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不乏自己的“工匠精神”,缺乏的是传承与创新工匠精神的土壤。
千企联动: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创新
古人云:“凡事宜内求,不宜外求。”中国上下五千年文明史,不乏张冬伟、顾秋亮、胡双钱、王有亮、王五胜、王津、杨泽华等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也不乏王老吉、全聚德、吴裕泰、同仁堂等返璞归真的中华老字号企业,更不缺圣象、德胜洋楼、华为、格力、美的、小米等秉承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的“新锐企业”,然而我们很多人提起工匠精神,言必称“德日”,这本身就是对自身的一种贬斥。正如一句经典励志名言所说:“别人看不起你,很不幸;自己看不起自己,更不幸。”
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将工匠精神传承创新下去,争做大国工匠。
2016年“工匠精神”初次登上政府工作报告:企业要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中国历史从来不缺好的工匠,现在也不缺好的手艺人。而在资源日渐匮乏的后成长时代,重提工匠精神、重塑工匠精神,是生存、发展的必经之路。
这是一部深入阐述工匠精神的作品。在移动互联网、创新成为年轻人口中热词的今天,工匠和工匠精神的强势回归反映出人们对“创新”的渴望。那么,究竟什么才是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将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本书从古往今来的能工巧匠入手,向我们阐述了何为工匠精神,何为精益求精的匠人。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我们要用工匠精神来要求自我、锻造自我,踏实努力,一步一个脚印,从而让生活多一点精进,少一点敷衍。
稻盛和夫:“迷恋”的情怀
说到工匠精神,就不得不提日本,对于一个日本工作者而言,“职人(日本对拥有精湛技艺的手工艺者的称呼)”是再高不过的赞誉了。唯有在行业内十分专注、出类拔萃的人,才能拥有这样的称谓。此职人即我们所说的工匠。
创建了多家世界500强公司的稻盛和夫,就是一位具有工匠精神的企业家。
稻盛和夫从未标榜过自己的成就,也没有炫耀过自己的身份,他说:“企业家要像工匠那样,手拿放大镜仔细观察产品,用耳朵静听产品的‘哭泣声’。”简单的一句话,却显露出了非凡的态度。在稻盛和夫的眼睛里,工作是有生命和灵性的。我们应当去审视它,理解它,倾听它,热爱它。
工匠对工作,从来都有一份难以割舍的情结,绝不会过一天算一天。在内心深处,他们将工作视为当用一生去完成的天职。这种情结,被称为“燃性”。
稻盛和夫曾这样解释“燃烧的斗魂”——“燃性”,是指对事物的热情。自燃性的人是指先对事物开始采取行动,将其活力和能量分给周围人的人;可燃性的人是指受到自燃性的人或其他已活跃起来的人的影响,能够活跃起来的人;不燃性的人是指即使能从周围受到影响,但也不为所动,反而打击周围人热情或意愿的人。
要具备“燃烧的斗魂”,内心一定要对所做的事热爱,甚至是迷恋。就像稻盛和夫所说,自己就是工作,工作就是自己,达到了这样的程度,才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不疲不倦。
现代企业的很多年轻员工,却尚未做到这一点,原因就是对工作本身没有喜爱之情,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浮躁多变。然而,对此他们也给出了一个理所当然的解释:“我所做的工作不是我喜欢的,提不起兴趣。”
乍听起来似乎有点儿道理,可仔细剖析,却发现它依然是一个不充分的理由。想拥有一个充实而美好的人生,要么去做自己喜欢的事,要么让自己喜欢所做的事。毫无疑问,我们都渴望能够成为前者,但事实证明,在受到种种客观条件制约的情况下,能碰上自己喜欢的工作,能靠这份工作维持生计、实现自我价值的概率,少之又少。
在初入社会的时候,绝大多数人都是从“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开始的,到后来之所以会有巨大的差别,全在于做事的心态。有的人得过且过、消极怠工、牢骚满腹,在日复一日的消沉中湮灭了原有的才华;有的人却摒弃偏见,付诸努力,在转变心态的过程中,爱上了自己的工作,找寻到了自己的价值。
稻盛和夫大学时学的是有机化学,当时最热门的专业,但他心仪的公司并未录用他,无奈之下他才去了松风工业。那是一家生产绝缘瓷瓶、属于无机化学领域的企业。入职后他被分配做新型陶瓷研究,而其他同事全是做企业核心产品的。没有像样的实验设备,没有同事和前辈的指导帮助,独自一个人去研究陶瓷的新材料,稻盛和夫真的提不起什么兴致,很难爱上这份工作。
后来,由于辞职转行都没成功,他不得不留下来。既然结果无法改变,那就改变一下自己的心态吧!他试着投入到工作中,就算无法瞬间爱上它,至少能减少一些负面的情绪。多年后,回顾这段心路历程时,稻盛和夫才发现:其实这样的转变就是在为“爱上工作”而努力,只是当时的自己并未意识到。
