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权力意志与永恒轮回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2772360
  • 作      者:
    (德)弗里德里希·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著
  • 出 版 社 :
    译文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内容介绍
  尼采是一个在中国广为人知而又知之不多、颇具争议性的哲学家,有着独特的生活经历和思想特点。
  他是大学教授,然而他否定其他兢兢业业从事教育的教授的工作;他是哲学家,但他异常起劲地反对出现在他以前的诸家哲学;他与传统辩驳,却同时也成为传统的一部分。
  编者君特·沃尔法特是国际著名的尼采研究专家,他不按体系,而是严格按照年代,从考订版(KSA)第7卷至第13卷5000页尼采遗稿中选编出这部作品。选编的一条原则是,特别重视尼采哲学涉及“意志”“权力意志”“永恒轮回”“虚无主义”等关键词的文章段落;尼采人生道路上所接触过的重要人物,如叔本华和瓦格纳;还有尼采经常思考的问题,如古希腊罗马文化、基督教、艺术和道德等。选编的第二条原则是尽力追求客观,甚至呈现出一种批判性阅读的视角。阅读这部哲学遗稿就好比在欣赏“一个知识分子写的日记”。沃尔法特研究尼采思想所得亦附文后。
  阅读《译文经典:权力意志与永恒轮回》能看到*真实的尼采,*能使我们具体、直观、不受约束地理解尼采的“实验哲学”精神,对于尼采哲学的初入门者和研究者而言,都是上佳读本。
展开
精彩书摘
  《译文经典:权力意志与永恒轮回》:
  1873年春至秋
  全部自然科学都在讨论感觉的规律。感觉不是感官所起的作用,而是我们把感官本身当成了纯感觉。不是眼睛在看,而是我们在看;不是大脑在思维,而是我们在思维。眼睛和大脑对我们来说,全然只是作为感觉而存在的,绝对不再是其他的东西。如同其他物体一样,我们的肉体是我们之外的东西,就是说,我们感觉到它的存存.就像感觉其他事物一样。
  1873年夏至秋
  成功的神话完全适合人的卑劣行为。只要对一次成功作一番仔细考察,便可知哪些因素(愚蠢、恶劣、懒惰等)总在起作用,况且它们还不是最微弱的因素。据称成功的价值此前存在着的美好的可能性更大。真棒!然而综观历史上善与正义的实现,这恰恰是对善与正义的亵渎。用赫拉克利特的话来说,一部美好的世界史就是“一堆杂乱无章的垃圾”!强有力的东西总能获得成功。这是普遍法则:只要不是常常表现出那种愚蠢和恶劣就行!“历史学家的客观性”,这真是一派胡言。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对某一事件要从所有的动机和结果中去进行纯观察,而不去考虑影响,即保持某个纯智性过程,就像艺术家单纯描绘风景那样。一种“无功利的观察”,一种审美现象,没有任何意志的冲动。就是说,“客观性”系指历史学家内心的一种状态,亦即艺术家的静默观察。照此心境彰显事物真实本质,无异于一种偏见。或者有人说,那种心境状态把事物本身形式拍照一样反映出来了。有人说,这是一种纯被动的状态吗?不,相反:这本是验证艺术品的时期,是最高形式的构思瞬间:个人意志在昏睡。油画从美术上讲是真实的,但肯定还没成为历史的真实;这些都不是事实,而是它们的编织和联系,这种联系是编造进去的,偶尔也可能是真实的;假如它是假的,但始终还是“客观的”。
  客观地思考历史乃是戏剧家静默的工作,对一切进行相互联系的思考,把一切个别现象编入整体。到处都有艺术的前提,其中包括计划,即相互联系。这一前提根本不是来自经验和历史,它与人们习惯理解的所有“客观性”背道而驰。人们把往事编织成网,编结成带,这就是艺术欲,不是真实欲。这种书写历史的完美形式就是纯艺术品,了无普通真理的火星。
  允许人们艺术地观察一切吗?我希望对过去的东西首先作道德上的评估。也就是满腹狐疑地把艺术的东西和道德的东西混在一起,由此削弱道德的东西。
  ……
展开
目录
编者前言
权力意志与永恒轮回:尼采遗稿选译
(1869年秋至1889年1月初)
编者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