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当代中国军事伦理文化建设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9221553
  • 作      者:
    唐芳著
  • 出 版 社 :
    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以精深的专业角度和严谨的论证方法,对军事文化的伦理进行了独到的、有一定见解性的阐述。

展开
作者简介

唐芳,浙江绍兴人,1979年生,2014年毕业于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哲学硕士,军事学博士。现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政治学院基层政治工作系讲师,从事军队政治工作基本理论的教学和研究。从军从教19年来,先后获全军、省级和院校级教学科研成果奖5项,主持、参研立项课题8项,参与编写专著、教材8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荣立三等功一次,多次被评为学院优秀教员、学术科研先进个人。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把当代中国军事伦理文化的建设问题放到强军文化建设的大背景下进行思考,对军事伦理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历史做了全面系统的梳理工作,对当前我国军事伦理文化建设存在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做了深入的探索和剖析,对下一步军事伦理文化建设的展开提出了总体的思路框架,对推进军事伦理文化建设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对策。

展开
精彩书摘

  《当代中国军事伦理文化建设研究》:
  一、“以和为贵”的和平精神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所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既广阔又封闭,长江黄河流域比较肥沃的土壤和适应农作物生长的有利气候,使中华民族形成了以农业文明为核心的文化模式。由于战争必然会破坏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导致民不聊生,甚至政权倾覆。因此中国传统军事伦理文化具有强烈的和平主义倾向,对战争破坏力有着极其深刻的认识。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各派的思想家都对战争持反对态度。例如,《孟子·离娄上》有言:“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老子认为:“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道家追求建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的理想社会。兵家主张“兵凶战危”,兵书《尉缭子·武议》中写道:“兵者,凶器也;争者,逆德也;将者,死官也。”《管子》总结战争有“贫民”“伤财”“危国”“忧主”的“四患”。《司马法》提出:“故国之大,好战必亡。”
  在“以和为贵”思想的指导下,中国传统军事伦理文化形成了“慎战”的理念,著名军事家孙武在《孙子兵法·始计篇》中指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他主张实施战争必须慎之又慎。中国传统军事伦理文化强调用文明感化而不是诉诸武力来处理民族矛盾和国家间争端,孔子曾说:“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孟子·公孙丑上》认为,道德教化的力量胜于武力威慑:“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即使运用武力,通常也是出于迫不得已,并且保持一定限度,战争的目的和规模被紧紧限制在“止战”、恢复和平的范围内。同时,中国古代思想家一直坚持把道德宣传作为克敌制胜的重要手段。《管子·牧民》认为:“错国于不倾之地,授有德也”,主张“竟于德”而“不竟于兵”。孙武提倡:“不战而屈人之兵。”《孟子·尽心下》认为:“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他们都主张要发挥军队的正义形象,不用流血牺牲或者少流血牺牲,来尽可能地达成政治目的。能做到以德制胜,不战而胜,才是“善之善者”也。
  二、“仁义之师”的义战观念
  中华传统伦理文化是以“仁”为核心的,反映到军事领域,就是中国历代军事家、思想家,对于战争的性质和价值,无不是从伦理道德的层面上来进行是非善恶判断,而不是像西方那样侧重从利益角度进行衡量。他们大都支持正义战争,反对不义战争,认为战争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伸张正义、施行仁爱。虽说各家各派对战争正义性的理解与判断有着自身无法克服的历史局限性或阶级局限性,但不能否认的是,他们都打出了“正义”“仁义”等旗号,崇尚正义战争、反对并制止不义战争是他们的基本共识。孔子倡导“仁战”,最基本的标准是“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侵略战争,支持保卫国家的正义战争。孟子也是“仁战”论者,其判别标准是“吊民伐罪”。老子认为战争的根源在于“天下无道”和统治阶级的“不知足”的争夺,因此反对攻伐兼国的“无道”的侵略战争,但对于“有道”的正义战争、在不得已时的自卫战争,不仅要打,而且还要打胜。孙武把“安国保民”作为正义战争的判断,强调将领要“唯人是保,而利合于主”,并提出“为客之道”说,主张“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不得已则斗”。我国古代著名兵书《司马法·仁本第一》也提出:“古者,以仁为本,以义治之谓正。正不获意则权,权出于战,不出于中人。”指出战争的根本价值就在于施行仁义。
  ……

展开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当代中国军事伦理文化建设的理论定位
第一节 军事伦理文化及其建设的学理依据
一、军事伦理文化的基本内涵
二、军事伦理文化建设的学理依据
第二节 军事伦理文化建设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军事伦理文化建设思想
二、列宁的军事伦理文化建设思想
三、毛泽东的军事伦理文化建设思想
四、党的创新理论中的军事伦理文化建设思想
第三节 军事伦理文化建设与强军文化的关系
一、强军文化为军事伦理文化建设提供历史机遇
二、军事伦理文化建设为强军文化提供价值引领

第二章 当代中国军事伦理文化建设的资源借鉴
第一节 吸收中华民族军事伦理文化的合理内核
一、“以和为贵”的和平精神
二、“仁义之师”的义战观念
三、“唯人是保”的人道主义
四、“德法兼用”的治军理念
第二节 借鉴西方军事伦理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
一、敬畏道义力量,为军事行动积极寻求伦理论证
二、提倡爱国主义,培育军人维护国家利益的崇高情怀
三、秉承人本精神,尊重官兵个体价值、满足官兵利益需求
四、高扬主体精神,以军人价值观教育引领军队道德建设
五、树立开放理念,依托社会力量开展军队道德教育
第三节 弘扬人民军队思想道德建设的优良传统
一、把塑造忠诚于党的政治品德放在首位
二、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官兵头脑
三、构建军民一致、官兵一致的伦理关系
四、紧贴使命任务创新道德建设的内容方法
五、围绕官兵全面发展建设军事伦理文化

第三章 当代中国军事伦理文化建设的理论挑战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正义战争观面临的困境
一、战争形态变化带来人们对战争本质认识的虚化
二、正义观念变迁带来人们对战争性质评价的漠视
第二节 武装力量运用中面对的多形态法理冲突
一、当代战争形态对传统战争法及武装冲突法的挑战
二、非战争军事行动面临的诸多法理与道义难题
第三节 军队建设价值定位中的一系列困惑
一、军队在国家战略中地位作用的认识问题
二、国防和军队建设与经济、社会建设的关系问题
三、现役军人在个人价值选择中的现实困境

第四章 当代中国军事伦理文化建设的现实挑战
第一节 国家发展安全和军事战略调整对军事伦理文化建设的挑战
一、走和平发展道路要求我军积极参与构建国际战争伦理新体系
……
第五章 当代中国军事伦理文化建设的总体思路
第六章 当代中国军事伦理文化建设的实践举措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