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抗日战争与中国社会变迁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2623243
  • 作      者:
    韩文琦,程卫华著
  • 出 版 社 :
    国防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韩文琦,军事学博士,南京政治学院军事思想与军事历史系副教援,硕士研究生导师。曾担任主编、副主编或参与编写著作、教材十五部,在《解放军报》《世界军事》《现代军事》《军事历史研究》等公开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军事史。
  
  程卫华,南京政治学院军事历史教研室教员,硕士生导师。历任电台台长、师政治部干事、旅政治部副主任等职。先后主编出版专著、教材30余部,发表论文65篇,主持或参与全国、全军各类课题20余项。
展开
内容介绍
  《抗日战争与中国社会变迁》内容有抗战前夕各中间势力的初步形成、中间势力的抗日意愿、抗日战争期间各中间势力的救亡行动、中间势力的巩固与均衡政治格局的形成、各阶层、阶级重新分化、组合、军人群体的迅速扩张壮大、知识分子阶层的分化重组等。
展开
精彩书摘
  《抗日战争与中国社会变迁》:
  西北近代工业发展得到强大推动力,使西北近代工业建设一度出现蓬勃兴旺的局面。到1942年,陕、甘、宁、青4省共有工厂839个,资本总额为16917.5万元,工人32857人,拥有动力151718匹马力。其中陕西工业发展最为迅速,工厂数增加到385家,工业力量仅次于四川、湖南而位居全国第三。到1944年,陕、甘两省各类工厂数已达587家,实缴资本总额48305.6万元,工人41605人。宁夏的工业较为落后,战时仅建工厂18家。新疆的新式工业也从无到有,共建有工厂44家。西安、宝鸡、天水、兰州、平凉、银川、西宁、迪化等都发展成为新的工业城市。同时,西北近代工业的发展,也使中国的工业分布发生显著变化,初步调整了西北地区的工业状况,中国拥有近代工业的地域有了一定的扩大。
  第三,西南地区经济的发展。到1940年底为止,迁人大后方西南等地区的工业计有兵器工业、冶金、矿业、机器制造、电器制造、化工、纺织、食品、文教用品等行业。其产品有:武器和其他军用器材、机械和工具、电器及电池、医药器材和药品、仪器和仪表、油漆颜料、罐头食品、文教用具等16个大类。此后,随着冶金、化工、造纸等工厂的复工,内迁工厂门类还在不断增加。大批内迁机器制造厂为大后方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装备。占内迁工厂几乎一半的机器制造工厂的来到,迅速改变了大后方机器工业十分落后的状况。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中国多元政治格局的形成
一、国共两党社会政治力量此消彼长
(一)北伐时期及抗日战争爆发前夕的国共实力对比
(二)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实力的变化
(三)抗日战争期间共产党实力的不断壮大
(四)抗战后期国共两党实力的对比反转
二、中间势力形成与政治格局“均衡”
(一)抗战前夕各中间势力的初步形成
(二)中间势力的抗日意愿
(三)抗日战争期间各中间势力的救亡行动
(四)中间势力的巩固与均衡政治格局的形成
三、各阶层、阶级重新分化、组合
(一)军人群体的迅速扩张壮大
(二)知识分子阶层的分化重组
(三)工人阶级和妇女群体政治觉悟不断提升

第二章 中国经济夹缝中发展实态
一、侵略者残暴摧残的中国工业
(一)主要行业和部门损失情况
(二)日本“以战养战”策略的实施
(三)劫运回日本的工矿类物资
(四)日本对关内沦陷区的经济掠夺
(五)对物资和贸易的统制
二、东部经济由发达到残破不堪
(一)战前东部经济发展状况
(二)“华北产业开发指导纲领”
(三)日本侵略者破坏经济的手段
(四)东部经济遭受到重大损失
三、西部经济开始艰难启动
(一)抗战前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极为低下
(二)东部沿海工厂内迁
(三)国民政府发展西部经济的举措
(四)艰难起步的西部经济
四、东北地区殖民经济畸形膨胀
(一)《满洲产业开发五年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二)工矿业的比重增加,农业生产停滞
(三)重工业、军事工业比重加大
(四)经济统制政策
(五)对日本经济依附性进一步加强

第三章 中国西南地区文化与教育的发展
一、高校西迁与抗战教育基地形成
(一)大批高校内迁西南
(二)抗战教育基地形成
二、西南地区教育及文化事业发展
(一)开启了西南地区教育的近代化
(二)促进了西南地区科技的大发展
(三)带动了西南地区文化的大繁荣
三、东西部社会经济差距大大缩小
(一)国民政府开发西南的酝酿
(二)内迁高校与西南经济开发
(三)东西部社会经济差距缩小
四、社会整体性在融合交流中不断整合
(一)社会风俗在交流中融合
(二)民主与科学精神深入人心
(三)近代女性观念意识大为增强

第四章 中国国防现代化在战争中推进
一、加速中国军队武器装备更新
(一)大量引进德造装备
(二)艰难的外国援助
(三)谋求兵器自给的努力
二、加快中国军队兵种体制发展
(一)组建装甲兵部队
(二)组建整训炮兵部队
(三)扩建空军
(四)加强海军
(五)优化陆军体制编制
三、锻造了一大批优秀军事人才
(一)抗日战争吸引了中国无数的优秀人才加入军事抗战行列
(二)战时院校教育夯实了抗战人才的理论基础
(三)抗日战场实践锤炼了中国军事精英的实际才干
四、丰富发展了中国的军事理论
(一)持久战理论应时而生
(二)游击战理论得以突出发展
(三)人民战争理论在实践中趋于完善
(四)国民政府海军作战理论得以创新

第五章 中国在国际体系中的角色转变
一、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中国抗日战争代表了世界历史的前进方向
(二)中国抗日战场开辟带来了巨大国际影响
二、中国军民以巨大民族牺牲打乱了日军部署
(一)对日本“北进战略”的牵制
(二)对日本“南进战略”的牵制
(三)导致日本“西进战略”的夭折
(四)对日本外交战略的牵制
三、世界开始意识到中国所蕴藏的巨大潜力
(一)英、美重新审视援华案
(二)推动关、英战略向制约日本方向发展
(三)坚决抵制对日谈判妥协
四、抗日战争成为中国开始独立、平等外交里程碑
(一)初次吸引世界目光
(二)渐渐有了话语权
(三)获得了英、美国家的平等相待

第六章 中华民族国家观念的空前觉醒
一、多难兴邦在全民族抗战事业中的应验
(一)战争磨难与“东方睡狮”的觉醒
(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中华民族的惊天怒吼
(三)民族英雄辈出,经历着血与火的残酷考验
二、国耻国难是民族凝聚力的催化剂
(一)外敌入侵,懵懂的决策
(二)奋起抵抗,民心的凝聚
(三)负重弥坚,喷薄的红日
三、抗战孕育推进着现代国家观念
(一)不能忘却的欺辱
(二)救亡图存的不屈抗争
(三)百年涅槃的辉煌
四、中华民族国家意识从近代向现代和当代转型
(一)在家族观念中挣扎
(二)在历史动荡中唤醒
(三)在革命浪潮中转型
……

第七章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起步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