?

马,不正是司马懿吗?槽,不正是曹氏吗?

三马食槽,不正预示着司马懿要吃掉曹魏的基业吗?

曹操全身直冒冷汗,他大喊:传太子!

在战场上面对千军万马时,他也未曾如此声嘶力竭地吼过。

可是,太子正远在邺城。

也许,此刻曹丕正和司马懿商量如何顺利登上王位呢!毕竟,曹操病危已是天下皆知,他死后应该是曹丕继承魏王之位。

可是,偏偏这时曹操急召驻守长安的另一个儿子曹彰火速见驾。

长安重地,曹操却让守将曹彰离开而奔赴洛阳,定有大事相嘱。

此时,还有什么比太子即位更大的事情吗?

曹丕和曹植,一对亲兄弟,都把对方看成了最危险的人,浑然忘了考虑一下,谁才是对父王基业最危险的人。


(四)同根相煎,却被司马懿钻了空子


220年正月二十三日,曹操驾崩于洛阳,终年六十六岁。

第二日凌晨,太子曹丕在邺城即丞相魏王位。

曹丕即位的过程并不顺利。曹操驾崩的消息传到邺城后,群臣按照常规,以为太子即位,当有诏命。可是,曹操并未就太子即位留下诏命,这足以让曹植一方想入非非。幸亏曹丕一方力主魏王驾崩于外,为安抚天下,劝卞后发布策令,曹丕才如愿即位。

即使登上王位,曹丕还是受到逼位的威胁。接到急诏,匆匆赶到洛阳的曹彰,看到的是曹操的尸体。曹彰顾不上悲伤,上来就索要魏王丞相玺绶,意欲接管父亲的一切。一个叫贾逵的人义正词严地对曹彰说:“太子在邺,国有储君。先王玺绶,不是君侯您应该问的!”曹彰虽然心有不甘,但是不能让曹操开口说出急召他赶赴洛阳的意图,也只能无奈作罢。

另外,曹丕此前只是五官中郎将、副丞相,并未掌握多少军队,此时的军权主要掌握在曹仁和夏侯惇两位父辈手里。曹丕深深懂得,汉天子虽然贵为天子,但是因为没有军权,所以只是曹家称霸的一件道具,而他这个魏王,如果不能掌控军队,那么也会朝不保夕。

扼杀曹彰和曹植对王位的觊觎,取得曹仁和夏侯惇的服从,这两大任务,对新晋魏王曹丕来说,是一个艰巨的任务。

幸亏有司马懿——这时曹丕最可依恃的心腹,担任丞相府长史,打理朝政。不久,曹丕又任命司马懿为督军御史中丞,监督弹劾文武百官不轨之举。

接下来,司马懿又领头劝进,助力曹丕禅位称帝,改朝换代,国号大魏,史称曹魏。时年公元220年。

而司马懿的官职,也一路飙升,直至抚军大将军,荣登三公之位。

曹丕登基以来,用心最多的一件事就是把握军权。夏侯惇在曹丕称帝之前病逝,曹仁在曹丕称帝三年后病逝,两位曹魏心腹元勋先后辞世,曹氏对军队的掌控力锐减。虽然曹丕已是皇帝,但是他急需在军中渗透影响,打下自己的烙印。曹丕采取的方法就是频繁调动大军,昭示对天下兵马的控制力,借机重组军队,把心腹安插在要害职位,确保军队的绝对忠诚。

可是,军队不是说调动就能调动的,《孙子兵法》的第一句话就是“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幸亏,三国分立,天下未定,曹丕随时能以伐吴或者讨蜀的理由兴兵。

先伐吴还是先讨蜀,曹丕要做出选择。

公元223年,曹丕称帝后仅仅三年,刘备就战败而死。蜀汉接下来最紧要的是休养复原,暂时无力兴兵北方,在无力进入蜀中的情形下,曹丕宁愿与诸葛亮保持默契的相安无事。

而东吴孙权,先是在曹丕即位前夺取荆州,接着在曹丕称帝后的夷陵之战中大败刘备,直接导致刘备病逝白帝城,因而气势空前强盛,直至曹丕要求孙权送儿子孙登入质,孙权悍然拒绝。而此前孙权曾经上表对曹丕称臣,曹丕也曾以天子之名册封其为吴王。这样一来,曹丕就可以对天下人说:孙权叛逆,天理难容,非讨伐不足以慰天下。

而且,蜀道艰险闭塞,进退不能自如,而北方和江南隔江相望,沿岸城池众多,进攻点多,地域开阔,适合曹魏最擅长的骑兵部队进退。

于是,曹丕在称帝两年后,就开始了伐吴历程。

但是,曹丕兴兵并无必须战胜的意愿,他只是借此掌控军权而已。所以,他在位七年时间,频繁征调大军东征,虽然未能越长江而吞吴,只能临江勒马,虽有武骑千群,无所用之。但是对于他来说,这并非无功而返。通过反复点校军队,曹丕完成了从一个魏王继承人到曹魏军队掌舵者的过渡。

