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国际安全战略思维史纲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9500030
  • 作      者:
    刘强主编
  • 出 版 社 :
    时事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作者简介

  刘强,1961年生,军事学博士。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战略与安全研究所执行所长,国际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科评议组(军事学)成员,全国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华日本学会常务理事。曾任联合国维和观察团军事观察员、管理部主任。我驻伊朗陆、海、空军副武官。长期从事国际安全和外交问题研究与教学工作。著有《国际军事安全论》《战略预警视野下的战略情报工作》等专著 8 部,发表学术论文、国际时事评论130余篇。多项教学和科研成果获国家、军队和省部级奖项。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岗位津贴(一类)获得者,全军优秀教员。


  钮汉章,1946年生,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全国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海峡两岸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大学台湾研究院等军内外多所院校兼职教授。长期从事哲学、国际安全和台湾问题的教学与研究,主编《世界的新民主治理——终结邪恶的战略选择》等著作多部。发表过50多篇国际安全、台湾问题的论文和内部研究报告,主持完成了多个国家社科规划课题的研究,曾获军内外10多个奖项。曾被评为总参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全军优秀教员。

展开
内容介绍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本书对人类历史上古典的、战争与革命时代的、和平与发展时代的安全战略思维,尤其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国际安全战略思维创新的演进加以梳理、研析。研读国际安全战略思维的历史,领悟古往今来战略思维的冲突与交融,传承与创新,无疑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以宽广的眼界洞悉国际安全风云大势。“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感悟国际安全大势的内在逻辑,深刻认识实现世界的公平正义、和平和谐的条件、困难和途径,自觉坚持中国首倡的国家总体安全观,推进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本书与《国际安全战略思维文选导读》是国际安全及相近专业配套的基础理论教材,对于关注国际安全的各界朋友,也是思考国际问题难得的参考系。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近年来,战略一词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范围越来越广,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诸多领域,国际安全作为当代世界最为迫切解决的重大问题,自然是战略研究关注的重中之重。如何从战略的高度认识国际安全面临的问题,寻求国际冲突的控制与化解,进而推进持久和平的和谐世界建设,中国军人,特别是中国的战略参谋人才必须具备较高的战略思维修养。为此,首先必须对相关的概念加以正确的界定,在此基础上注意对战略思维的特性从总体上加以把握。

  第一节安全与国际安全的概念〖1〗

  一、安全在汉语里,“安全”有三个含义: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出事故。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6年7月第3版,第7页。在英语中,security(安全)的词义较汉语更宽泛些。按照《韦伯大学词典》的解释,security有四个含义:安全的状态,即免于危险,没有恐惧,不被解雇;担保、确保义务的履行;所有权(债务)的证明;安全措施,安全机构。从古至今,安全始终是个人、国家和国际社会的主题,因为安全是人类存在的前提条件。在中国,许多思想家很早就提出了追求安全的思想,只是没有使用过“安全”这个词。《易经》中有这样的说法:“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周易正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07页。这里所讲的其实就是安全,而且把个人的安危与国家的安全联系起来。现实主义理论代表人物阿诺德·沃尔弗斯认为安全“是一种价值”,是国际政治研究的“起点”和“落点”Arnold Wolfers,National Security as an Ambiguious Symbol,Political Science Quarterly,67/1952倪世雄主编:《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434、38、134、53、454页。,“在客观的意义上,表明对所获得价值不存在威胁;在主观的意义上,表明不存在这样的价值会受到攻击的恐惧。”Arnold Wolfers,Discord and Collaboration转引自Roger Carey & Trevor CSalmon,International Security in the Modern WorldNew York City:StMartins Press,1992,p13。当然,安全是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对于不同的对象,安全的内容和范围也不尽相同。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的安全观念不断地在变化,从以国家为中心到以人为本理念的转变,从以军事安全为核心到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综合安全的发展,传统的安全观在向新的安全观转变,国家安全的概念和内涵不断地扩展和充实。

