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清代藩部、属国两大体系为主要研究对象,深入探讨了这两大体系在有清一代确立、演变至解体的过程,厘清了清朝中央政府与各主要藩部、属国之间关系的差别和具体发展变化,对清代藩属体系所包括的王朝藩部和外部属国在内的整体结构、以清廷为中心的多层次藩属体系及其对近代中国内部多民族关系的形成和外部平等外交关系建立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具体而言有两大块内容:(1)清初藩属体系的确立。清廷通过政治(如和亲)、经济(如赏赐)、司法(制订律例)、宗教(扶持黄教)等政策同蒙古、西藏等相继建立藩属关系,完成藩部体系构建,又通过册封、互市、朝贡等政策与周边国家建立宗藩关系,完成属国体系的构建。与前代相比,清代藩属体系有其特色,在建立之初,就有着明确的自我认识与定位,承认沙俄、西洋等国的存在,并通过对自身的不断调整去适应不同时期的需要。(2)康乾盛世下藩属体系的发展和特色。在十七世纪中叶至十八世纪末叶,面对西方的入侵,一方面,清廷逐渐改变传统的羁縻政策,不仅及时完成对各藩部的统一工作,而且强化了中央政权对蒙古、西藏、回部等边疆地区的治理;另一方面,在对外即属国政策上,清廷仍沿袭传统做法,维持自身天下一统的上国角色,借以巩固其内部统治。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