拿不下东吴和西蜀,不是曹氏末日。

拿不住军权,才是曹氏末日。

曹丕和父亲曹操、弟弟曹植的诗文成就辉耀建安年间,开启一代文学风气,那么他们的阅读能力也定是一流的。

可是,他们最强的阅读能力,却体现在对权力的阅读上。曹植虽然文名更胜,但是他也曾读出父王在嗣位人选上的纠结,因而对太子之位动过非分之想。作为继承人,曹丕当然读懂了父王用一生写就的称霸秘籍:兵马出朝廷,谁掌控兵马,谁才能掌控朝廷。

所以,曹丕称帝之后,投入精力最大的事情,并非治国理政,而是领军征伐巡游。为了出巡方便,曹丕夸张地建了五座都城,即中都洛阳、东都谯县、南都许昌、西都长安、北都邺县。这五座都城转一圈,一年下来什么也不用做了。根据史籍记载计算,曹丕在位时间总共只有六十八个月,而他在中都洛阳之外的时间却占四十四个月之多,在洛阳的时间只有二十四个月。许昌虽然是陪都之一,但是曹丕在这里的时间却累计达到二十四个月。单单从时间上看,在曹丕时代许昌的地位不亚于洛阳,曹丕治国理军的行动,有超过三分之一是在许昌完成的。而且,许昌因为是曹丕进攻东吴的前沿基地,所以它的权重实际上应该是高于洛阳的。

问题来了,在许昌待二十四个月,但不在许昌的时候,曹丕把许昌的事务交给谁打理?

上阵父子兵,打仗亲兄弟。曹操的众多女人一共为他生了二十五个儿子,除去早年战死的曹昂和早夭的之外,在曹丕称帝以后,在世的尚有十三人,其中包括与曹丕同一个生母的曹植和曹彰。曹植能文,曹彰能武,二人堪为曹丕左膀右臂,兄弟三人若能齐心,必能光大曹操留下的基业,统一天下也指日可待。

但是,曹丕却把二人视为天下最大的敌人,不惜置之于死地,要不是母亲卞氏在世,恐怕二人早就死于亲哥哥曹丕之手。

曹丕在位七年,下精力最大的事情,除了领兵出巡,就是对付兄弟们了。曹操葬礼刚刚结束,曹丕就以赏赐诸侯王粟万斛、帛千匹外加金银若干的理由,派遣使者打着亲情的幌子巡行各诸侯国,查寻诸侯王的罪行。继而,曹丕宣布诸侯王全都回到封国。回到封国的诸侯王,基本处在曹丕所委派监国的全天候监视之中。

为防止诸侯王在封国培植势力,曹丕就频繁徙封,让兄弟们没有常封之地。曹丕在位七年,曹植就四次改换封地。

诸侯王空其名而无其实,王国只允许有老兵百余人,诸侯游猎只能在三十里以内。

为避免诸侯王之间串通勾结,曹丕想出了一个灭绝人伦天理的毒招:藩王之间不得会面交往,藩王不得朝觐。兄弟之间你思我念,过年过节想要见面叙情,对不住,违禁。

在曹丕的打压之下,曹氏兄弟虽名为王侯,但形同囚犯,皆思为布衣而不得。

曹丕不仅防着亲兄弟,还防着亲娘。曹丕决绝地颁发诏书,诰令天下“妇人与政,乱之本也”,自今以后,群臣不得奏事太后。

防娘更要防姥姥家的人。这道诏书同时规定,后族之家非但不能承担辅政之任,而且不得被封为侯。诏书最后,曹丕恶狠狠地说:“以此诏书传后世,若有违背,天下共诛之。”曹丕如此激烈地禁止外戚干政,当然是吸取了汉代外戚乱政的教训。但是他矫枉过正,在把亲兄弟们关进笼子之后,又把外祖父家的人拒之门外,就错过了本可倚赖的血亲。

这些做法固然有削弱藩王的作用,但曹丕对手足过度戒备,导致大权旁落至权臣手中。

这个权臣就是司马懿。

曹丕常年在外巡游出征,后方需要一个代理人打理军政事务。曹丕把在许昌的事务就交给了司马懿。曹丕拜司马懿为抚军大将军,后方的中央军和地方军都要听从司马懿的调度。曹丕还让司马懿统领尚书台,掌管政务。

