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新疆都督——杨增新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22142503
  • 作      者:
    段金生,董继梅著
  • 出 版 社 :
    云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段金生,1981年生,云南师宗人。现为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云南省中青年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先后求学于兰州大学、云南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出版专著3部、译著1部(合译),在《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民国档案》《史林》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学术论文曾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全文转载,获得省部级奖励5项。
  
  董继梅,1981年生,云南宾川人。现为云南民族大学民族文化学院副教授。先后求学于兰州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专著2部(合著)、译著1部。
展开
内容介绍
  清朝同治三年(1864),清政府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一天,在这个没落王朝的西南边疆云南省蒙自县的期路白乡大莫别村,一声呱呱坠地之声响起,一个对近代中国新疆历史进程影响甚大的人物诞生了,他,就是后来统治新疆长达17年之久的杨增新、杨增新统治时期的新疆,社会政治相对稳定,民族与宗教关系缓和,有塞外桃源之誉,对新疆近代历史进程的演进产生了重要影响。后人甚至评价认为:[没有杨增新,就没有今天的新疆以及中国的西北边界]。
展开
精彩书摘
  《新疆都督:杨增新》:
  光绪二十七年(1901),杨增新任满卸任河州知州。当时,清廷正下令在全国实行“新政”,在教育方面,接连颁布《钦定学堂章程》《奏定学堂章程》等,要求兴办现代新式学堂。因治理河州有方,杨增新受到了新任陕甘总督崧蕃的赏识。为响应清廷中央兴办现代学堂的政令,崧蕃在1902年委派他为新式学堂提调,着手筹办甘肃大学堂。在同年7月,崧蕃还向中央举荐了杨增新、王树栅等5人赴部引见。在赴京之前,崧蕃要求杨增新等人趁到达京师的机会,到北京、天津、山东、陕西、江苏、湖北等省考察各大学堂的规模和办法,作详细记录回甘汇报,以供参考。同时,还要求杨增新在北京为甘肃大学堂招揽俄文、法文、日文等课程的教师。杨增新在考察了京、津及东南各省的大学堂后,于光绪二十九年闰五月(1903年7月)回到甘肃。向崧蕃汇报了考察经历,崧蕃十分满意。
  杨增新由京城返回甘肃后,积极开始创办甘肃文高等学堂。开始,杨增新在兰州西关萃英门内借得旧甘肃举院外供给所及官庭两小院作为教学用地,于1903年9月开学,招收学生约20人,聘请陕西著名学者刘光贲为总教学。此时,举凡学堂工程器具及采办书籍、厘定各项章程、督率教习功课等,均由杨增新一手办理。同时,杨增新还积极推进新的教学校舍的建设,是年秋,新校舍落成,旋即迁入新校舍上课。此后,学生增加到100多人,这些学生有的是以秀才资格报考的,也有一部分是杨增新建议由1903年的乡试荐卷中选送的:一部分又是由各县在进学生员(秀才)中保送的。学生按照旧学堂实行的膏火制度,每人每月发给白银2两4钱,每月由督、藩各司出题月考,成绩优秀者可得奖金一两或几百钱。后来班级增多,师资力量缺乏,就在高年级学生中选拔优秀学生为低下级上课,称为领班。像赵元贞、水梓等都曾在学堂中求学。
  1904年,崧蕃委派杨增新筹办甘肃武备学堂(后改甘肃陆军小学堂),地址选在原甘肃织呢局西石所在地的畅家巷,与文高学堂相邻近。在兴办武备学堂时,杨增新选择模仿湖北武备学堂的方式办理:“取法湖北而稍变通之,形式、精神皆有可观,并能取其所长也”。武备学堂创立的宗旨是专门为培养军事人才服务,在1906年改名为陆军学堂。学堂设总办1人,监督1人,提调1人,文案、收支各1人,学长9人。在课程设置方面,有国文、外国文、历史、算学、地理、图画、格致、兵学等。武备学堂设立正副教习共20人,学生定额300人,分为3个班,主要来源是各州县的高等小学堂学生。武备学堂一共兴办了5期,培养了400多名学生,到1913年停办。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耕读之家出进士
一、山村中的耕读世家
二、联捷高中进士

第二章 官宦生涯始于甘
一、初踏官宦生涯
二、河州知州“杨青天”
三、在甘兴办新式学堂
四、郁郁离甘西上

第三章 风云际会中的崛起
一、失意之时结缘新
二、变局中的新疆社会政治
三、迪化、伊犁起义的爆发
四、乱世中崛起于新

第四章 唯念“天下定于一”
一、以柔克刚统合新、伊
二、消解伊犁革命党势力及伊、塔归并
三、刚柔并济安定南疆
四、“抚”与“剿”:处理哈密事件
五、“进”“退”之间:科、阿事件的应对

第五章 “嘉峪关外,唯我独尊”
一、对中央之“认庙不认神”
二、牢握大权与谨用部属
三、“劝以重禄”与“绳以严法”
四、怀柔与牵制的民族政策
五、政教分离的宗教政策
六、“有力又有德”的外交实践

第六章 道治主义下的“边庭桃源”
第七章 “塞外霸主”的“落幕”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