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潜伏性毒物致害侵权问题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3027465
  • 作      者:
    涂永前著
  • 出 版 社 :
    知识产权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涂永前,湖北武汉人,中国政法大学方流芳老师的博士,中国人民大学王利明老师指导的博士后,西北政法大学教授,下半年将入职中国人民大学。主要研究兴趣领域为:侵权法,金融法,公司法、法律经济学,法律英语等。主持的研究项目有: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潜伏性毒物致害侵权问题研究》、司法部一般项目《新型金融监管体系框架及其法律构建研究》、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境外上市公司证券侵权损害赔偿》,另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及一般项目各一项。曾为中国政法大学长安公证奖学金三等奖获得者、中国政法大学科研创新二等奖获得者、美国美迈斯律师事务所北京地区法学奖学金评选活动“提名奖”获得者。

展开
内容介绍

  该书为作者博士论文,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结项成果,获得第四届佟柔民商法优秀博士论文奖毒物致害侵权与各种形式的人类活动密切相关,涉及到消费品、废物处理以及工业活动,这一点通过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诸多药害、职业环境致害以及环境污染致害等情形即可见一斑,这些活动都有可能导致毒物致害侵权责任。每种类型的活动通常都包括更多特定的具体类型。在产品销售领域,比方说药品、化学品、杀虫剂、工业材料以及所有的消费品都会导致毒物致害侵权责任。目前,在国外,药品领域所引发的毒物致害侵权诉讼包括己烯雌酚、达康盾、白喉、百日咳、破伤风混合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以及本涤汀等;在化学品领域则涉及到苯、铅、多氯联苯以及三氯乙烯等有毒化学物质。在工业活动领域,涉及*多的工业材料诉讼是石棉诉讼。在过去,消费品不是诉讼的主要源头,但是近些年来,在毒物致害侵权领域,烟草诉讼势头正劲,在美国尤其如此。

  毒物致害侵权是指那种使他人接触到毒物从而致人健康受到不法损害的侵权行为。由于毒物的毒性各不一样,毒物致害侵权案件中的伤害可能会是“急性的”,即刻就会出现症状的,这种侵权行为与普通的人身伤害侵权行为没有太大差别,比方说皮肤接触致命毒物或者灼伤所产生的伤害就是急性的,其致害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非常容易进行确定。但是,一般来说,毒物致害侵权诉讼中所涉及的伤害通常都是具有潜伏性的严重疾病,比如癌症,或出生缺陷,这些伤害可能会在受害者接触毒物之后经过多年累积发展,*终爆发。在潜伏性毒物致害侵权案件中,通常都会发生因果关系争执,原告通常很难举证其罹患的疾病起因于接触某特定毒物而非由于其他原因(如基因遗传,吸烟、缺少运动、饮食、接触过其他毒物,或者简单说是来自“不明原因”)所引起,特别是接触这种毒物历经10、20年,或者更长时间后更是如此。


展开
目录

前  言 1

一、本课题拟研究的主要问题及对研究目标的整体描述 2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不足 3

