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新型城镇化规划与治理:南京江宁实践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12192434
  • 作      者:
    王红扬,钱慧,顾媛媛著
  • 出 版 社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内容介绍
  《新型城镇化规划与治理 南京江宁实践研究》主要对城乡统筹与三代美丽乡村建设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历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对江宁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规划、建设及其治理创新进行系统的总结与评估。在此基础上,以江宁为基础,结合一般实用性,对经验背后深层的机制进行了分析,形成关于新型城镇化的一般性的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广大乡村地区的新型城镇化的乡村转型发展提出建议。
展开
目录
序一
序二
1 引言:新型城镇化的难题与江宁的实践
1.1 新型城镇化的难题
1.2 江宁的城镇化实践与本书的框架

2 开发区+乡镇工业化的快速扩张型城镇化
2.1 改革开放初期的江宁:自发工业化型县域城镇化
2.2 开发区肇始了江宁城镇化的第一轮突破
2.3 本阶段的规划创新
2.4 本阶段的治理创新
2.5 开发区+乡镇工业化的快速扩张型城镇化和当时改善乡村的努力为江宁带来的挑战及其本质
2.5.1 总体情况
2.5.2 本期解决乡村问题的两阶段尝试与各自带来的挑战
2.5.3 问题的本质:整体统筹性不足的发展与建设
2.6 小结

3 2008城乡统筹规划带给江宁的全系统统筹理念与解决
3.1 城乡统筹规划的编制
3.2 全系统统筹的城乡统筹概念与目标体系
3.3 全系统统筹的城乡统筹空间模式与聚落体系和用地的落实
3.4 全系统统筹的城乡统筹政策设计
3.4.1 城乡公共服务与设施分级分类配置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3.4.2 畅通农民城镇化路径
3.4.3 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其他政策建议
3.5 2008江宁城乡统筹规划的理性突破

4 2010法定总规的深化落实与治理创新的配套跟进
4.1 2010江宁城乡总体规划和中心城总体规划
4.2 治理创新的配套跟进和城、镇转型发展
4.3 现在,期待整体框架下乡村一头的更具体落实

5 政府主导、重金投人、物质环境与增长统筹的第一代美丽乡村建设
5.1 工作的启动与第一代美丽乡村建设总体思路的形成
5.1.1 2010年南京市推进城乡统筹和乡村建设的两个政策
5.1.2 外地与本土实践提供的都市生态休闲旅游村建设样本
5.1.3 第一代“美丽乡村”建设思路的最终成型
5.2 规划建设:整体建筑环境整治为主体,品牌金花村快速打造为目的
5.2.1 选择试点,打造示范:金花村的选点与总体战略
5.2.2 村庄规划:建筑空间环境整治为重点
5.2.3 建设实施——“雷厉风行”的建筑空间环境整治
5.3 治理体系:政府统领的工作推进
5.3.1 组织建立领导机构,统一协调
5.3.2 多方扶持,引领上路
5.3.3 结对帮扶,创业致富
5.3.4 管理创新,良性互动
5.4 发展效应评估
5.4.1 经济效应:旅游业发展及其带动的村民致富
5.4.2 社会效应:吸引本村青壮年回乡创业、公共服务设施改善
5.5 挑战与反思

6 融入多主体、激活内生性、统筹次区域、更重有机微易,政府重点转向战略、机制、公共服务和触媒功能的第二代美丽乡村建设
6.1 思路的转变
6.1.1 要由政府包办转型政府有限投入,引导、激励村庄自主能动性和市场机制的发挥
6.1.2 要由“点”转型“线”和“面”,实现美丽乡村建设在微观层面的区域统筹
6.1.3 进一步由“大刀阔斧改造”转型“微易有机提升”
6.2 规划建设:创建多层次、功能更加复合、建设发展更加有机的乡村规划与建设体系
6.2.1 乡村区域规划:以线带面,充分挖掘和创造乡村的整合效应
6.2.2 村庄规划建设:基于空问系统性的多元化规划建设
6.2.3 第一代“美丽乡村”的升级完善
6.3 治理模式:政府适度放权下的市场融入
6.3.1 对政府开发管理平台和建设管理体系的重组
6.3.2 多方统筹、多渠道建设资金筹集方式
6.3.3 多元主体、多样化运营机制
6.4 发展效应评估
6.4.1 经济效应
6.4.2 社会效应
6.4.3 生态效应
6.4.4 区域联动效应
6.4.5 治理效应

7 以城乡统筹与美丽乡村建设长效机制构建为目标的第三代美丽乡村建设
7.1 思路的推进
7.2 覆盖全区的规划创新
7.2.1 西部、东部、中部三个美丽乡村示范区规划
7.2.2 《村庄布点规划》和“千百工程”:以项目库为抓手、可操作、易实施的“千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
7.2.3 《南京市江宁区美丽乡村规划建设导则》
7.2.4 尊重乡土特色和自然生态的多元化空间审美
7.2.5 因地制宜、关注文化内涵的乡村“软”建设
7.2.6 西部美丽乡村示范区规划的进一步建设推进:点面结合,多层次、系统化的乡村分类建设
7.3 治理模式的进一步优化
7.3.1 综合统筹政府涉农管理机构与制度
7.3.2 建立乡村规划建设长效制度
7.3.3 进一步激活乡村自组织性,激发乡村内生活力
7.3.4 政府职能向公共服务提供者方向转变
7.3.5 多元主体、多元模式共建美丽乡村的案例
7.4 第三代美丽乡村建设的本质
7.5 第三代美丽乡村建设模式的启示

8 结论:新型城镇化面临的复杂系统性挑战与解决一江宁实践的启示与未来
8.1 转型、探寻新路,需要不断突破既有认知和实践,需要以真改革求索真理
8.1.1 今天中国所要求的转型,难度超越了以往
8.1.2 当前所需要的转型在知识属性上的高难度,逻辑地决定了(实践的证实不过是验证了逻辑):既有认知和实践,一般都未能给出正确答案。从而,不断突破、不断反思、真改革,是能够找到新路的基本前提
8.1.3 猜想、试错、检验、再反思、再创造、再检验……寻找属于自己的整体性解决的困难,和既有认知与实践的羁绊,都决定了转型可能成为一个艰巨而长期的过程
8.1.4 仅有改革和耐心还不够。真理——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是决定这个过程不会走偏的根本,也是改革创新的根本动力、标准和目标
8.2 新型城镇化面临的关键复杂系统性挑战与可能的解决
8.2.1 对江宁而言,新型城镇化是什么?
8.2.2 江宁实践对旧型城镇化与新型城镇化一般逻辑的启示
8.3 进一步完善江宁新型城镇化思路、规划与治理体系的可能
8.3.1 进一步基于空间整体观及其中的城乡整体性、都市化背景下的城乡整体性,理性认知乡村的发展定位、城镇和都市区的升级方向和城乡经济增长的新机遇
8.3.2 进一步公平公正理解乡村应获得的“补偿”、“福利”,通过公平公正的公共财政投入更好惠及所有乡村居民。最终目标是正确理解和保护城乡居民权益,建立公平公正的公共财政形成与使用机制
8.3.3 进一步理性推进治理创新,畅通新型城镇化路径、理顺隐含的生产关系,解放城乡居民新型城镇化所蕴含的巨大生产力
8.4 未来的江宁:有机、和谐、创新、活力并富于中国传统文化韵味的城乡一体化都市区域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