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民间金融市场治理法律制度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8160667
  • 作      者:
    胡晓治,梁偲著
  • 出 版 社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内容介绍
  《民间金融市场治理法律制度研究》研究民间金融市场治理的逻辑,构建和完善相适应的法律制度,内容包括八个部分:导论、民间金融市场治理的理论基础、民间金融市场治理的现实分析、民间金融市场治理的法制模式及其启示、民间金融市场治理的主体制度构建、民间金融市场治理的行为制度完善、民间金融市场治理的监管制度变革、民间金融市场治理的征信制度构建。
展开
精彩书摘
  《民间金融市场治理法律制度研究》:
  作为由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部门规章,《贷款通则》的这一规定将企业间借贷认定为非法。然而法律的禁止并不能消弭客观需求,在民间金融市场中企业间借贷的现象屡见不鲜,同时为了规避制度限制,衍生出种种变相借贷的模式,如签订名为联营实为借贷的联营合同、签订虚假买卖合同、以租代卖等。这些模式创新的初衷在于规避制度限制,在客观上却影响到了融资关系的稳定性,增加了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的难度,损害了民间金融市场的秩序。企业间借贷作为民间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发生于具有某种关联的上下游企业之间,借贷双方基于信息优势和贸易往来开展的借贷活动在风险控制上具有一定优势,借贷利率也更能体现市场真实水平。企业间借贷的需求被《贷款通则》及其他规范性文件所压抑,是治理模式供给与民间金融市场需求之间不协调、不适应的表现,是制度对市场的扭曲。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差距彰显了制度变革的价值,近年来逐渐以司法解释的形式出现了对企业间借贷问题的新的治理思路。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2010年出台的《关于为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发展提供司法保障的指导意见》中,规定“企业之间自有资金的临时调剂行为,可不作无效借款合同处理”。2015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一条指出:“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它们相互之间为生产、经营需要订立的民间借贷合同,除存在合同法第五十二条、本规定第十四条规定的情形外,当事人主张民间借贷合同有效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从法律效力看,当司法解释与部门规章发生冲突时,没有法律明确规定适用司法解释或部门规章。从实际效果看,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司法解释在各级法院审理民间金融案件的过程中被普遍适用。按照逻辑关系推理,司法解释是对现行法律在司法活动中如何适用的问题加以解释,是以法律为基础、原点、依据的,是对法律的解释说明,只要某一司法解释没有受到立法机关的否定,其效力来源都是所解释的法律本身,因此,司法解释的效力应当优于部门规章。
  ……
展开
目录
1 导论
1.1 现实背景
1.2 研究思路
2 民间金融市场治理的理论基础
2.1 民间金融的概念厘清
2.1.1 民间金融的内涵
2.1.2 民间金融的外延
2.1.3 民间金融的特征
2.2 民间金融的特征分析
2.2.1 内生需求:金融抑制与二元金融结构
2.2.2 竞争优势:交易成本与信息不对称
2.3 民间金融市场治理的制度构建依据
2.3.1 金融深化理论
2.3.2 公共利益理论
2.3.3 制度构建中的理论冲突与调和
2.4 民间金融市场治理的制度构建宗旨
2.4.1 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2.4.2 满足市场运行的基础法律需求
2.4.3 类型化民间金融作为合理规制的路径
3 民间金融市场治理的现实分析
3.1 民间金融市场运行现状
3.1.l 商事性借贷行为不规范
