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业政策与法规》:
二、学习草业政策与法规的意义
中国是一个草原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有3.9亿hm2草原,占全球草原总面积的13%,居世界第二位。但是,中国草业发展缓慢,在国民经济产值中所占的比重过小。通过大力发展草业,充分发挥草业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于生态环境治理保护、畜牧业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农牧民脱贫致富、最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草业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同时具有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发展草业对实施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西部大开发、防治荒漠化、沙尘源治理以及提高农牧民收入、繁荣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扶贫开发和保证国土安全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牧草产业、草食性畜牧业、草籽业、草坪业、经济草业(草本花卉业、中草药业等)和草原旅游业,形成了草业的主体框架,成为近年来农业经济发展的最活跃部分,将成为农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新中国成立以后,尽管生态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对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我国自然生态环境仍很脆弱,生态环境局部改善,但整体恶化的趋势还没有遏制住。目前,90%的可利用天然草原不同程度地退化,其中覆盖度降低、沙化、盐渍化等中度以上明显退化的草原面积已占半数。草原退化使草原质量不断下降。20世纪90年代与60年代初比较,北方天然草原产草量下降了30%~50%,载畜能力大大降低。随着天然草原面积的日益缩小,牲畜日益增加,导致常年用于放牧的天然草原还将进一步退化,一部分甚至会失去利用价值,成为沙地、裸地或盐碱滩。全国荒漠化土地每年以26.2万hm2的速度扩展,“三化”草原面积已达1.35亿hm2,并且每年还以200万hmz的速度增加。草原生态环境日趋恶化,沙尘暴、荒漠化等危害日益加剧,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
实践表明,政策与法规是发展草业的重要保障。发展草业需要三大保障,一是经济保障,二是社会保障,三是政策和法规保障。在草业发展的三大保障中,政策和法规保障非常重要,经济和社会保障也是主要通过政策和法规途径来实现的。党中央提出“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对于草业来说,就是实行依法治草。草业法制建设包括草业立法、草业行政执法和执法监督、草业普法宣传教育等。它是整个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组成部分,也是草业建设的重要方面。草业法制建设对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草原资源,鼓励和调动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加草原保护,促进草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引导、规范和保障作用。改革开放以来,草业法制工作取得很大的成绩,以草原法为核心,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以及规章等相配套的草业法规体系已初步形成,使草原保护管理的主要工作基本上做到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为草业生态体系建设和草业产业体系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但是,我国草业法制工作的现状还不能完全适应草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超载过牧、乱垦滥伐、破坏草地、乱侵乱占草地、乱捕滥猎野生动物、侵犯草业生产经营者合法权益等违法行为不断发生,在一些地方还相当严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仍然存在。因此,必须认真地学习和贯彻草业政策与法规,运用政策和法律的武器,实行依法治草,才能有效地保护草原资源,发展草业,改善生态环境,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新的发展阶段,正在努力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当前,草业肩负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繁重的建设任务,以“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打造生态文明新常态,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战略目标,努力推进我国草原生态文明建设。依法保护建设生态环境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基本要求,因此,必须依据《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以下简称《草原法》)、《水土保持法》、《野生动物保护法》、《自然保护区条例》等法律和相关法规、规章,保护和建设草原,打击各种违法行为,严禁开垦草原、乱开矿产等活动。同时,制定相关配套法规,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建设技术标准和产品质量标准的制定,提高草业发展水平;加强执法机构和队伍建设,强化草原执法和执法监督,具备条件的地方要成立草原监理站,最大限度地遏制破坏草原资源和草原建设设施的行为,为草原生态保护建设保驾护航。
草业建设要靠政策和法规引导、规范和调整。党和国家制定的草业政策、法规,必须得到正确的贯彻实施。贯彻落实草业政策与法规的关键在各级领导干部和草业系统的干部职工。高等农业学校草业科学专业的学生是未来的草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应当认真学习草业政策与法规,努力掌握依法护草、依法治草、依法兴草的本领,去完成振兴草业、绿化祖国、造福人类的历史重任。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