因而,司马懿获得了军事和政务两个方面的重权,陡然跃升到权力圈的核心。

“我进军东方,抚军当总领西方事务;我进军西方,抚军当总领东方事务。”曹丕颁发诏书,强调司马懿的权力,让他为自己分忧。

但是,司马懿深深懂得位高震主的道理,为了表示自己并非贪图权位之人,他坚决推辞曹丕对自己的封拜。曹丕对他的这一表现非常满意,说:“我处理政务,夜以继日,没有片刻的安宁和休息。现在让你总领后方事务,并非给你增添荣耀,而是让你为我分忧。”

坐稳了天子之位的曹丕,浑然忘却了曹操生前曾经告诫他司马懿并非人臣。

时间是治疗恐惧的药物,曹操临终前对身边几个儿子郑重其事讲过的三马食槽的噩梦,最初也曾让曹丕心中凛然,但是一次次统兵出巡,雄壮的号角和耀眼的旌旗,冲淡了最初的恐惧,那个不祥的噩梦也被他遗忘了。

黄初六年三月,即公元225年三月,曹丕率领精锐水军再次东征,这也是他最后一次出征。

三十九岁的曹丕,正当盛年,本该大有作为,但是他的身体状况却不容乐观。甚至他虽然正当三十岁壮年,却总会兴发衰翁之叹。他给“太子四友”之一的吴质写信,悲叹自己所怀万端,时有所虑,以至通夜不眠,已成老翁,只是尚未白头而已。

因此,这次看似声势浩大的出征,曹丕却意兴索然,在一首诗里悲吟:“吹我东南行,行行至吴会。吴会非我乡,安得久留滞?”他好像已经意识到江东最终是不属于他的。

就是这次出征,临行前为慰勉司马懿,曹丕专门颁发一道诏书,把司马懿比作萧何,说曹参虽有战功,但是不如居守后方,内镇百姓的萧何重要。

曹丕以诏书郑重其事地称赞司马懿为他解除了西顾之忧,让他在朝中收获了极高的威望。人们开始习惯于听命司马懿了。

敏感的文学天子曹丕,对这一点却懵懂不觉。(五)为何他夸大城墙坍塌的预言?

这次出征开始了,曹丕却似乎还在犹豫,走走停停,停停走走,从春暖花开的三月一直到严寒冰冻的十月,才到达广陵。

曹丕临江观兵,戎卒十余万,旌旗数百里,本可投鞭断江,挥师南下。

可是,这一年的冬天来得早了一些,天寒地冻,长河封冻,战船无法入江。

“唉,这是上天要限定大江南北啊!”曹丕长叹不已,归罪于上天,无奈退军。举全国之战船出征,最后却只是进行了一次年度自助游,曹丕的懊恼可想而知。

让曹丕崩溃的事情还在后面。早在七月份出征半路上,曹丕不顾大军行进,日费千金,停下来办了一件与打仗丝毫不搭的事儿,举行封王仪式,欲封儿子曹鉴为东武阳王,却得到一个让他崩溃的消息:东武阳王曹鉴薨。

曹丕满腹心事,带领垂头丧气的大军向许昌的方向退去。

一直到第二年的正月,曹丕才到达许昌地界。坐镇许昌的是曹丕最信任的司马懿。

他对司马懿是完全信任吗?

有哪个帝王会对权臣完全信任?

可是,天下之大,除了司马懿,他还能信任谁呢?

在他看来,同胞兄弟是最危险的,舅家兄弟是最麻烦的——曹丕只能选择信任外姓权臣。

可以看到许昌的城墙了,曹丕整理一下帝冕,准备进入城内,接受司马懿的跪拜。

可是,城里驰来一骑特使,送来司马懿的紧急奏疏:许昌南门无故自崩。

城门崩塌是不祥之兆,国都城门崩塌则预兆邦国有难。这时曹丕肯定在想,要是低调一点,只把洛阳确定为首都就好了,可是把许昌确定为南都,现在城门坍圮,真给自己心里添堵。

长江封冻也罢,爱子早逝也罢,就连许昌城墙,也和我过不去!

曹丕脸色铁青,下诏不再进城,继续北上,奔洛阳而去。

许昌是五大都城之一,平时城墙修缮应该是很及时的,即使突然坍塌,那也应该是小范围的,立马抢修,迎接圣驾还是可以应付的。城门崩塌的不祥之兆,本是信则有不信则无的事情。曹丕远征回师,是举国大事,司马懿应该只管规规矩矩地接驾进城,完全没必要禀报城门崩塌一事。

