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读史求是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0707780
  • 作      者:
    朱永嘉著
  • 出 版 社 :
    中国长安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编辑推荐
  《读史求是》一书是复旦历史系老教授朱永嘉先生的一部论史作品集。
  《读史求是》收入很多重要文章。如《关于中央巡视员制度的历史回顾》,就是一篇古为今用的大文章,对今天的纪检工作很有参考价值。作者语言清通,有学术含金量,但不故作高深,也不堆砌术语,而是娓娓而谈。《漫谈古代的漏泄禁中语》《漫谈中国历史上的冤案、错案、疑案》,都是以漫谈的形式,生动叙述了很多历史故事,并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以指导今人的工作。诸如此类的文章,作者都能保持敏锐的问题意识和思考的深度,很有阅读价值。
  此外,作者是素养深厚、博览典籍的学者,又历经政治风波,且熟知毛泽东的讲话和文章,经常会引来插入叙述,使得评述更有启发意义,这是作者的个人特色,而很多内情皆为普通学者所不能道,尤其值得收藏。
展开
作者简介
  朱永嘉(1931—),历史学者,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明史研究专家。早年师从谭其骧、周予同等文史名家,曾任教于复旦大学历史系。著有《晚年毛泽东重读古文内幕》、《论曹操》(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刘邦与项羽》(中国长安出版社)等。“文革”时担任上海市写作组总负责人,曾为王洪文讲解《后汉书》中的《刘盆子传》。
展开
内容介绍
  《读史求是》涉及中国历史上有关反腐、纪检、监察等工作机制的运作,官二代教育,为官为政为人等话题。朱永嘉先生以其独特的人生经历和深厚的文史修养,捭阖于古今之间,总结历史规律,直面当下问题,可为从政者借鉴。作者行文善于撷取历史著作和经典文献中的思想光辉,深入浅出,上下贯通,是时下不可多得的论史作品。
展开
精彩书评
  ★作者“文革”前为复旦历史系教师,“文革”间为上海写作组负责人,七六年后被判刑。年逾八旬,近年写作弥勤。无论他所见是否有偏颇,以亲历人写亲历史,存一段记录,诚可贵也。
  ——@陈尚君的微博
  
  ★值得记录。辨别和阐释,读者自会处理。
  ——@史学理论陈新
  
  ★他是史学家,又为海瑞罢官、巴黎公社“历史问题”入狱,倘有兜头反思,一定打通古今、大彻大悟。交往深入后,也能问一些比较敏感的个人问题,比如为什么会有那句“巴黎公社”?我的历史观不喜欢巴黎公社,也不赞成“文革”中巴黎公社之延伸,但还是敬重他当时敢言之勇气。不料他回顾1976年心理,略有沉吟,回答说:“人家对我不薄呵!”这句话再次让我震惊,原来士为知己者死,这就不是1948年入党的共产党人了,而是巴黎公社油彩下的中国古士人。难怪他到我seminar给研究生讲秦汉制度,携一蓝布包袱入,坐定后一层一层揭开,最里一层才是讲义,学生问“文革”起源,他要从殷周讲起。一研究生事后惊叹:“这是活在当下的古人,有古人之风!”
  ——朱学勤
展开
精彩书摘
  《读史求是》:
  
