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机制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640593
  • 作      者:
    李余,蒋永穆著
  • 出 版 社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作者简介
  李余,湖北省监利县人,法学硕士、经济学博士,律师资格,宜宾市委办公室系统工作,现挂职担任四川省糖酒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兼任四川省商业投资集团发展策划部副部长,被聘任四川省检察机关人民监督员。主要研究方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三农”问题、诉讼法学。
  
  蒋永穆,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马克恩主义学院院长,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主要研究方向: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三农问题”、产业经济。
展开
内容介绍
  《经济管理学术文库·经济类:中国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机制研究》是专门研究中国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的著作,起源于2011年国家实施新一轮扶贫开发战略,正式颁布实施《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以后,作者选取了一个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问题进行系统研究。
  《经济管理学术文库·经济类:中国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机制研究》构建了中国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机制的系统性框架,研究了中国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机制的环境支撑,在运行机制、激励机制、调控机制和组织机制的共同作用下,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经济管理学术文库·经济类:中国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机制研究》结合精准扶贫实际,经过多次修改而成,力图使理论具有更强的解释能力和预测能力。
展开
精彩书摘
  《经济管理学术文库·经济类:中国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机制研究》:
  我国采用一个综合的标准来确定贫困人口。它包括最低营养标准、食品贫困线和非食品贫困线三类基本数据。最低营养标准是对居民每天摄人的各种维生素、矿物质以及营养素的热量标准进行评估而确定的,最低标准为8789.55焦;食品贫困线是指居民购买满足最低营养标准的食品所花费的支出;非食品贫困线是指维持生存和正常活动必不可少的非食品支出最低标准。我国规定贫困人口的贫困标准是食品贫困线(约占60%)与非食品贫困线(40%)相加得到的和。即贫困线=食品贫困线×60%+非食品贫困线×40%。
  依据这个计算方法,1986年,我国制定的绝对贫困标准是每年206元。后来此标准随物价调整,到2000年时调整为785元。同时在2000年,我国制定了865元的低收入标准,到2007年底,调整为1067元。这实际上就出现了两个标准,一个是绝对贫困标准,另一个是低收入标准,为了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操作,将这两个标准“合二为一”十分必要,于是在2008年,我国将这两个标准统一为1067元,以此作为新的扶贫标准。2009年、2010年标准进一步上调至1196元。2011年,我国确定了以农村人均纯收入每年2300元(2010年不变价)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实际上,根据农村物价指数的变动情况,贫困线在数值上总存在着一定的波动。
  2.地区贫困线
  就世界范围来看,以地区为单元来投入扶贫资金和资源的情况也是存在的。在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在不同区域之间的分布是不平衡的,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现象比较明显。20世纪90年代以前尤其如此。
  由于我国农村的贫困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因此,对扶贫对象的区域就相对集中在贫困县。自20世纪80年代我国就确定了贫困县的办法,以集中资金和资源扶持贫困县,提高扶贫开发绩效。1985年,我国首次确定了贫困县制度,按当时人均纯收入每年200元的贫困线标准,农村贫困人口达1.25亿,其中,近4000万人的年平均收入不足50元,占农村人口的4.4%。按照这个标准,我国的贫困县有699个,其中,国家重点扶贫开发的贫困县有331个。由于各个省份贫困的规模和程度不同,为平衡各省份的数量,中央在不同的省份确定了有较大差别的贫困标准,而且省级贫困县更是各地自行确定标准,彼此之间的差距更大。比如,云南省1986年国定贫困标准和省定贫困标准均为人均年收入120元以下,低于国家确定的标准;而江苏省1986年国定贫困标准和省定贫困标准都为人均年收入400元以下,两者之间的差距有260元。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国政府先后于1994年、2001年、2011年多次调整国家重点贫困县的标准。1994年以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400元的县(以1992年为基准)为标准,2001年以综合指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地方财政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为标准,两次确定的国家级贫困县都是592个,2011年确定的国家级贫困县是680个。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核心概念
一、贫困的一般定义和分类
二、贫困线
三、反贫困、扶贫与扶贫开发
四、连片特困地区
五、扶贫开发机制
第三节 研究框架
第四节 研究方法
一、唯物辩证法
二、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三、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方法
四、案例分析方法

第二章 中国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的相关理论基础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反贫困思想考察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反贫困思想
二、列宁、斯大林的反贫困思想
三、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反贫困思想
第二节 西方经济学反贫困理论考察
一、起始期(19世纪末至20世纪五六十年代)
二、成长期(20世纪六七十年代)
三、发展期(20世纪70年代至今)
第三节 中国学术界反贫困理论考察
一、起始期(20世纪80年代初至80年代末)
二、成长期(20世纪90年代初至90年代末)
三、发展期(21世纪初至今)

第三章 中国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机制构建的必要性
第一节 中国经济发展到新时期新阶段的客观要求
一、世界经济发展所处新阶段简析
二、中国经济发展所处新阶段分析
三、中国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扶贫开发方式
第二节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阶段性经验的内在要求
一、政府主导
二、社会参与
三、自力更生
四、开发扶贫
五、科学发展
六、局限性
第三节 中国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任务的现实要求
一、中国连片特困地区的贫困现象依然严峻
二、中国连片特困地区的贫困特征
三、完善和发展扶贫开发机制是中国扶贫攻坚的现实要求
第四节 国际扶贫开发经验的有益借鉴
一、美国的反贫困经验
二、韩国的反贫困经验
三、印度的反贫困经验
四、乌于达的反贫困经验

第四章 中国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机制的基本框架
第一节 中国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机制的主要特点
一、系统性
二、多主体性
三、利益协调的复杂性
第二节 中国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机制的目标任务
……

第五章 中国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的运行机制
第六章 中国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的激励机制
第七章 中国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的调控机制
第八章 中国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的组织机制
第九章 中国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的环境支撑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