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供给侧的觉醒:从财富原点再出发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22264459
  • 作      者:
    滕泰著
  • 出 版 社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编辑推荐
  1.新供给主义经济学领军人物、著名经济学家滕泰先生力作。滕泰曾应两届总理邀请“问策中南海”,在李克强总理经济形势座谈会作了《从供给侧改革,全面降低企业成本,开启新增长周期》的汇报。
  2.深入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概念及内涵的原理性简明读本。
  3.全面阐述“新供给经济学”的理论主张,精准解读供给侧改革的本质。
  4.透析中国经济下行的主要矛盾、经济增长的真正源泉,提出富国强民的顶层战略。
  5.刘吉、范必、华生、徐林、巴曙松等联合推荐。

展开
作者简介
  滕泰,著名经济学家,万博兄弟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万博经济研究院院长,新供给主义经济学领军人物。毕业于复旦大学和上海社科院,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美国沃顿商学院访问学者,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MBA导师,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兼职教授。曾任中国银河证券董事总经理,研究所所长。曾任民生证券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
  作为新供给主义经济学领军人物、著名经济学家,滕泰先生曾应两届总理邀请“问策中南海”,并在2015年11月9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的经济形势座谈会上作了《从供给侧改革,全面降低企业成本,开启新增长周期》的汇报。11月10日,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首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翌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强调“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
展开
内容介绍
  《供给侧的觉醒》是著名经济学家、新供给主义经济学领军人物滕泰关于供给侧理论的原理性著作。书中介绍了中国在过去几十年从“需求侧”出发取得的经济成果,以及随之而来的弊端和困境。作者系统介绍了新供给主义经济学理论,结合世界历史发展,从贸易、金融、战争、人口、制度、科技创新争全新的视角,讲述供给侧改革给国家、企业、个人在财富观和财富战略上带来觉醒。
  《供给侧的觉醒》是滕泰先生关于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原理性简明读本,亦可作为深入全面理解总书记提出的这一全新概念的辅助读物。本书由中欧商学院名誉院长刘吉、国务院研究室巡视员范必、著名经济学家华生、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规划司司长徐林、著名经济学家巴曙松联袂推荐。

展开
精彩书评
  几年前,当广大经济学家都在谈论中国经济发展在有效需求的时候,滕泰博士首先提出有效供给问题,发表了“新供给主义宣言”,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此后,他持之以恒地研究了中国供给问题,提出许多改革的建议,展现了一个学者严谨的科学态度。现在,中央已决策供给侧改革,滕泰博士系统地总结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出版了这本书。这本书的价值是不言自明的。我作为初的读者,特此郑重推荐。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名誉院长 刘吉

  滕泰先生是中国新供给经济学创始人之一,其新作《供给侧的觉醒》运用新供给主义经济周期理论,总结了财富生产、创造、流动与分配的规律。全书既有深刻的理论阐述,也有丰富的史料佐证和生动的案例分析,不少判断令人耳目一新。在中国经济增长动力转换之际,无论对于政策研究还是厂商决策,本书都是一部极具启发和参考价值的佳作。
  ——国务院研究室巡视员 范必

  从供给角度重新审视和研究在现代信息社会中的财富创造,通过制度改革和政策调整放松供给约束、解除供给抑制,是一个有启发性的思路。本书作者滕泰先生已经在这个领域做了多年的持续努力,此书值得一读。
  ——著名经济学家 华生

  我国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开始持续实施扩大内需的政策,滕泰博士是国内早指出需求管理政策局限性,呼吁实施供给侧政策的经济学家。在《供给侧改革》一书后再著《供给侧的觉醒》,进一步丰富了其政策分析和主张,值得一读。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展规划司司长 徐林

