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主义及其在中国传播的价值观影响研究》认为:消费主义是一种把物质消费享乐至上作为人生追求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消费主义于16—18世纪在欧洲孕育,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于美国。伴随着美国经济的快速发展,20世纪20—50年代美国消费呈现出大众享乐特点。20世纪50年代之后发生后现代转向,追求消费的符号化与风格化是该时期的主要特点。消费主义在追求物质消费享乐过程中呈现出消费的符号性、非主体性、欲求性和自我中心性等特点。消费主义奉行对物质财富贪婪占有的物质主义和挥霍的享乐主义,其实质是资本主义文化意识形态,是资本的逻辑。消费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为了解决生产相对过剩,实现资本利润大化,由资本催生出来的消费文化思潮。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资本国际化,消费主义于20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消费主义传人中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中国改革开放政策为其打开了方便之门,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为其提供了有利市场环境,中国经济制度改革为其提供了制度保障,中国传统文化中面子文化为其提供了心理动因。消费主义在中国呈现出如下特点:存在范围的不平衡性,发展阶段的初期性,消费主义者趋于年轻化以及消费主义本土化倾向等。消费主义传入中国之后在转变国人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拉动经济增长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作用,但消费主义在中国一部分人群中表现出的消费中的物质主义、消费中的享乐主义、消费中的拜金主义、消费中的虚无主义及消费中的个人主义等错误价值观和人生观,导致一部分人理想信仰淡漠、社会道德滑坡、节俭美德弱化、政治立场动摇、消费心理失衡等,其负面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这无疑是消费主义对中国社会主导价值观产生冲击和影响的结果。由此可见,消费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既有事实合理性,又有价值方面不合理性。为了消解其负面影响,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我们必须遵循社会思潮自身特点和价值观融人转化规律,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之进行正确应对与引导,适时构建内外结合、教育引导为桥梁的应对与引导策略,主要包括他律策略、引导教育策略和自律策略等。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