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才高学著的王绩会有如此不公平的待遇,尤其是在号称政治清明的贞观年间?王福畴在《录东皋子答陈尚书书略》中写到其中原因:
“贞观初,仲父太原府君为监察御史,弹侯君集。事连长孙太尉,由是获罪。时杜淹为御史大夫,密奏仲父直言非辜。于是太尉与杜公有隙,而王氏兄弟皆抑而不用矣。”王绩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受到牵连,他的人生理想和抱负也成为其中的牺牲品。
王绩仕途坎坷,怀才不遇,但他的诗文却出手不凡。所著诗文二十余卷,虽多散逸,但并不妨碍他当之无愧地成为初唐第一诗人。他自然、质朴的创作成为文学史上的分水岭,标志着齐梁文风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唐代文坛将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人们面前。
除王绩之外,王勃还有另外两位文献上有记载的叔祖:王凝、王静(另一位据孙望先生考证已早卒,但现在还没有查到相关文献记载,只能存疑)。
王凝,字叔恬。有关他的生平事迹的文献十分零散,我们只能在这有限的文字材料中了解其大概。王通的《中说》中有许多关于王凝用心学道的记载:
叔恬曰:“凝于先王之道,行思坐诵,常若不及。”贾琼习《书》,至郅恽之事,问于子曰:“敢问事命志制之别。”子曰:“制命吾著其道焉,志事吾著其节焉。”贾琼以告叔恬,叔恬曰:“《书》其无遗乎?《书》曰:‘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其道之谓乎?《诗》曰:‘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其节之谓乎?”子闻之曰:“凝其知《书》矣。”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