3.1.2 缺乏必要的“安全港”制度
3.1.3 投资者保护缺失
3.1.4 民间金融模式创新存在法律风险
3.2 民间金融市场治理的法治现状与问题
3.2.1 我国民间金融的法制发展历程
3.2.2 我国民间金融的制度现状及缺陷
3.2.3 我国民间金融的司法现状及缺陷
3.3 民间金融市场治理的法制化障碍
3.3.1 金融抑制政策迟滞民间金融法制化进程
3.3.2 司法解释越位侵蚀民间金融法制化空间
3.3.3 刑法过度介入妨碍民间金融市场机制
4 民间金融市场治理的法制模式及其启示
4.1 民间金融市场治理的法制模式借鉴
4.1.1 分类监管与市场自决:美国社区银行
4.1.2 政府引导民间金融转型:日本无尽组织
4.2 民间金融市场治理模式与发展状况的相互影响
4.2.1 经济结构影响民间金融市场发展
4.2.2 民间金融市场发展诱致治理模式变迁
4.2.3 治理模式变革引导民间金融市场发展
4.3 我国民间金融市场治理模式的选择
4.3.1 尊重民间金融市场自决
4.3.2 健全民间金融市场基础法律
4.3.3 赋予政府调控职能防范系统风险
5 民间金融市场治理的主体制度构建
5.1 民间金融主体的类型化考量
5.1.1 经营性标准下的民间金融主体类型化
5.1.2 发展程度视角下的民间金融主体类型化
5.1.3 涉众性标准下的民间金融主体类型化
5.2 民间金融主体法律制度构建的依据
5.2.1 民间金融主体法律制度构建的法理基础
5.2.2 民间金融主体法律制度构建的现实背景
5.3 民间金融主体分类准人制度的构建
5.3.1 民间金融主体准人制度的构建目标与原则
5.3.2 民间金融主体准人制度的规制范围
5.3.3 民间金融主体准人的审批制度构建
5.3.4 民间金融主体准人的备案制度构建
5.3.5 民间金融主体准人限制的豁免制度构建
5.4 民间金融主体退出制度的完善
5.4.1 民间金融主体退出制度完善的基本思路
5.4.2 民间金融主体退出的个人破产制度完善
5.4.3 民间金融主体适用企业破产法的完善
5.4.4 民间金融主体退出中的司法重整制度完善
6 民间金融市场治理的行为制度完善
6.1 民间金融行为的类型化考量
6.1.1 债权型融资
6.1.2 股权及合伙份额型融资
6.1.3 类信托型融资
6.1.4 融资信息中介行为
6.2 民间金融行为的民商法调整
6.2.1 民商法调整民间金融行为的法理基础
6.2.2 民商法调整民间金融行为的现状与局限
6.2.3 民商法调整民间金融行为的制度完善
6.3 民间金融行为的刑法规制
6.3.1 刑法规制民间金融行为的现实分析
6.3.2 刑法规制民间金融行为的理念重构
6.3.3 刑法规制民间金融行为的路径调整
7 民间金融市场治理的监管制度变革
7.1 我国民间金融监管现状分析
7.1.1 民间金融监管制度的历史沿革
7.1.2 现行民间金融监管制度的结构性缺失
7.2 民间金融的监管理念与模式选择
7.2.1 从功能监管到目标监管的变革及启示
7.2.2 不同监管模式的利弊衡量
7.2.3 诱致性制度变迁下我国民间金融监管理念的发展
7.2.4 “双线多头”监管模式的构建
7.3 民间金融的监管主体与权责划分
7.3.1 我国民间金融监管机构权责现状及问题分析
7.3.2 地方政府金融管理部门间监管权责的划分
7.3.3 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的权责划分
7.4 民间金融监管协调机制构建
7.4.1 监管协调可行性分析
7.4.2 监管协调机制的价值目标
7.4.3 监管协调机制的具体设计
8 民间金融市场治理的征信制度构建
8.1 民间金融征信的基本理论和发展现状
8.1.1 民间金融征信制度讨论框架之界定
8.1.2 我国民间金融征信的发展状况与核心缺陷
8.2 民间金融征信法律制度建设的特殊性与难点分析
8.2.1 民间金融的业态多样性与征信系统标准化之冲突
8.2.2 民间金融征信效率与信用信息权保护之冲突
8.2.3 民间金融信用评级市场化与评级利益寻租之冲突
8.3 民间金融征信机制建立的可能性分析
8.3.1 民间金融业态分类归集的标准与方法
8.3.2 征信信息使用授权的路径与方法
8.3.3 建立信用评价主体间博弈平衡机制的可能性分析
8.4 民间金融征信立法思想的选择与法律框架的构建
8.4.1 民间金融征信立法面临的三个基础性问题
8.4.2 民间金融征信主体法律制度的构建
8.4.3 民间金融征信行为法律制度的构建
8.4.4 民间金融征信监管法律制度的构建
附件 民间金融市场治理相关地方性法规
1.温州市民间融资管理条例
2.山东省地方金融条例
索引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