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轻店”掘金:移动互联网时代,做会赚钱的老板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5815312
  • 作      者:
    王甲佳, 张西振著
  • 出 版 社 :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编辑推荐

  移动互联网时代做会赚钱的老板,无需更多投入,用移动互联网连接“闲置”资源,更低成本成就生意,就是轻店。

  无论是正在开创“互联网+”事业的创造者,还是正在“+互联网”的转型者,都将从本书中获得启迪。

  本书以故事性的界面与读者见面,充分体现了互联网+时代知识传播与传承的基本规律。互联网带来了信息、经验的极大丰富,人们学习知识、升华智慧已经不局限于“灌输”,而更在于“领悟”。面对互联网+、面对电子商务等新模式新生态,企业很难寻找到也不愿意局限于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定义,更愿意拥有自己的“哈姆雷特”,编织特色的“红楼梦”。

展开
作者简介

  王甲佳,

  时间链理论创始人,供应链架构专家,O2O践行者。

  苏州悦果互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苏州轻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裁,中国电子商会商业信息化委员会常务理事,南京企业互联网转型研究会理事。

  王甲佳先生具有15年制造业、传统零售业CIO的工作经历,曾任温州市信息管理学会秘书长、北京大学CIO班同学会副会长等职。目前,他专注于移动互联网下O2O新业态的实践与研究,著有《随时随地秀微博》一书(合著)。


  张西振,

  曾在家乡担任国企和政府企业主管部门的领导职务,在温州担任民营企业高管,在中国企业联合会《企业管理》杂志社担任首席编辑和研究员,现为苏州悦果互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

展开
内容介绍

  移动互联网使得“人机合一”,在快速改变人与人的交流方式之后,也在无可避免地改变着交易方式。本书是两位集理论与实践于一身的作者对移动互联网商业的探索与思考。本书的上篇是对下篇的解读,洞察了在新的移动互联网作为序参量的商业世界的信任传递路径;下篇以李泝、黄山这两位O2O方面创业者的视角,对服装、食品、汽车配件、地产、社区等二十多个行业与领域的转型、迁徙进行深入描述,尤其是对多个企业掌舵人的纠结、彷徨、勇毅、试错、雄心这些情绪进行了细致刻画,呈现出这些企业家对新时代新生意逻辑的反思与进化,展示了传统企业转型的实景画卷。

  无论是正在开创“互联网+”事业的创造者,还是正在“+互联网”的转型者,都将从本书中获得启迪。

  什么是轻店?轻店是相对于“重店”来说的。轻店充分利用传统开店所需要的存量资源,以订单为宗,利用移动互联网联结“货源”与“客源”,最大程度地实现资源的共享,并呈现价值。

  移动互联网给商业带来的变化并不止于电商、微商的兴起,而在于使全社会商业资源的利用方式发生了深层次的变化,资源的使用权与资源的所有权分离,共享经济已经初见端倪。

  当人与人的交流变得越来越方便的时候,人与人的交易也不一定要委托给职业商人,每个人都能将自己所拥有的资源、能力包装成某种意义的“产品”,直接与需方进行交易。

展开
精彩书摘

  第1章

  琢磨题材:什么样的生意适合做轻店

  好了,现在你已经理解--至少是了解什么是轻店了。你决定运用当今最新商业模式来书写你的商业传奇,至少,也要让这个生意给你和你的家人带来衣食无忧、具有品味的小康生活,最好还能传至后人。