  有小人物搅动,才能促进大人物之间的互动,使整个官僚机构生机勃勃。
  派别斗争往往是亡国的前兆,东汉末有党锢之祸,唐有牛李之争,北宋有新旧党政,明有东林与阉党之争,清末有帝党与后党之争,结果往往是两败俱伤。
  人事上的利害纠结毕竟是一时的,时过境迁,是是非非自然会呈现其本来的面目。
  中国历史上那些世家大族的经历告诉我们,父祖对子孙的荫庇毕竟非常有限,往往是人一走,茶便凉。有些问题一时不被追究多半是出于社会利害的考量,所以为子女者应该懂得父祖辈为自己提供的条件不是都能随便引进门的,发展还是要依靠自身的勤奋和努力。投机取巧侥幸取得的一切,最终都会成为烫手的山芋。
  最近有个朋友给我讲起某身居高位的父亲与其儿子之间的对话,其父告诫儿说,你在外面做事可要负责,不要给我惹什么是非,要知足,不要贪得无厌。儿对父说:你可要小心,不要大意失荆州;你一失足,就会害我们与你一起被人家一锅端。他们父子俩都已有危机感了,有这样的相互告诫还是好的。这方面的惨痛教训,不仅中国历史上,外国也有,我们身边何尝少啊!广东省政协主席、政法委书记陈绍基的案子,就足够惊心动魄了,他案子的缺口还是从他的部下开始露头的,然后是他的家属亲戚一起落水,最终追究到他本人。从已经浮出水面的案子看,都可以找到类似的状况,实际上我们知道的往往还只是冰山的一角。不是大意失荆州,而是心是否摆正,心不正,意不诚,又何以治家呢?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一些啃老族,父母一去世,兄弟姐妹之间便忙着为争夺遗产而纷争不休,这种现象固然使为父母者寒心,但还是小巫而已。权势家族的子女和亲属中,还有另一类的啃老族,他们啃的是父祖辈过去光辉的历史和社会关系,把这个作为自己的资本,并且美其名曰“无形资产”,到处炫耀其父祖辈的光辉历史,借助其父祖留下的社会关系搞投机活动,企图快速地暴富,结果不仅坑了自己,而且毁了父祖辈的光辉革命形象,实际上反而露出自己的无能和卑劣。其实父祖辈的功名业绩并不是他们的私有财产,是社会的公共财富。我想把历史的教训揭示在大家面前,总还有一点警示作用吧。在思想上多一道防线还是比较好的。所以还是把正心诚意放在第一位,心正了,邪气自然不能乘虚而入,这比单纯依靠制度制约要好,因为制度上的限制是专门用来对付小人钻空子的。当然我们的社会绝对不能没有制度的约束和舆论的监督,所以两条腿走路更好。
  ……
展开
目录
《读史求是》
序言
辑一 | 古为今用
关于中央巡视员制度的历史回顾
由“人肉搜索”的热议想起历史上的“御史风闻”
从上访新闻想到登闻鼓及唐代门下省的拾遗补阙与杜甫和白居易
关于中国古代地方监察制度
关于地方监察失效问题
浅论中国古代和当代的回避制度
漫谈中国古代的漏泄禁中语
漫谈中国历史上的冤案、错案和疑案
《论秦始皇》是“逢君之恶”吗?

辑二 | 文化漫谈
文化是什么,文化何以强国?
漫谈忧患意识
再谈忧患意识
谈谈古代几对著名的父子以及卢武铉的高山跳崖
朱元璋怎样教育自己的子孙
再说朱元璋如何悉心对儿孙的教育和培养
养老、尊老与青年的教育
关于中国历史上的迁都问题
释革命
有感于修史难,官修更难

辑三 | 读汉唐古文
不患贫而患不均——读《春秋繁露·度制》有感之一
君子不尽利以遗民 ——读《春秋繁露·度制》有感之二
以仁安人,以义正我——读《春秋繁露·度制》有感之三
读柳宗元的《诫惧箴》与《忧箴》
读《诗·硕鼠》与柳宗元的《永某氏之鼠》有感
读《敌戒》
柳宗元笔下的国子监太学与司业阳城
阳城在道州
从“不平则鸣”谈韩愈的《送穷文》
读《毛颖传》

辑四 | 随笔札记
关于小人物和大人物
关于宣室的两个故事
说一个空谈误国的典型案例
关于王衍清谈的来历 255
关于宇文泰与苏绰的对话
从冯道说到鲁褒的《钱神论》
疏广、徐勉、姚崇
关于寇准二三事
关于北宋高薪养廉
皇明祖训——不征国
复社纪事
狱中读书札记之一
狱中读书札记之二
狱中读书札记之三

辑五 | 知人论世
说说王安石、司马光、苏轼之间的君子之交
王安石与苏轼在政治哲学上的两种不同思路
再释陈守实师《读蔡著王荆公年谱考略》一文
蔡上翔的《王荆公年谱考略》与邵伯温的《辨奸论》
周予同先生的为人和为学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