三、本课题研究目标的学术价值和实现研究目标的方法 3

四、本课题所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 4

第一章 潜伏性毒物致害侵权所涉相关概念、特征及现状 5

第一节 与潜伏性毒物致害侵权有关的概念及特征 5

一、毒物的概念 5

二、对潜伏性/潜伏期的概念分析与法律界定 12

三、对论题关键词——“潜伏性毒物”的界定 13

第二节  毒物致害侵权的特征 15

一、什么是毒物致害侵权 15

二、毒物致害侵权的特征 16

第三节 潜伏性毒物致害侵权的现状 24

一、潜伏性毒物致害侵权在我国的现状 24

二、潜伏性毒物致害侵权在国外的现状 25

本章小结 27

第二章   潜伏性毒物致害侵权类型之产品毒物致害侵权 28

第一节 产品毒物致害侵权的历程 29

第二节 产品责任 30

第三节 产品的概念与范围 31

第四节 产品缺陷及其种类 34

一、产品缺陷概述 34

二、产品缺陷的种类 39

第五节 产品责任抗辩 45

一、免责事由 46

二、责任减免事由 47

三、其他抗辩事由 49

四、美国法上的其他产品责任抗辩 50

第六节 产品责任之发展风险抗辩 54

一、发展风险抗辩概述 54

二、我国《产品质量法》第41条中的发展风险抗辩 55

三、美国法上的“最高工艺”抗辩 55

四、欧洲法上的发展风险抗辩 57

五、发展风险抗辩的争论 60

六、发展风险抗辩的运用 62

七、重构我国发展风险抗辩制度:对欧盟相关研究借鉴 64

本章小结 67

第三章 潜伏性毒物致害侵权类型之环境毒物致害侵权 69

第一节 环境毒物、环境污染及特征概述 69

一、环境毒物 69

二、环境污染及环境污染致害侵权 71

第二节 环境污染致害侵权民事责任的构成 73

一、损害事实 75

二、环境污染致害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 76

第三节 环境污染致害侵权的抗辩事由 77

本章小结 79

第四章  潜伏性毒物致害侵权的归责原则 80

第一节 产品毒物致害侵权的归责原则 81

一、美国法上毒物致害侵权诉讼中的归责:违反担保 81

二、美国法上对涉及被污染血液致害侵权案中的归责:是否应用过错责任之争 82

三、美国产品责任法上严格责任之发展 83

四、产品毒物致害侵权的归责原则 85

第二节 环境毒物致害侵权的归责原则 86

本章小结 87

第五章 潜伏性毒物致害侵权的时效再造 89

第一节 我国法上涉及毒物致害侵权的诉讼时效 89

一、有关产品毒物致害的诉讼时效 89

二、有关环境毒物致害侵权的诉讼时效 91

第二节 美国法上的毒物致害侵权诉讼时效 92

一、暴露规则 92

二、司法发现规则 92

三、法定发现规则 93

我国毒物致害侵权时效的重构:代本章小结 94

第六章  潜伏性毒物致害侵权中的因果关系及其判定 96

第一节 因果关系的历史轨迹与法律上的因果关系 96

一、宗教中的因果关系对法律的影响 97

二、哲学中的因果关系对法律的影响 97

三、原因在法律中的重要性 99

四、历史视角中的法律因果关系 100

五、现代法中的因果关系 100

六、余论 102

第二节 英美法系侵权行为法上的因果关系理论 103

一、事实因果关系与法律因果关系 103

二、事实因果关系与潜伏性毒物致害侵权 104

三、一般因果关系、特定因果关系与潜伏性毒物致害侵权 105

四、潜伏性毒物致害侵权诉讼中的盖然性证据 106

五、法律上的确定性与科学上的确定性 107

第三节 潜伏性毒物致害侵权中的因果关系判定:科学证据 109

一、 科学证据 109

二、纯粹科学意义上的科学证据 113

三、法律意义上的科学证据 115

四、法律上的科学证据与法律诉讼 117

第四节 与潜伏性毒物致害侵权有关的科学证据研究 119

一、流行病学研究 119

二、毒理学研究 122

第五节  潜伏性毒物致害侵权诉讼中科学证据的运用 125

一、美国法庭诉讼中的科学证据运用 125

二、科学证据(专家鉴定)在法律诉讼中的运用 130

对美国科学证据规则的借鉴:代本章小结 134

第七章 潜伏性毒物致害侵权的法律救济探索 136

第一节 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侵权法难题 136

一、新型损害与传统侵权法的紧张关系 136

二、科技、保险业的发展与侵权责任范式的转变 137

三、潜伏性毒物致害侵权中的难题与侵权法目标的互动 140

第二节  潜伏性毒物致害侵权的诉讼法律救济 143

一、潜伏性毒物致害侵权中存在的不确定性 143

二、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与侵权法 145

三、“高度盖然性”证明标准与侵权行为法功能之间的紧张关系 159

四、潜伏性毒物致害侵权的诉讼解决探索 174

本章小结及简短余论 188

参考文献 191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