  二、国家安全据英国学者彼得·曼戈尔德(Peter Mangold)考证,“国家安全”一词的现代用法最早出现在美国报纸专栏作家瓦尔特·李普曼(Walter Lippmann)1943年的著作《美国外交政策》(US Foreign Policy)中,传统安全观的基本内容是以军事安全为核心,其中也包括政治安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这个提法才成为国际政治中一个常用的标准概念,成了取代诸如军事事务、外交政策、外交事务等较陈旧词汇的新提法。Arnold Wolfers,Discord and Collaboration,Baltimore,1962,p2国家安全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国家的生存。

  作为国际社会最基本的单位,人们通常认为国家具有四个要素,即拥有一定的居民、一定的领土和一定的政权组织(或称政府),并且拥有主权。这四个要素对国家的安全是不可或缺的,这是国家安全的第一个层次。国家安全的第二个层次是国家在生存的基础上求发展,包括经济、科技、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发展。一个主权国家能够独立自主地生存和发展,它就是安全的;反之,一个主权国家的生存和发展受到威胁,受到干涉或侵犯,它就是不安全的,面临危险或处于危机之中。

  第一,国家安全既是一种客观态势,也是一种主观认知。客观上指某一国家不存在外来攻击、侵犯的状态和现实,即国家有消除威胁的能力,使国家处于没有危险、不受威胁的状态。但是,事实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真正达到这一状态,也就是说,世界上只有相对的安全,没有绝对安全。主观上指没有恐惧感,不担心会有外来的威胁。

  从某种程度上说,安全是一种心理状态,即安全是对国家抵制外来攻击和防卫自身安全能力的感觉,它涉及对国家力量、对敌友力量和意图、对面对未来的发展形势以及对维护安全形势的信心。因此,判断安全取决于人的主观能力,而主观能力是一种复杂的构成,它取决于一国对各种因素的分析、认识能力,取决于利益的定位,也取决于价值的判断。总之,国家安全是客观事实与主观认知的统一。

  第二,国家安全是一个历史概念,其内涵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扩展的。从古代历史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传统安全观一直主导着人们对国家安全的认识,它的基本内涵是指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不受侵犯。冷战结束后,随着军事因素在国际关系中地位的相对下降,同时,全球性问题的出现和相互依存程度的加深,国家安全观念也随之发生重大变化。国家安全变得扩大化、社会化、大众化和国际化。安全的概念、思想、理论、战略、政策和实践都处在大变革进程中。人们提出了相对于传统安全的非传统安全概念。非传统安全指的是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军事安全等传统安全以外的安全问题,如环境保护、恐怖主义、走私、非法移民、贩毒等都对国家安全和国际稳定构成威胁。

  第三,国家安全的主体不断扩大,要素不断增多。国家仍是安全的主体,但不是唯一的主体。安全的主体在向内外延伸,由国家向个人和全球扩展。国家安全是人、国家和国际三个相互联系层面的完全统一。国家安全的要素除了对领土、主权的维护和国民的保护外,还包括诸多的非传统安全要素,如经济、社会、文化、能源、环境、信息等要素。今天我们来谈论国家安全问题,如果只注重传统的安全要素,即国家政治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不受外敌入侵等,而忽视非传统国家安全要素,那么这样的国家安全就是残缺的,必定导致国家的不安全。

  第四,国家安全是国家间战略和政策的对衡。国家安全与之所处的国际安全结构状态有直接的联系。而这种安全结构构成一种秩序,决定安全秩序的主要是各国之间关系的架构,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国家的对外战略与政策,尤其是大国的对外战略与政策。因此,有人认为国家安全是国家间关系的一种“游戏”对决,是自己本身战略和政策与其他国家战略和政策的一种“对衡”,通过国家运用清醒、明智、正确的外交智慧和灵活高超的外交艺术,构建对自己有利的国际安全秩序,始终将本国置于国际斗争和矛盾的焦点之外。

  第五,维护国家安全的手段走向复合化和多边主义道路。在传统国家安全中,由于安全要素主要是军事的、政治的,因此,军事手段居于主宰的地位。现在国家安全的要素多样化了,单靠军事手段已无法解决这些安全问题,因此,必须采取复合化的斗争方能有所作为。由于非传统安全对国家的威胁日益明显,而非传统安全的突出特点是跨国性和突发性,绝大多数的非传统安全威胁并不是一个国家独自面临的问题,而是在一个国家受到安全压力的同时,对其他国家也构成了不同程度的威胁,甚至波及整个地区或全球。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非传统安全威胁问题,就必须走加强国际合作,也就是走多边主义的道路才能实现。于是,“共同安全”“全球安全”“合作安全”等,成为近些年使用频率很高的词汇。因此,国家安全的真正实现,有赖于在全球范围内确立这种新型安全观。