如今,司马懿大张旗鼓地把城门崩塌这件事情堵在将要进城的圣驾之前,小题大做,应该是别有用意。

曹丕远征,司马懿坐镇许昌统领政务,已经把许昌打造成自己的“王国”。曹丕不在场,他可以惬意地做这里的“帝王”。而曹丕一旦进城,他就得跪伏在街旁,山呼万岁万万岁。谢天谢地谢城墙,城门在司马懿最需要的时刻坍塌了。司马懿在把城墙坍塌这事报告给曹丕的时候,少不了顺势发挥,渲染城门崩塌是不祥之兆。

如果曹丕像防备亲生兄弟一样防备司马懿,那么此时也许他会等着司马懿把城门修好,然后大摇大摆地进城,告诉许昌城内的人:司马懿不过是臣子而已。

可是,文学天子曹丕却过分在意形象意义,城门坍塌在他心里堆满了废墟。他皱着眉下令:绕道许昌,赶往中都洛阳。

其实,也许曹丕这时候有进入许昌的想法,但是他遇到了另一个状况,导致他消极看待一切,所以避开许昌。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静待风云

(一)起点不是一般的高

(二)“汉室复兴,正需要此等青年才俊!”

(三)征辟令,成了催病令,可惜呀可疑!

(四)这夫妻俩不愧是绝配

(五)曹操再次签发征辟令


第二章  狼顾之相

(一)杀人无数的曹操,这一刻感到了胆寒

(二)如何把狼驯成一只狗?

(三)三马食槽:曹操的一个噩梦

(四)同根相煎,却被司马懿钻了空子

(五)为何他夸大城墙坍塌的预言?

(六)英年早逝,曹丕心有不甘。

(七)一场惊心动魄的托孤大戏


第三章  淘汰对手

(一)曹叡布置的三驾马车

(二)司马懿需要一战扬名

(三)曹休之死,第一个障碍已扫除

(四)曹真也战死了,上天如此眷顾司马懿吗?

(五)对蜀作战中,大将张郃究竟死于谁手?


第四章  耀武辽东

(一)司马懿PK(决斗)诸葛亮

(二)这一家人,一个比一个狠

(三)鹰扬之臣在潜伏

(四)位极人臣,仍不知足?

(五)司马公用兵真若神

(六)凯旋中一个奇怪的梦


第五章  二度辅政

(一)忍死待君,曹叡托孤

(二)托孤真相很无情

(三)做一只曹家的狗,还是狼?


第六章  钩心斗角

(一)曹爽之势热如汤

(二)违众出征,司马懿的一箭双雕

(三)为复仇,他俩执意伐蜀

(四)曹爽出招抑司马


第七章  高平陵政变

(一)卧病兽眠,是司马懿的拿手好戏

(二)真是个表演天才

(三)风不止,皇帝扫墓

(四)深夜密谋图政变

(五)司马氏的猝然一击

(六)箭在弦上,小人物能改变历史的走向吗?

(七)出趟门就遭遇政变

(八)说客带着“诚意”来了

(九)曹爽竟不知,这是他的断头饭

(十)诛杀八姓,灭曹的步子迈得有点大


第八章  魂断洛阳

(一)牛继马后?杀!

(二)危险的赞美,危险的升官

(三)魏室在密谋,司马懿不怒反喜

(四)王凌奋起举大义,司马懿攻心颇有术

(五)这次司马懿真病了,挂了


第九章  春芳早凋

(一)二马齐驱,把持曹魏大权

(二)皇帝成长的烦恼

(三)深夜密诏,却被扔进火中

(四)司马氏带兵闯入宫廷

(五)其实不奇也不猛

(六)曹芳被废黜

(七)被忽略的太后


第十章  魂惊淮南

(一)少年曹髦入主魏室

(二)司马师一病,天下大骇

(三)丘俭起兵讨贼

(四)司马师的攻心战

(五)十八岁的少年PK(决斗)四十八岁的老谋子

(六)叛将末日,也是司马师毙命之时


第十一章  司马昭之心

(一)偷鸡不成,军权反尽归司马

(二)名士诸葛诞的困境

(三)他不过玩了个危险游戏

(四)就是要逼你造反

(五)东吴,草妖现世

(六)诸葛诞惨败

(七)这条潜龙,能飞上天吗?

(八)雨夜惊变,天子遇难


第十二章  蜀道之难

(一)司马昭为天下算了一笔账

(二)姜维停不下北伐的脚步

(三)失民心者失天下

(四)伐蜀,奸雄心事重重

(五)偷渡阴平,谁撬开了蜀国大门?

(六)刘禅投降,谁在昭烈庙前痛哭失声

(七)少了一个蜀,多了三个大麻烦

(八)火光中,一个叫晋的朝代诞生了


第十三章  青盖入洛,天下一统

(一)孙亮:失意的少年天子

(二)孙休已休,政乱未了

(三)会稽鸡,不能啼?

(四)内心住着魔鬼的君王

(五)圣殿上的伥鬼

(六)三国幕落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