缺乏相关的知识底蕴,稻盛和夫就跑去图书馆找资料;没有复印机,就直接用手抄写重要的内容和文献。当时,他在经济上并不富裕,可还是坚持买工作所需的图书。依据这些信息,他开始做实验,并根据实验结果补充理论知识,再度投入实验,这就是稻盛和夫当时的工作。在反反复复地琢磨中,他不知不觉被新型陶瓷吸引了。从细碎而复杂的过程中,他发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并开始想象新型陶瓷的美好前景。
当原本枯燥的研究,被赋予了“也许全世界只有我一个人在钻研”的使命感后,就有了光环,从而在平淡无奇中闪闪发光。稻盛和夫也从最初的被动工作变为主动工作,真正地喜欢上了这项研究,最后竟达到了“迷恋”的程度。
在旁人眼里,稻盛和夫的工作辛苦、繁杂、单调,简直无法忍受,可他却乐在其中。当一个人迷恋上了自己所做的事,哪怕环境艰苦,道路坎坷,挫折累累,也不会有怨言。一旦能够承受,坚持不懈地努力,就很容易做出成绩。
乔布斯说过:“工作将占据你生命中相当大的一部分,从事你认为具有非凡意义的工作,方能给你带来真正的满足感。而从事一份伟大工作的唯一方法,就是去热爱这份工作。”与其抱怨眼下所做的事,追求幻想,倒不如尝试着去喜欢它。
从内心深处,摒弃“我在给别人工作”的想法,把已有的工作当成自己的天职,带着爱和使命感去完成每一项任务。在每一个细微的成就中,逐渐获得自信和满足,对工作的喜欢和满意就会增加。只要你这样做了,工作就不再是一种苦难,而会逐渐演变成一种精神上的享受。试试看,你不会损失任何东西,收获的却有可能是意外的惊喜。
……
第1章
匠心之筑 唯有热爱不可辜负
稻盛和夫:“迷恋”的情怀 001
野心不能成就你的,热爱可以 004
工匠精神,不为利益的敬业 008
在工作中找寻人生的乐趣 011
奇迹之初都是一颗热忱的心 015
为自己而做,一切都值得 018
日复一日,不厌其烦地打磨 020
带着全身心的爱投入工作 023
第2章
匠心之本 一生专注一件事
汉斯·韦格纳:只想做好一把椅子 028
一人一技,一技一生 030
大国工匠的敬业精神 032
一朝开始,永不止步 036
干一行,精通一行 039
分心会带来失败 043
熟能生巧,巧能生精 046
做正确的事 049
带着思想去工作 052
第3章
匠心之细 步步精心,步步为赢
苏州玉雕师俞艇:慢工出细活 057
万事之始,事无巨细 060
苛求细节的完美 063
稳做事,不急躁 067
成败都在细节处 070
慢一点,稳一点 072
留心小事的哲学 075
1%的错误也不能忽略 079
越简单,越精心 082
延伸阅读 张小泉剪刀:良钢精作,创艺生活 086
第4章
匠心之魂 极致美的追求
寿司之神小野二郎:没人知道顶峰在哪 091
工匠的世界没有“凑合” 094
务求完美是一种态度 096
不断追求手艺的进步 100
投机取巧不可取 103
用心做,不糊弄 106
居安思危,追求卓越 108
优秀不够,要无可替代 111
延伸阅读 德胜洋楼:我们都是工匠 114
第5章
匠心之境 生命因逼仄而宽广
秋山利辉:一流的心性,一流的工匠 122
不疾不徐,潜心苦练 124
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心性 127
从沙子到珍珠的距离 131
摒弃一切干扰与杂念 133
决不随波逐流 137
心性淡泊,方以致远 140
沉淀浮躁,沉淀自己 143
延伸阅读
圣象地板:让工匠精神在每一块地板上闪光 147
第6章
匠心之韵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原一平:永远不服输 152
接受磨砺,接受雕琢 156
用时间去积攒力量 159
一份笃定的钟情 162
既值得做,就要做好 164
坚信所做之事的价值 168
不去效仿别人的成功 171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174
第7章
匠心之魄 一份倔强的坚持
乔布斯:偏执狂改变世界 178
有始有终地去做一件事 180
有了坚持,跬步亦能至千里 183
比别人多走一步 185
坚持胜过一切 188
恪守原则是一种境界 192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194
“最后一个”是胜者 197
再试一次的勇气 200
第8章
匠心之韵 业精于勤,行成于思
齐白石:一生为“匠” 204
像工匠一样心存敬畏 206
没有一种优秀不需努力 209
永不停歇的工匠之路 213
多用心,杜绝懒散 215
成功离不开时间管理 218
无人监督,认真不减 222
努力不是重复与蛮干 225
手要勤快,脑子要灵光 227
后记
我们都是自己人生的工匠 230
“工匠精神”就是看不到的地方也做精致。目前中国产品与日本、德国的差距是缺乏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中国制造业需要尽快改善产品性能和品质,满足消费者的更高需求,而“工匠精神”中,强化设计是关键。
——小米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雷军
我们要捍卫中国的工业崛起,让中国的“工匠精神”能够弘扬,让世界爱上中国造。
——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董明珠
所谓“工匠精神”就是要不惜一切代价做品质高的产品,不断追求完美,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 巨晓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