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资本积累、信用扩张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50425286
  • 作      者:
    韩文龙著
  • 出 版 社 :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作者简介
  韩文龙(1984—),男,汉族,甘肃省张掖市人,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经济学博士, 曾作为国家公派博士研究生,在美国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Amherst学习一年。研究方向为马克思 主义经济学、农村土地问题和经济增长等。近年来在《经济学动态》《经济评论》《政治经济学评论》《财经科学》《社会科学研究》等杂志上发表论文三十多篇,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复印转载。参与或主持 多项省级和校级课题,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 年项目一项。
展开
内容介绍
  《资本积累、信用扩张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充分借鉴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工具和分析工具,既有理论的规范分析,又有与现实相对应的实证分析。除了将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互结合以外,《资本积累、信用扩张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还采用了“历史分析”“对比分析”等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多元的分析工具和方法有利于对研究对象进行深入的研究和阐述。
展开
目录
1 导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的基本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研究的目的和方法
1.2.1 主要目的
1.2.2 主要方法
1.3 研究的范围和核心概念
1.3.1 基本范围
1.3.2 核心概念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逻辑结构
1.4.1 主要内容及章节安排
1.4.2 基本逻辑思路
1.5 研究可能的创新点与存在的不足
1.5.1 可能创新点与理论贡献
1.5.2 研究尚存的不足之处

2 相关文献回顾及评析
2.1 资本积累
2.1.1 马克思的积累理论
2.1.2 早期的马克思主义积累理论
2.1.3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积累理论
2.2 货币和信用
2.2.1 马克思的货币和信用理论
2.2.2 早期马克思主义的货币信用理论
2.2.3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货币信用理论
2.3 经济危机
2.3.1 马克思的危机理论
2.3.2 早期的马克思主义危机理论
2.3.3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危机理论
2.4 本章小结

3 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3.1 资本的积累与循环
3.1.1 从价值增值到资本积累
3.1.2 资本循环的阶段性和时间滞后性
3.1.3 带有时间滞后项的资本循环模型
3.2 价值实现问题与信用扩张
3.2.1 价值实现与需求不足
3.2.2 家庭、企业和政府的信用扩张
3.2.3 信用扩张与稳态增长率
3.3 增长的不稳定性与危机
3.3.1 非稳态时的增长率
3.3.2 综合性经济危机
3.4 理论分析框架的概述
3.5 本章小结

4 资本主义的积累
4.1 再生产和积累的规律与趋势
4.1.1 资本主义的再生产
4.1.2 资本的集中与垄断
4.1.3 扣间阶层规模的扩大与积累
4.1.4 利润率下降趋势
4.1.5 资本积累的金融化趋势
4.2 积累的制度体系
4.2.1 积累的国内制度体系
4.2.2 积累的世界体系
4.3 本章小结

5 资本主义的货币和信用
5.1 货币与货币制度
5.1.1 货币形态的演化与职能
5.1.2 流通中的货币与货币的内生性
5.1.3 通货膨胀与紧缩
5.1.4 货币制度与中央银行
5.1.5 国际货币体系
5.2 货币信用
5.2.1 货币供给
5.2.2 利率
5.2.3 国际汇率
5.3 借贷信用
5.3.1 家庭信用
5.3.2 企业信用
5.3.3 国家信用
5.4 本章小结

6 综合性经济危机:模型分析与实证检验
6.1 模型分析
6.2 主要变量的测度
6.2.1 剩余价值率
6.2.2 可变资本与预付总资本之比
6.2.3 利润率
6.2.4 剩余价值转化为再投资的比率
6.2.5 经济增长率
6.2.6 资本总循环时间
6.3 实证检验
6.3.1 模型设定
6.3.2 数据及统计性描述
6.3.3 模型检验及结论
6.4 本章小结

7 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两次大危机
7.1 大萧条(1929-1933)
7.1.1 大萧条的基本事实
7.1.2 对大萧条成因的几种解释
7.1.3 大萧条的综合性成因之积累问题
7.1.4 大萧条的综合性成因之货币和信用问题
7.1.5 大萧条的治理及启示
7.2 全球性的金融危机(2008一)
7.2.1 金融危机的基本事实
7.2.2 对金融危机成因的几种解释
7.2.3 危机的综合性原因之积累问题
7.2.4 危机的综合性原因之货币和信用问题
7.2.5 危机的影响及启示
7.3 两次危机的比较分析
7.3.1 相似性
7.3.2 差异性
7.4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新特征
7.5 本章小结

8 资本主义危机的实质及对中国的启示
8.1 资本主义危机的实质
8.2 危机后的理论反思与回归
8.2.1 理论反思
8.2.2 理论回归何处
8.3 资本主义危机对中国的启示

9 结论与研究展望
9.1 本书的主要结论
9.2 本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