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1
导论1
一、 问题、思路与方法1
二、 研究的结构安排与基本内容4
三、 学术创新与学术价值13
上篇 事实的澄清:证明标准的哲学解魅
第一章 哲学主义与证明标准的关系问题17
一、 问题的提出:证明标准上的两种“事实观”与哲学主义有关吗?17
二、 辩证话语与证明标准的关系之争19
三、 辩证话语与证明标准的关系之争存在的问题22
四、 实践话语与证明标准的关系之争32
五、 实践话语与证明标准的关系之争存在的问题33
六、 走向“去哲学主义化”的诉讼证明法学35
第二章 事实认定的或然性与必然性问题37
一、 事实认定的或然性与必然性之争及其存在的问题37
二、 事实认定的诉讼推理特征41
三、 两种推理证明的合法性差异及其原因46
四、 关于诉讼证明推理存在的诸多认识误区50
第三章 事实与“事实确信”的主客观性问题53
一、 事实与“事实确信”的主客观性之争53
二、 事实与“事实确信”在主客观性方面的联系与区别55
三、 事实与“事实确信”的主客观性之争存在的问题66
四、 比较法上“主观真实”与“客观真实”之理解存在的问题69
第四章 事实认定的根据问题73
一、 定罪根据的新主张及其争议73
二、 定罪根据新主张及其争议存在的问题78
三、 “以事实为根据”的重申与再阐释87
中篇 事实的法律建构:刑事证明过程的比较研究
第五章 证据裁判主义的一般原理97
一、 证据裁判主义的证据方法特征98
二、 证据裁判主义的证据评价知识特征112
第六章 诉讼证明的两种规范模式121
一、 证明模式的规范类型122
二、 证明规范模式的比较132
第七章 证明规范模式在实践中的变异和分化146
一、 证明规范模式在中国司法实践中的变异147
二、 证明规范模式在西方国家司法实践中的分化153
第八章 诉讼证明模式的程序效应163
一、 证明模式对审前程序的法律效应164
二、 证明模式对审判程序的效应174
三、 结语:促进事实认定合理化的多种路向186
下篇 理论的再证成与展开:理论批判与新法阐释
第九章 中国刑事印证模式理论批判191
引言:一种“有害”的含混理论191
一、 似是而非的模式标识193
二、 未得要领的模式归因212
三、 雾里看花的规范立场215
代结语:也许超越已在“别处”220
第十章 新《刑事诉讼法》证据规则的法律解释要义222
一、 引言222
二、 语义解释:“排除合理怀疑”入法的实质223
三、 体系解释:“排除合理怀疑”的证据规则效应239
四、 余论253
第十一章 《最高法院司法解释》之证据规则评析256
一、 引言256
二、 证明标准的解释问题257
三、 证明方法及其适配于证明标准的解释问题265
四、 结语276
参考文献277
后记293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