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一些资料记载,解放军部队进入定海县城及沈家门镇时,正值5月17日凌晨。除了一些在码头一带欢迎的民众外,大部分居民还在睡梦中。部队不敲门,不进民房,在外面屋檐下休息。由于渡海作战后勤供应困难,各部队进岛时,没有柴烧,没有蔬菜,但是在币值未规定之前,各部队都吃着自带的粗菜淡饭。解放军良好的纪律和艰苦朴素的作风,使民众极为感动。
5月17日被定为舟山解放日。
华东军政委员会、中共中央华东局、中央军委等陆续发来贺电,祝贺舟山解放,并望积极努力为解放台湾而奋斗!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张震上将曾在其回忆录中分析了国民党军突然撤守的原因:“一是由于海南岛的解放,台湾本岛失去了防御的左触角,而舟山群岛也距台湾较远,维持海上补给十分困难。二是舟山前线我军的长期准备,以及海、空军力量的发展,使敌感到舟山将处于我三军的强大攻势之下,乃乘我发起攻击之前撤退,以避免这部分力量被歼。三是敌担心其部署过于分散,我军会乘台湾本岛兵力空虚之机,越岛直取台湾。”①同时,他也表示:“5月中旬,舟山之敌突然全部撤退,我军乘胜解放了舟山群岛。
在整个解放舟山的战斗中,我军共歼敌1.2万余人,打破了国民党军对长江口的封锁,对华东地区的经济建设和海防的巩固具有重要意义。遗憾的是,我们没有能够将敌军的主力歼灭在舟山群岛。”②5月16日,蒋介石给福建省政府主席兼金门防卫司令官胡琏的手谕称:“定海全部已于今日安全撤退完毕……此后,我决以全力固守金门、澎湖及台湾本岛,确保此反攻基地……”“千万明告将士,我军此番撤退定海,仰此以加强台湾与金门之兵力也。”但是,舟山的大撤退必然引起一些人的不安。为了对撤退有所交代,5月16日晚10时45分,蒋介石在台湾广播电台发表了《舟山撤退告大陆同胞书》,解释撤离舟山的原因是“为了集中力量,确保台湾,拯救大陆,复兴中华”。他提到,舟山的撤退,使得台湾的兵力更加充足,台湾的防卫更加强固,同时提出了“一年准备,二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的口号,用以安抚军心、民心。
5月17日,蒋经国发表了一封《舟山“国军”为什么要撤退?》的公开信。
信中说:在过去,我们曾经主张固守舟山,而今天决定自舟山撤退,都是有它重大的意义和作用。……在过去我们之所以要守舟山,主要的战略任务就是要挡住“共军”向台湾的直接进攻,就是要争取时间来完成台湾军事上的一切部署,使得这个唯一的复兴根据地能够确保。
……今天台湾的军事部署已经完成,而同时据确实的情报,“共军”要来进犯台湾,因此在舟山“国军”完成了战略任务之后,主动地转移到台湾……就此,耗时10个月的舟山群岛战役以国民党军的全面撤退、解放军的全面进驻落下帷幕。
二、舟山群岛战役,谁是赢家大家或许了解1949年5月下旬的国民党军队青岛撤退,35艘轮船,浩浩荡荡将刘安琪所部10万大军,全数撤退到台湾;或许知道,1955年2月的大陈岛撤退,将一个岛屿的居民全部带到台湾。但很多人并不一定知道1950年5月中旬发生在舟山群岛的这场大撤退及国共舟山群岛争夺战。
在这期间,“转进”是国民党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一个词语。所谓转进,中性含义就是撤退,用共产党的视角看,就是溃败,就是逃跑。
在国民党看来,这场舟山群岛大撤退在解放军的眼皮底下秘密进行,完成了既定目标,是一项非常成功的“战略转进”,甚至宣传其可以和“二战”期间(1940年5月26日至6月4日)英军动员全国船只及海空军的掩护,历经9昼夜,由敦刻尔克撤退33万人之壮举相媲美。毕竟,那时的国民党军队在大陆战场一路溃败,能够撤退到台的兵力极少有完整的,因此一次完整的舟山撤退,对国民党来说,无疑具有深远影响。蒋介石本人对这次撤退十分满意,于日记中这样写道:“定海部队已照预定计划,全部安全集中台湾完成,此为复国第一之基本工作也。”①他在日记中还写道:“舟山军队安全撤退,增防台湾军事,成功基础建立于此矣。此为复国之根本大事也。”②可以看到,蒋介石将军队从舟山成功撤退到台湾视为增防台湾军事的基础,并直接上升为所谓“复国之根本大事”。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