  你需要做的第一项工作就是选择你的生意题材,找出适合做轻店的生意。那么,什么样的生意适合做轻店呢?你已经知道,轻店是靠激活既有的人脉关系资源来做生意的。这一类型的生意有许多恶劣的先例,也许包括你本人在内,许多人都已经对此充满反感。你肯定听过这样的段子:软的怕硬的,硬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不要命的怕不要脸的,不要脸的怕卖保险的。我们不能把“卖保险的”都认作烦人的人,但的确有一些保险推销员会让亲戚朋友都躲着他走。中国的保健品行业在靠广告狂轰滥炸做烂了市场之后,也走上了这条路。而做到了全民普及的却是在移动互联网春风中一时间遍地开花的微店,在朋友圈刷屏卖东西已经成为这个业态的经典模式。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来蹚这趟浑水呢?这是因为,重建个人与个人的链接、连接与联结关系,逐步实现“自由人的自由联合”,是移动互联网能够带给这个世界的最伟大的贡献,也是网络社会的基本社会关系模式。在我们迎来移动互联网时代,即将踏入网络社会的门槛之时,我们别无选择。其实,从前面所提到的种种弊端中也能看出其巨大的威力,但那些弊端并不是人脉关系惹的祸,而是用传统的市场营销思维来“掠夺性”开发人脉关系矿藏所造成的,也会随着人们对其认识的深化而逐渐走向健康的、良性循环的轨道--这不,一种克服了人脉关系型商业业态的种种弊端的崭新的商业新业态--轻店,就如污泥中长出的莲花一般,即将绽放娇艳的花朵,也即将引来成群结队的赏花人。绕了这么大的圈子之后,我只想告诉你,什么样的生意才适合做轻店--能够铁嘴直断的结论是,适合做轻店的生意,一定是提供一种值得在亲朋好友之间传播的商品或者服务。你可能已经注意到我的用词了,你看到我说的是“一种”,为什么不是两种,不是很多种?轻店不是“店”吗?开店怎么也得做几百个品种吧,品种齐全才好开店呀!我没有打错字,的确就是“一种”,因为我们要创造“穿透力”。

  你一定记得初中物理课上学过的压强原理,压强是受力面积与压力的比值,受力面积越小,压力越大,则压强越大。常用的图钉就是根据这个原理设计的,而压强所带来的就是穿透力。我们做轻店要想成功,也必须创造“穿透力”。只有强大的穿透力,才能够穿越传统市场营销的重重雾霾,把人们真正所需要的价值呈现在他们面前,并让他们一眼就能认出来,让他们的神经系统兴奋起来,并有一万个理由传播给亲朋好友,或者说,给他们的生活提供一点亮色,让他们有一件值得晒、特想秀的事。

  现在,无论你是在传统企业已经功成名就、拥有许多产品想玩一把“互联网+”的转型者,还是一无所有、怀揣着“互联网+”梦想的创业者,都必须静下心来,也许还要迈开双腿,去寻找那种“值得在亲朋好友之间传播的商品或者服务”。这样的“东西”都有哪些类型,还不到总结的时候,但已经被实践证明了的至少有如下几种类型:(1)资源稀缺,能够从源头上垄断的东西;(2)被“柠檬市场”原理所困,以至于市场上没法找得到的真正的好东西,而你却能找到,最好是亲自做并能够证明是真正的好东西的东西;(3)虽然市场上可以买到真正的好东西,但是你能够用差异化的制造工艺、差异化的包装,营造出私人定制色彩,并确保除了通过轻店圈子绝不会在公开市场上买得到的东西;(4)虽然是常规的好东西但你能够把这些东西作为材料设计成一项有趣的活动,并把这种独具特色的活动当成一个东西来卖……

  轻店诞生的意义,就在于能够打破开放市场上“柠檬市场”的魔咒,真正把好东西卖出一个好价钱,并且让坏东西在“一个人喊一嗓子大家都能听到”的小圈子的自发监督下无处藏身。

  “柠檬市场”问题其实是很多行业都受其困扰的开放市场的天然缺陷,有些行业的整个行业不被消费者信任往往就是“柠檬市场”效应在起作用。

  2001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经济学家乔治·阿克尔洛夫,让他获此殊荣的是他的一篇经济学论文《柠檬市场:产品质量的不确定性与市场机制》。据说这篇论文曾被三家权威的经济学刊拒绝,拒绝的理由都是说这篇文章太“肤浅”,说白了就是嫌它太“通俗易懂”了。几经周折,这篇论文于1970年得以在哈佛大学的《经济学季刊》上发表,随之出现广泛的社会反响--每个读者都在这篇文章中看到了自己所在行业的影子。

  “柠檬”在美国俚语中有“次品”的意思,这里的“柠檬市场”指的就是次品市场。阿克尔洛夫的基本观点是,在一个信息不对称的市场上,只有卖方熟知产品的质量,而买方无从获得准确的质量信息,或者无法分辨产品质量的好坏,因此买方也就不会给质量较好的产品支付较高的价格。这种情况下出售高质量产品的卖家必然吃亏,就会陆续退出这个市场;只有那些出售质量低劣产品的卖家因为赚了便宜会选择继续留在这个市场上。久而久之,这个市场上就只有质量低劣的产品,不会再有优质产品出售了。在信息经济学中把这种情况称为逆向选择。

  轻店生态系统则充分发了挥人脉圈的监督机制,也因此重建了信任机制。关于这个原理,我在《信任红利》(《企业管理》杂志2013年第6期)一文中有比较具体的说明,大家可以参考。

