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家教·家训”系列丛书:修身养性》:
我国当下,修身养性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
早在中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期,革命的先行者们就开始思考社会主义者如何修身养性。哪怕是在艰苦的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的《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周恩来的《我的修养要则》、陈云的《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中共七大《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等著作,以及中国共产党这一时期的重要文件、政策和措施都对中国共产党人应遵守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作了详细和系统的说明,尤其是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明确能否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把革命的利益和党的利益作为处理一切个人问题的准则,把集体主义明确为革命道德的原则。
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的道德要求得到不断完善和发展。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道德要求,如革命胜利后,要求全党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明确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勤俭治国、勤俭持家;树立社会主义新的理想人格和完美道德的典型,如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好八连”精神等。这些精神集中体现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公而忘私、开拓创新、刻苦钻研的革命精神。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同志提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这一理论命题,并明确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1996年10月,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专门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对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作了系统的表述,即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江泽民同志“以德治国”理论和胡锦涛同志“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把中国共产党的思想道德建设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近年来,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物质财富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也要极大丰富。我们要继续锲而不舍、一以贯之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前进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
立足于中华文明的传承延续和伟大复兴的艰巨任务,中国古代修身养性观念和当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个人修养要求有着许多联系和共同的特点,例如他们都强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境界和奋斗精神,“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坚定性和气节,“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朝闻道,夕死可矣”的追求真理、坚持真理的大无畏精神,“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的广阔胸怀,以及“见贤思齐”“自省”“慎独”、精益求精、不断进取的精神。这些都形象地概括了传统君子与共产党人高尚的道德修为,实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观的有机结合,都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