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欧阳修故事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4526111
  • 作      者:
    孙晓玲,苏馨著
  • 出 版 社 :
    长春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编辑推荐
  中国古代的主流文化是诗文,即诗歌和散文。散文发展中,对后世影响巨大,直到如今依然被人们喜爱并津津乐道的莫过于“唐宋八大家”。但是,唐宋八大家离我们已千年,千年的历史进程将他们与我们的生活状态拉开很大的距离,我们对他们已很生疏,要真正理解他们的思想、性格以及反映在作品中的喜怒哀乐,就必须走近他们。
展开
作者简介
  孙晓玲,笔名亦玲,1947年5月生,河北省安平县人。初、高中就读于天津市第十六中学,人到中年完成了中国人民大学函授新闻学专业的学习。在邮电系统工作二十多年,当过工人、干部、编辑。上世纪80年代开始在报刊上发表作品,至今约有四五十篇,散文曾获得过全国及省市级奖项。
展开
内容介绍
  唐宋八大家故事丛书为唐宋八大家中的每个人创作编撰一个故事集,从其人生中截取最能表现其性情、最有故事情节的事件,通过简明精炼的文笔描述出来。我们要求作者把严谨的学术研究和生动的文学创作结合起来,在对传主生平事迹进行坚实考证的基础上再进行合理的想象和虚构,写成既有学术性又有可读性的文学故事。为人们了解八大家之人品、之才气、之作品搭建一个桥梁,为阅读和学习写作创造一点氛围。
展开
精彩书摘
  “尧辅(李公佐,字尧辅)!久违啦!”欧阳修紧走上前,拉住了李公佐的双手。李公佐反手握住欧阳修的手,也激动得不得了。“走,我们到内堂说话。”说着,李公佐拉着欧阳修,两个人一起往内堂而去。
  听说欧阳修要当父亲了,李公佐哈哈大笑:“永叔,你知道吗?当初跟我们一起在园子里玩的那些小子们,都已经当爹啦!他们的孩子都有你刚来汉东时那么大了。”欧阳修一听,也笑了:“是啊,从我们认识到现在,算一算都过去七个闰年啦。小时候的事现在想想就像昨天刚发生的一样。”顺便指出,欧阳修所说的“算一算都过去七个闰年”的话,是需要天文历法知识才可以理解的。我国自从科学设置闰月后,周期是十九年七闰。这在古代是常识,文化人当然更清楚。因此欧阳修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们俩认识都十九年了。欧阳修当年二十七岁,认识十九年,他和李公佐认识时才八岁。欧阳修是四岁时随母亲郑氏到随州投奔叔叔欧阳哗的。八岁应该是上学的年龄。刚刚上学便认识李公佐,或许二人是小学同学。
  经过一座书楼的时候,欧阳修停下了脚步。李公佐见欧阳修站下了,他也停下了步子。他看看欧阳修,又看看书楼,笑了。
  “永叔,还记得你从破筐里找到‘宝贝’那件事吗?”欧阳修脸一红:“尧辅说笑了,但那东西我一直好好地保存着。”李公佐所说的“宝贝”到底是什么东西呢?这还得从欧阳修小时候说起。
  那时候,小欧阳修经常到李家借书读,有一次他在东园这座书楼找书,不想,却在墙角发现了一个破竹筐。筐里堆满了破旧的书籍残卷,上面蒙着厚厚一层灰尘。欧阳修好奇心起,就把筐里的书一本本拿出来瞧。瞧着瞧着,欧阳修眼前一亮:“呀,这不是唐代大文豪韩愈写的《昌黎先生文集》吗?’’他又在筐里翻了翻,一共找到六卷。打开一看,这书可有年头了,纸张都有些揉烂了,里面还夹着不少脱落下来的书页,正面、反面都有,也没个次序。小欧阳修找了一篇仔细一读,发现韩愈的文章写得深厚雄博,别有深意,自己虽然不能完全读懂,但也知道这是不可多得的好文章。
  看了一会,欧阳修实在舍不得放手,就把其他旧书整理一下又放回筐里,单抱着这六卷文集走出书楼。见到李公佐,欧阳修红着脸说:“尧辅,这些书能借我拿回家去读吗?’’童年的李公佐是个爽快的小孩,知道欧阳修家境贫寒,总存了助人为乐的心。
  他见这六本书残破不堪,而好朋友欧阳修却像抱着稀世珍宝一样爱不释手,就笑着说:“你如此看重这些书,就送给你吧。”欧阳修喜出望外,连连道谢。
  那时,北宋社会的读书人并不推崇韩愈的文章,而是在极力模仿和学习杨亿和刘筠的文章,并把这类文章称为“时文”。杨亿和刘筠都是宋初的知名学者、大臣,更是北宋“西昆体’,诗歌流派的代表人物。“西昆体”的诗歌大多是学晚唐诗人李商隐,讲究整饬典丽,但没什么思想内容,跟时代和社会生活有点脱节。
  说白了,就是不能与时俱进,“时文”也是如此。但当时的北宋社会从上到下,从官僚到士子都好这一口。只有“时文”作得好,才有望考取功名、扬名文坛甚至荣夸当世。就连欧阳修也不能免俗,狠下了两三年工夫研习“时文”。
  天圣元年(1023),十七岁的欧阳修带着满脑子的“时文”知识,第一次参加了随州的州试。那次考试的题目是《左氏失之诬论》,欧阳修文章中有一句“石言于晋,神降于莘,内蛇斗而外蛇伤,新鬼大而故鬼小”,因为不符合官方规定的韵,结果名落孙山。
  回到汉东,欧阳修从床底下翻出小时候从李家找到的那六卷《昌黎先生文集》。反复读了几遍,欧阳修觉得既郁闷又羞愧,心道:“学者只有写出这种文章才算是做学问做到家。世人怎么就不推崇韩愈的文章呢?别说别人了,我自己不也是这样吗?抽不出时间去读他老人家的文章,只能自己时不时在心里念叨一下,认为只有中了进士、谋到一官半职、有了俸禄才能奉养母亲。将来我若做了官,一定也要做出这样的好文章,一偿夙愿。”三年后,二十岁的欧阳修终于通过了州试,并于次年(1027)由随州举荐参加了春天举行的礼部贡举,没想到又一次落榜。
  天圣六年(1028),欧阳修带着用“时文”体写的《上胥学士偃启》,只身前往汉阳拜见翰林学士胥偃。向来以严谨著称的胥偃对欧阳修的文章赞不绝口,并留他住到家里,细心指导他作“时文”。这年冬天,年轻的欧阳修跟随胥偃来到了繁华的汴京,并被他引荐给京城里的知名学者、达官贵人。第二年,欧阳修先后在国子监考试、国学解试中获得第一名,第三年又在礼部考试中获得第一,并在崇政殿御试中获得甲科第十四名的好成绩。P9-P11
展开
目录
一匹蜀绢
破筐里寻到的宝贝
一日千里
妙词解围
投出愤怒的“板砖”
被冷落的英雄
遭遇“文贼”
一言活千人
孤甥之狱
一个人成就一座城
放不下的恨
说不清的感觉
把功劳往外推
比口香糖还香的诗
考官险遭考生围殴
扬长不避短
美人如花隔云端
濮议之争
宁做真“恶人”不当烂好人
为人才当开路先锋
空穴确能来妖风
别具一格的祭文
为文务求精
空头文件巧除奸佞
因鱼结下一世缘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