  找到好东西,就要卖出好价钱,这就需要有效地向享受这些东西的人传达其价值。

  找到了适合轻店经营的“好东西”,你就有创作的素材了。接下来你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去研究这个“东西”,当然也不排除为此去拜访对此有几十年研究的人。图书馆、中国知网等是获得相应专业知识的低成本而且靠谱的渠道,互联网和微信等知识来源也不要放过。长期从事这类产品生产活动的行家,热心消费这种东西的发烧友,都会提供意想不到的知识素材……直到你谈起这个“东西”不亚于这个领域内任何一个一流的专家,你就可以动手写文章了--没错,是真的写文章,不是比喻。因为移动互联网给了你一个做生意与做媒体合一的机会,凭什么不好好利用?还有,轻店软件系统中内置了微站,也应该充分运用(移动互联网带给商业世界的变化,最本质的就是“媒体革命”,也就是从“企业--大众媒体--消费者”模式到“企业自媒体”模式。我曾经在《媒体已死》一文中期望媒体电商化,应者寥寥,现在看来是我错了,应该说是商人媒体化,移动互联网时代任何商人都应该成为运作自媒体的高手)。文章包括从基本原理到应用场景到“伟大意义”等若干层次,又能够采用文字、动画、演讲、音频、视频等多种表达方式,有人总结出一个10×10的矩阵表,似乎有些夸张,其实这很有必要。

  关于轻店文章的做法,我曾经在柴静的《穹顶之下》热播的时候以此为蓝本总结过一些要点,转录如下。

  《穹顶之下》教我们如何做文章

  柴静的雾霾调查视频《穹顶之下》一经上线就获得热捧,令众多自媒体人钦羡不已,更让传统媒体和广告人倍感饭碗危机。其实,我们更应理解其获得如此“穿透力”的根本原因,才可能学到一些柴静“做文章”的方法。我尝试着梳理了一下自己的理解。

  选题,撬动悬崖边的巨石

  《穹顶之下》的成功,首先是选题的成功。新任环保部长看完视频,首先就想到了1962年在美国问世的《寂静的春天》,美国女作家蕾切尔·卡逊用一本书创造了一场环保运动,《寂静的春天》也作为标志着人类首次关注环境问题的著作而载入史册。同样,相似的还有被林肯称为“引起一场大战的小妇人”的斯托夫人,她以一篇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点燃了废奴运动的星星之火,成为美国南北战争的起因之一。对于这种撬动世界的文章,中国有句古话,说“人心若与天心合,颠倒阴阳止(只)片刻”,我则有一个更直观的比喻,就是“撬动悬崖边的巨石”,那块巨大的石头就在悬崖边上,已经摇摇欲坠,刚好被你撬动了,滚落下去了,它究竟会落到哪里,撬动者也无法控制。

  结构,用好压强原理

  《穹顶之下》的成功,还在于把一个公众话题采用“私人恩怨”的视角来表达。通过“妈妈的视角”,以自己幼小的女儿不能出门,只能趴在玻璃窗子看外面雾蒙蒙的世界为切入点,切口非常小、非常感性,而引出的话题则是非常沉重、非常理性的、因此能够直击人心。这就是典型的“图钉型文章”,尽可能小的受力面积和尽可能大的压力创造出巨大的压强,形成不可阻挡的穿透力。“小题大做”,是做出有穿透力的好文章的不二法门。

  ……

展开
目录

上 篇 我能开个什么样的轻店

第1章

琢磨题材:什么样的生意适合做轻店

第2章

角色分析:找到这个商业生态系统的"主角"

第3章

撕开突破口:激发人性中最强烈的欲望

第4章

升华主题:给生意缝制一面精神旗帜

第5章

扩大战果:把单一产品发展为系统解决方案

第6章

能力单元:让你迅速履行个性化订单

第7章

新常态:用正向现金流"流水聚财"

第8章

结束,也是新的开端:走向"爱的生意"

下 篇 怎样从轻店里掘到金子

第9章

重新寻找利益分配点

第10章

为什么这样卖力,反而离消费者越来越远

第11章

从"熟悉的陌生人"到"熟人经济"

第12章

更简洁的联络人、商品和营业场所

第13章

重点发展传播力强的人还是购买力强的人

第14章

怎么把别人的终端发展成自己的轻店

第15章

利益的顶层设计相当重要

第16章

通过轻店的O2O活动,服务好最后100米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