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云生活与后媒体时代的舆论场重构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4530587
  • 作      者:
    张淑华,孙保营主编
  • 出 版 社 :
    郑州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作者简介
  张淑华,河南新密人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2008年博士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2010-2014年在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在职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河南省教学标兵,河南省优秀社科学者。主持国家社科、教育部人文社科等项目10余项,出版学术著作2部,在《新闻与传播研究》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成果荻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等多个奖项,对新媒体和公共传播有较多关注。
  
  孙保营,1973年11月出生,河南虞城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在《中国软科学》等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篇;出版专著1部,作为主编、副主编出版著作、教材6部;主持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河南省软科学研究项目等科研项目8项,获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等科研奖励12项。
展开
内容介绍
  公共传播是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广阔、富于延展性的概念。其传统性的核心内涵指向公共关系传播和舆论研究。在“人人都是记者,人人都在传播”,大众传播和组织传播、公共传播和人际传播融汇的新媒体环境中,公共传播主要指各类社会组织或公民个人利用媒介进行的以社会公众为对象的泛社会化的公共信息的传播活动。公共传播的内涵包括公共信息传播,关于公共事务的舆论流通、公共利益的意见交流以及公共危机事件管理等。公共传播同时也是一种实践范式,强调公共信息传播的社会责任、社会公益和社会管理取向,专注于新媒体环境下大传播机制研究,注重公共机构与公众沟通的公共事务信息、公共政策、公共形象、社会公益的传播战略和策略研究,服务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和社会公共事务建设。
展开
精彩书摘
  《云生活与后媒体时代的舆论场重构/新媒体公共传播丛书》:
  大数据在公共决策中的应用
  王佳林
  【摘要】时至今日,我国政府公共决策依然处于经验主导的程序模式,政策传播效能低下,难以得到社会舆论认可,以至于时常发生“舆论倒逼决策”的现象。大数据时代,民意是可以量化的,广泛的公众参与为公共决策带来真实、客观、透明的民意大数据。通过在大数据信息系统、大数据决策程序模型、大数据监测分析平台中的计算分析,进而在“公共问题”上给决策者进行议程设置、政策制定、政策评估以及政策变革等方面提供参考,实现基于数据的科学决策。
  【关键词】公共决策 舆论倒逼决策 大数据 民意
  2015年8月31日,国务院印发了《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推动大数据发展和应用并在未来5至10年逐步建立“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管理机制,实现基于数据的科学决策以提高政府决策水平。本文旨在通过对新媒体时代“舆论倒逼决策”现象进行梳理以发现公共决策危机的成因和共同点,并将大数据作为有效的决策模型工具,尝试性地提出大数据用以优化公共决策的建议,为实现政府的现代化治理提供借鉴。
  一、从“舆论倒逼决策”现象看决策危机
  祝华新在《网络舆论倒逼中国改革》一文中首次提出了“网络舆论倒逼”的概念,他指出互联网已经成为中国公众表达舆论唯一具有真正影响的通道,互联网将决策质疑放大,网络舆论或多或少地改变了事件的走向,逐渐形成“舆论倒逼”现象的发生。这就提出了新媒体时代公共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和效能问题。
  公共决策也称社会决策,是指国家、行政管理机构和社会团体所进行的决策,如国家安全、国际关系、社会就业、公共福利等。公共决策作为社会互动和公共利益权威性分配的结果,与一般的决策区分在于其“公共”性,但如果一部分人的利益分配不能进行有效的满足,在表达渠道不通畅的情况下进行了政策认同阻滞,即产生了决策危机。决策危机主体与政策制定主体之间如果缺乏信任和体制内的互动交流平台与机制,政策的潜在危机就只能通过网络平台以自发的形式呈现,成为“舆论事件”,进而通过舆论压力强制性地迫使决策者对舆论做出回应,进行政策调整或者被迫终结不合理的政策。近几年发生了许多极具争议性的“舆论倒逼决策”公共事件。以新交规“黄灯禁令”为例,经历了交规进入公众视野、网民与媒体持续关注、舆情伴随着谣言爆发式增长、交规颁布,舆论担忧变成现实、网民负面情绪暴增与媒体质疑、公安部暂不处罚违反黄灯信号之后,这个政策最后在强大的舆论呼声中被迫取消。郑州桥下种树事件、重庆治霾禁熏腊肉事件、各地的PX项目搁置事件、武汉反对变电站事件等都体现了我国当前普遍存在的决策危机。这些失败的政策案例增加了政策成本,浪费了政策资源,而且迫使政府沦为功利主义的“墙头草”与“变色龙”,损毁了政府形象的严肃性、权威性,造成难以平复的公信力“内伤”。因此公共决策制定过程亟待优化,并进行有效的政策传播,减少官民之间的阻碍。
  对大量失败的政策案例的分析发现,决策失败和政策失灵,绝大多数源于决策论证阶段的论据不足和论证不充分、论证方法不科学。其中,调研不足,缺乏必要的数据支持,决策者经验主义和主观主义的方法取向,决策目标的利益化、集团化倾向等,都是问题的典型呈现。这些典型呈现,指向的核心问题,是公共决策对公共意愿、公共意志即民意的偏离。舆论倒逼决策的实质是民意对不合理的决策的反弹和被动抗争,是对决策前期缺乏充足论证导致的民意缺失或舆论出现偏差在决策后期的强制性、追偿性介入和抗争。
  在大数据时代,民意是可以量化的。对数据的全面掌握和使用,不仅决定着一个人的见识、视野,也决定着一个人的判断力和决策能力。如何通过高效、合理的方式,收集和测量民意,在决策过程中吸纳和突出民意,强化决策的公共性、公益性属性,不仅是改变“舆论倒逼决策”的必要选择,也是树立政府公信力、提升政策效能必然要思考的问题。
  二、大数据消弭决策危机的可能
  公共决策作为公共利益的权威性分配,其权威性的建构有自己的质量的规定性。合理的决策主体结构、合法的决策程序、政策议题和内容的正当性、政策方案充足的调研和论证等都是政策评价的基本指标和科学决策的有机构成。在一般的政策评价之外,有学者提出了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理性化的评价标准。在新媒体时代,这些决策标准又加进了智能化、数据化因素。从本质上讲,智慧公共决策是以大数据驱动为核心,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公共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具有全面感知、客观透明、实时连续、自主预置和多元共治等特征的一种全新的公共决策模式。大数据在公共决策中的应用,不仅有助于消弭决策的“合法性危机”,而且可以建构良好的决策形象,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和树立政策的权威性。
  ……
展开
目录
论坛一媒介技术与生活方式

技术进化论:预见"云生活"

大数据在公共决策中的应用

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类APP的发展对策研究

——以门户网站新闻APP为例

移动时代新闻客户端的危机传播表现分析

——以澎湃新闻的灾难报道为例

试论移动新闻客户端发展途径

——以"掌上东快"为例

"融媒集团"现象及价值分析

——以河南大象融媒体集团为例

传统出版产业的数字化转型

——以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为例

数字媒体时代公益广告传播的致效路径

互联网时代下独立人文书店的发展策略研究

——以台湾诚品书店为例透析

论坛二舆论生态与公共传播

后媒体时代舆论场的重构

……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