  滕泰博士以其敏锐的判断能力和对实际经济运行状况的深入思考,在2012年就针对中国经济转型的特定环境,大胆地提出经济政策重点需要转向供给侧改革,随后他和一批学者聚焦在这个领域,积极进行立足于中国经济运行的供给侧改革的理论分析框架的构建,取得了有目共睹的研究成果。如果说研究者只是用不同的方式来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那么,在中国经济转型的不断深化中,如何积极将这些研究成果应用到实际决策之中,并不断推动研究的深化,将是更值得期望的。
  ——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香港交易所首席中国经济学家 巴曙松
展开
精彩书摘
  供给侧改革,从财富原点出发
  在90年代中期后的某一阶段,几乎在一夜之间,各界人士都知道了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仿佛都弄懂了宏观调控,把这些需求侧管理的手段当成宏观经济学的全部,越来越少思考财富的源泉、财富的流动和公平分配等问题。面对一脚刹车一脚油门的现象,面对忽略五大财富源泉的供给潜力、供给结构、供给效率,忽视要素贡献、要素报酬与财富公平分配等误区,我们不得不从供给侧回到财富的原点,致力于围绕五大财富源泉开展相关研究探索。
  从经济学思想史的角度看,早在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的《国富论》中就从劳动的供给质量和劳动力的供给数量角度分析了制度和社会分工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之后,熊彼特以“创新理论”解释经济增长过程,认为生产技术的革新是驱动经济螺旋式发展的核心力量,认为技术和制度的破坏性创新(Destructive Creation)才是经济增长的长期动力;库兹涅茨则更多 地从投入产出角度分析经济增长,并将经济长期增长要素归纳为人口增长、生产效率提升、经济结构升级、社会结构转变等。上述理论无一例外地从“供给”的角度解释经济增长并提出各自的政策主张。中国经济过去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是上述三种经济增长理论的综合体现:20世纪80年代的制度改革开启了中国经济的“斯密增长”模式主导的时代,而20世纪90年代以后持续的人力、资源、资本、技术投入换来了“库兹涅茨增长”为特征,兼具“熊彼特增长”的时期。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还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逐步适应与改革中,宏观管理的思路更多是计划性的,以各种规划、计划、产业政策作为宏观经济管理的主要手段。从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凯恩斯主义的宏观调控手段接替了政府的计划之手,顺理成章地成为中国宏观经济管理的主要手段,而且影响越来越大。
  中国第一次系统的需求管理政策始于1993年到1996年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适度从紧”。在之后的二十年里,中国经济处于高速增长期,宏观总需求之手频繁出击,然而非但没有熨平周期,反而放大了中国经济的颠簸;不但没有拉长周期,反而使经济周期越来越短。不仅如此,每一轮“油门”踩下后,都遗留下大量的过剩产能、银行不良资产、地方政府债务;每一脚“刹车”踩下去,都造成高利贷泛滥、中小企业大批倒闭、股市暴跌。进一步讲,每当经济政策着眼于总需求和短周期管理,就难免造成对供给面和经济深层次改革的忽视。
  2010年一季度以来,由于各种原因,中国经济事实上经历了两次货币政策紧缩:一次是2010年至2011年为了控物价、控房价的双紧政策;一次是2013年“钱荒”以后企业实际融资成本迅速攀升。而与此同时美国、欧洲、日本连续执行货币量化宽松政策,结果美国逐步走出危机、反弹复苏,而中国经济却连续五年下行。
  当我们沿着总需求路线走到死胡同时,如果换个角度从供给面,从财富源泉分析中国长期经济增长,就会别有一番天地。
  2015年11月9日,我应邀参加了李克强总理召开的国务院经济形势分析会,并做了《从供给侧改革,全面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开启增长新周期》的书面和口头汇报。11月10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1月1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也提出“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11月19日,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 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指导意见》,政界学界开始密切关注“供给侧改革”,且热度不断升温。之后在短短一两个月的时间里,作为党中央和国务院深谋远虑的战略性正确选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被总书记、总理在多个场合多次提起,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其为适应新形势的主动选择和必然选择,中国掀起了一场“供给侧觉醒”的浪潮。2012年12月,我发表了《新供给主义宣言》,提出了“淡化总需求管理,从供给侧推动改革”的基本主张,提出了新供给主义经济学从供给侧出发的各项改革主张。2013年以来又发表了十多篇文章呼吁从供给侧发力重启改革。与此同时,其他学者也开始在不同场合呼吁,更多从供给面去管理中国经济。