  第六,不同的国家或处于不同历史阶段的国家,对国家安全会有不同的认识,会追求不同的安全目标,采取不同的安全手段。

  有学者将近代国际关系产生以来,主要国家特别是大国的对外安全选择大致概括为四种主要类型:霸权主导型,即把谋求地区或世界霸主地位作为国家安全的首要目标和战略;挑战扩张型,即以取代现存领导者而成为地区或世界的新霸权国为国家安全的目标;搭车附庸型,这类国家对现存的“世界领导者”基本采取全方位合作的态度,并遵循“领导者”为国际社会制定的规则和制度,以较低的成本获得“霸权国”为其提供的安全保护;封闭内敛型,主要依靠自己的军事经济实力,有时也联合其他受到同类外部威胁的国家来对抗霸权国家,维护国家安全孟祥青:《论中国的国际角色转换与对外安全战略的基本定位》,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02年第7期。

  另外,国家安全与经济发展和科技水平也有关系。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不同阶段,国家安全内涵有所不同。经济安全、信息安全概念的出现就是因经济发展和科技水平提高而带来的。

  三、国际安全国际安全是国际社会不存在危险或不存在国际社会各成员之间的威胁。在西方国际安全问题研究中,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三大主流国际关系学派都把国际安全置于其理论核心。

  在现实主义看来,在无政府状态的国际社会中,权力较大的行为体将对国际安全局势的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权力越大,其国家就越安全。现实主义的国际安全理论对国家间军事对抗作出了较好的解释。安全困境理论较好地解释了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对抗。现实主义的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该理论把安全同主权国家联系在一起,将安全概念局限于军事层面,使其难以解释因经济全球化发展而出现的国际相互依存趋势。均势安全论完全没有涉及制度对安全的影响。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安全与国际安全的概念

第二节战略与战略研究

第三节战略思维

上篇古典安全战略思维

第二章城邦(诸侯)国家向帝国发展时期的安全战略思维

第一节古典理想主义的安全思想

第二节古典现实主义的安全思想

第三节非主流安全思想

第三章中国封建王朝的治国安邦方略

第一节中国封建王朝面临的基本矛盾

第二节封建帝国维护统一的战略思维

第三节封建帝国治国安邦思想的基本特点

第四章从文艺复兴到启蒙时代西方古典安全战略思维的发展

第一节宗教文化的解冻与权力政治学安全战略思维的兴起

第二节古典理想主义的终结

第三节启蒙运动与资产阶级革命对古典安全战略思维的提升

第四节欧洲的战争与战略思想家的安全战略思维

中篇战争与革命时代的安全战略思维

第五章马克思主义经典中的国际安全战略思维

第一节思想背景:资本主义从自由向垄断的发展

第二节战争与革命的辩证法

第三节消灭战争的条件与途径

第六章西方理想主义安全战略思维的兴起与发展

第一节对西方古典理想主义传统的继承与突破

第二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反思中走向辉煌

第三节影响及局限

第七章西方经典现实主义安全战略思维

第一节思想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东西方对立

第二节现实主义安全战略思维的理论渊源与发展脉络

第三节美国现实主义安全战略——从遏制到均势

下篇和平与发展时代的安全战略思维

第八章全球化的发展与世界的相互依存

第一节全球化的发展

第二节国际战略形势的重大变化

第三节现代国际恐怖主义的蔓延与国际安全新难题

第九章当代西方国际安全战略思维的发展

第一节合作与制度:新自由主义的国际安全战略思维

第二节“怀念冷战”:进攻性现实主义的国际安全战略思维

第三节关注认同:建构主义的国际安全战略思维

第四节西方三大主流国际安全战略思维的冲突与交融

第五节复合安全:应对多元安全威胁的思考

第六节“领导国家论”:美利坚帝国的霸权逻辑

第十章中国共产党人的安全战略思维创新

第一节和平共处从策略到战略的提升

第二节以“双赢”取代“零和”的新安全观

第三节建设和谐世界

第四节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