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从制度看政府公信力:逻辑、评价与提升路径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8752945
  • 作      者:
    檀秀侠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作者简介
  檀秀侠,现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管理学院。本科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系,博士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管理学院政治学理论专业(行政管理方向),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出站博士后。曾就职于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汕头大学等单位。曾在《中国行政管理》《新视野》等核心期刊发表专业论文若干篇,参与撰写2015、2014、2013《中国民生发展报告》年度系列报告,2014、2013、2012《中国省级地方政府效率研究报告》等系列报告,主要译著《自由主义与现代社会》《伟人与名人》。
展开
内容介绍
  当下,中国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改革实践,政府公信力作为政府赢得公众信任的能力与资源,不可避免地在改革大潮中受到反复冲刷:或随潮水奔流而逝,或在潮流激荡中被重塑。这其中的关键在于我们的改革是否改善了制度的品质和架构,为政府公信力的建立、延续和提升提供坚实而长效的制度基础。
  首先,《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学术文库 从制度看政府公信力:逻辑、评价与提升路径》从一般信任关系建立的条件和逻辑人手,指出正是制度本身所具有的正当逻辑使得制度在政府公信力的形成与消长中发挥着根本性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政府公信力与制度属性、制度架构和制度绩效的关系模型,分析了政府公信力、政府角色或职能转变、制度变迁(创新)三者之间的联系,为本项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其次,初步构建了评价政府公信力的制度指标体系,并对我国政府公信力现状进行评价。书末,探讨了提升政府公信力的制度路径。
展开
精彩书摘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学术文库 从制度看政府公信力:逻辑、评价与提升路径》:
  中国学者对“政府公信力”的研究主要是从进入21世纪后开始兴起。随着2003年“非典”的流行,“阜阳奶粉”“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故,各类生产、环境、医疗等领域安全事故的发生,以及官员腐败的蔓延和在拆迁过程中官民冲突的增多等等,这一系列问题使得官民紧张关系加剧,大大削弱了公众对政府的信任。2005年中国政府的工作报告中首次正式确认了“政府公信力”这一提法,报告提出:“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创新政府管理方式,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更好地为基层、企业和社会公众服务。整合行政资源,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政府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加强协调配合。健全社会公示、社会听证等制度,让人民群众更广泛地参与公共事务管理。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提高政府公信力。”2006年3月,十届人大四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又明确指出:要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切实转变政府管理经济方式,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完善政府新闻发布制度和信息公布制度,提高工作透明度和办事效率。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党的十七大报告、十八大报告都更详细地提出了关于提高政府公信力的论述。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2014年李克强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各级政府要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按照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努力为人民提供优质高效服务。”这意味着,我国新一届政府已经认识到,政府的法治、创新和廉洁是影响政府公信力的重要因素,也是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内容和方向,并且我国政府在新的治理理念的指导下,已经将“政府公信力”从一种重要的行政能力提升到了一种重要的“治理”能力的高度,并且它在一定的程度上表征着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一、中国学者的“政府公信力”概念评析
  目前,我国学者对“政府公信力”概念的界定尚不统一,在对其分析和概念使用方面过于笼统和泛化,缺乏一定的严谨性。
  我国有部分学者主要从公众角度出发,认为“政府公信力”是公众对政府行为、形象和信誉等做出评价、认可并施与一定程度的信任。例如,邹东升认为政府公信力既包括民众对政府整体形象的认识和态度,也体现为民众对政府行政的理解和支持。
  ……
展开
目录
绪论
一、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三、创新之处
四、项目研究方案

第一章 政府公信力概念辨析
第一节 中国古代政府之“信”
一、个人修身之“信”
二、为政之“信”
三、中国古代政府之信的意义
第二节 政府公信力的现代意涵
一、中国“政府公信力”概念的提出
二、中国学者“政府公信力”概念评析
三、“政府公信力”的具体意涵

第二章 制度在信任关系建立中的基础作用
第一节 信任关系得以建立的四个基本因素
一、信任关系所带来的收益
二、信任关系的可靠性
三、信任关系的灵活性和方便性
四、信任关系的四个基本因素间的内在关系
第二节 信任的不同逻辑
一、后果逻辑:基于理性计算的信任
二、关心逻辑:基于了解的信任
三、正当逻辑:基于制度的信任
第三节 制度在信任的建立和消长中的根本作用
一、制度为信任的基本因素提供最坚实的保障
二、信任的消长是自我强化的循环
三、后果逻辑和关心逻辑如何影响信任的消长
四、正当逻辑下信任的消长与制度的有效性

第三章 政府公信的建立与制度
第一节 政府公信的来源与制度
一、给公众带来收益的三种行政活动
二、源于行政结果的政府公信与绩效管理制度
三、源于行政过程的政府公信与制度属性、构成和执行力
四、源于行政理念和价值的政府公信与制度
第二节 政府公信的可靠性与制度
一、政府的优势地位弱化政府公信的可靠性
二、增进政府公信的可靠性与制度构成
三、政府公信与制度的关系模型
第三节 政府公信、政府角色与制度
一、政府角色对政府公信的影响
二、政府角色的定位与制度化
三、我国政府角色的目标定位与制度建设
四、政府角色转变与制度创新

第四章 制度视野下中国政府公信力评价
第一节 政府公信度的评价方法
一、主观性的民意调查分析法
二、标准及指标评估法
第二节 政府公信力的制度评价标准
一、制度与政府公信力的天然逻辑一致性
二、政府公信力的制度评价标准体系构建
第三节 制度视野下我国政府公信力现状
一、制度的公平程度不容乐观
二、制度的效率不高
三、绩效管理制度展开试点但仍问题重重
四、行政问责制度逐渐建立但亟待完善
五、民主参与不够理想尚待进一步制度化

第五章 加强制度创新提升政府公信力
第一节 改革基本公共服务制度
一、实行基本公共服务质量标准化
二、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第二节 改善政府绩效管理制度
一、政府绩效管理制度以改善行政结果为导向
二、改善政府绩效管理制度的对策
第三节 完善行政问责制度
一、行政问责制度应具备基本要素
二、问责是一个完整的过程
三、问责制度要以绩效为导向
四、问责机制要强化“外部问责”
第四节 健全民主参与制度
一、民主参与与政府公信力的制度模型
二、民主参与制度的改进策略

结论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