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个没有核武器的核大国
◎日本“空心化”?or“控心化”!
◎警惕日本秘而不宣的产业战争
◎中国向日本政经“军团”学习什么
◎寓军于民,“武力”保卫中国商业
●“中国超日本成为第二大经济体”、“日本失去的十年、二十年”……在一片唱多中国、唱衰日本的喧嚣声中,日本却低调地实现了产业的转移与升级,淘汰掉低端制造业而向“高新尖”产业转型,并在亚洲构建起雁行格局,通过“控心化”的发展模式,掌握着核心技术、掌控着产业链条。
●在日本人看来,经济竞争是另一种形式的战争,是实现民族目标的仅次于战争的手段。其在各产业的海外扩张,正是另一种形式及层面的“军国主义扩张”。日本已经在高铁、核电、电子、汽车等诸多领域通过综合商社及其财团体系在产业链上的布局与掌控,正逐渐将中国企业纳入日本财团的整体结构与全球战略之中。
●日本财团体系“寓军于民”的产业发展模式,使日本成为隐形的军事强国。财团机制表面相互协调,其本质则是对国家经济和产业组织上的计划与控制,从而形成一套独立完整的军工体系。日本深受中国儒家思想的影响,在产业运行方面重视国内的宏观控制,这也是日本军工产业发展选择“寓军于民”的思想根源。
●想要应对产业战争,中国必须卧薪尝胆,力求在军民结合的战略产业上实现突破,应该反省和重新借鉴日本综合商社和财团模式的成功经验,并指导中国下一步的经济发展,进行产业链的竞争,打造出中国独立自主的产业体系,争取在全球产业链上获取更多的主导权,才能在未来的经济战争中取得胜利。
前言 / 1
高科技是买不来的 / 1
日本制造不仅仅是日本家电 / 2
日本制造无处不在 / 3
日本经济发动机 / 4
危机是个喷嚏 / 4
财团式发展 / 5
日本制造,不创新,就死亡 / 6
第一章
揭开日本制造的隐秘面纱
第一节是中国制造还是日本制造 /
第二节日本控制关键零部件,中国只是组装厂 /
第三节模具“日本制造”品质佳 /
第四节日本占据全球制造业最高端的秘密 /
第五节综合商社成就日本超一流“母体工业” /
第二章
电视产业背后的日本掌控
第一节日企深度介入中国面板产业 /
第二节上广电被托管之路 /
第三节丸红撤出京东方 不影响另类掌控 /
第四节联手台湾地区搅动东亚产业战 /
第五节长虹:中国企业的宿命? /
第三章
日本电子业在华攻城略地
第一节经济地震启示录 /
第二节揭穿日本电子业假面 /
第三节日立公司打造中国“白金暗道” /
第四节日美同盟的中国攻略 /
第五节华为亮剑,阻击日立 /
第四章
丰田成为美国的心头大患
第一节丰田用50年打败美国 /
第二节丰田到底是做什么的? /
第三节狙击丰田:美国打响新一轮产业战 /
第四节丰田的“和解”谋略 /
第五节丰田交给美国政府的“保护费” /
第五章
日本悄悄进村,美国抛来空瓶
第一节“影子丰田”隐秘布局吞噬巨额利润 /
第二节财团体系支撑丰田“不死鸟” /
第三节以丰田为镜,看吉利最缺什么 /
第四节吉利收购沃尔沃 /
第五节谁来审判高盛? /
第六章
政经“军团”渗透中国基干产业
第一节三菱重工的中国攻略 /
第二节日本财团,“徐工案”幕后辣手 /
第三节日本新干线的中国之旅 /
第四节中国向日本政经“军团”学习什么 /
第五节日本“官民一致”推进新干线出口 /
第七章
一个没有核武器的核大国
第一节日本野心背后的核武器狂想 /
第二节抢占中国核电市场 /
第三节收购美国西屋强夺中亚铀矿 /
第四节核电难言放弃 /
第五节中国核电重启下的日本机会 /
第八章
蓄力航天的军国复活梦
第一节日本实为航天大国 /
第二节潜藏火箭里的军事意图 /
第三节日本财界的“星球大战”图谋 /
第四节日本寓军于民的军工体制 /
第五节日本尽是“爱国贼” /
第九章
磨刀霍霍的日本海空力量
第一节日本航空部队的军国复活梦 /
第二节日本拉抬“大飞机”意在吞蛋糕 /
第三节波音机翼下的日本魅影 /
第四节财界武装的日本海军 /
第五节中国制造靠什么顶起航母style /
第十章
中国如何应对产业战争
第一节警惕日本对华产业战争 /
第二节揭秘日本财团帝国 /
第三节 三井物产模式透视 /
第四节三井模式带给中航工业什么启示 /
第五节失之筑波,收之财团 /
后记4万亿投装备制造业,“武力”保卫中国商业 /
中日产业战争,谁才是赢家? /
隐藏的日本经济实力 /
掌握装备制造的“核武器” /
从危机感身上找到信仰 /
引用文章 /
“日货”和“中国制造”的定义需要更新,中国品牌产品的核心零部件如果不是自己的,可以被称为“Made in China”(在中国制造),却是“Made by Japan”(由日本创造)。人们应当醒悟,并不是日本依赖中国的市场,而是中国甚至欧美都在依赖日本的技术。
——摘自《华夏时报》 2014年8月 / 丁玲
在传统的合作模式中,中国企业扮演的是生产、贴牌(终端),而利润高的环节均被日企等海外企业控制,这一模式,多年来一直重复上演,直到今日,中国本土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没有因此得到显著提高,已经到了必须反思的时候了。
——摘自《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4月9日 / 王如晨
在亚洲,日本企业牢牢地控制着被称作“母体工业”的装备制造业,这是日本产业竞争力的本质所在。成就日本超一流的“母体工业”关键的因素不是人们常常说的政府产业政策、科研投入、官产学协作等,而是被称为“产业组织者”的综合商社。
——摘自《装备制造》 2008年6月 / 袁璐
综合商社是日本经济的总参谋部,是日本国家经济战略的制定者,同时也对日本政治、外交和军事等方面具有很强的政策影响力。日本政府对世界经济事务的认识和研究几乎完全依赖于财团的研究机构。
——摘自《中国商业评论》 2007年5月 / 萧三匝
国内当前的宏观环境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日本相似,同时在文化上也具有相通性。因此,了解和学习包括三井财团在内的日本国际知名企业的经验,为我所用,可以帮助中航工业(军工企业)找到更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从而加快集团公司的战略转型。
——摘自《中国航空报》2009年9月 / 刘文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