  “供给侧”听起来也许陌生,其实就是生产侧,就是财富的源泉,以及财富生产、创造、流动与分配的规律。我在2009年《财富的觉醒》一书中,主要从财富的源泉形态演化、分配规律、国家财富的增长战略和软财富观等方面,探讨了百年财富繁荣的种种规律,以求从国家、企业、个人等不同层面在财富观和财富战略上带来觉醒。本书作为《财富的觉醒》一书基础上的延伸,除了进行了数据上的更新,更重要的是阐明和融会贯通了“供给侧觉醒”必须回到财富原点的思想。只有回归到财富创造源泉这个最基本问题,才能真正深刻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具体方向。
  本书首先分析了中国经济面临的多周期叠加、三大投资增速断崖式下滑、长期动力不足和“中等收入陷阱”等严峻挑战,从经济周期的运行规律入手,结合新供给主义经济周期理论,透析中国经济下行的主要矛盾和经济增长的真正源泉。第二篇,供给侧的财富源泉,从人口、制度、技术创新等生产要素出发,探索了财富源泉对于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意义和决定性影响。第三篇,着重对比了生态财富、硬财富和软财富时代财富分配的规律,并针对正在到来的软财富时代,提出了国家、企业和家庭的应对之策。最后一篇,在全球财富视角下,探讨了贸易战略、金融战略和战争对于财富跨国流动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各种各样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供给最原始的含义就是财富的生产。供给侧的觉醒本质上就是回到财富的原点,从财富的源泉、财富的形态、财富的创造规律、价值规律、分配和流动规律出发,找回经济增长的动力、经济均衡的规律以及国富民强的战略。
  新供给主义认为,农业生态财富的源泉受制于地球表层生态环境、动植物生长规律、人们的生理需求等约束,其增长前景是有限的;同时认为工业硬财富源泉因为受到地球非生态资源和人们的需求限制,其增长前景也是有限的;只有知识产品、信息产品、金融产品为代表的软财富增长空间是无限的。在农业生态财富和工业硬财富的领域,无视供给和需求约束,盲目扩张生产必然造成产能过剩、资源浪费、环境不可持续等问题,只有大力发展软财富,增加新产品供给,才能不断优化供给结构、创造新需求,引导经济进入供给、就业、需求、创新互相促进、不断优化的良性循环。
  未来的新需求和新供给在什么地方?在五大“软财富”领域,即知识财富、信息财富、文化财富、金融财富以及其他的社会服务业。为什么是软财富?这五大软产业的财富源泉不是地球资源,办教育也好,拍电影也好,虽消耗很少的地球资源,但是主要的财富源泉是人类的思维和人类的活动,这代表了未来发展方向。这五大软财富领域在美国经济中占79%,而在中国只占49%,差30个百分点,这就是我们的未来。
  对那些硬财富的制造业怎么办?要通过转型升级,在传统硬财富制造业上培育更多的软价值。新供给主义经济学认为,保持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更新供给结构,大力发展知识产业、信息产业、文化产业、金融产业及其他社会服务业等软财富行业,同时在传统硬财富制造业上培育更多的软价值。正如全世界的人都吃着农民种的粮食,而几乎全世界的农业都是被补贴的对象一样,未来的硬财富制造业的价值也必将走向同样的命运—全美国的人都开着底特律的汽车,而且汽车装潢、汽车金融、汽车广告、汽车4S店都挣钱,只有底特律经济一片萧条。那些真正赚钱的汽车制造商,比如奔驰,他们认为自己卖的不是汽车而是艺术品,只是碰巧它会跑;特斯拉卖的也不是交通工具,而是环保和时尚。
  在2015年11月9日国务院第一会议室召开的经济形势座谈会上,李克强总理听完专家关于经济结构转型的有关汇报后谈到:“以前我们创造财富主要依靠劳动,今后更多依靠人的智慧。”“一个传统服装企业和一个智能可穿戴设备企业,两个结合一下,就可以创造新供给、产生新需求。”对前一阶段国人跑去日本买马桶盖的例子,总理说,日本人做的不仅是马桶盖,而是健康、保健品。道理是所见略同,总理用通俗的语言阐述了传统产业转型的道理,也明确指出了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方向。
  从长期来看,需求端的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并不是财富的源泉,它们仅仅是价值实现的条件,供给侧的创造财富的能力,才是经济增长的真正源泉,人口、土地、资本、技术、管理五大财富源泉才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未来中国“库兹涅茨增长模式”仍然能够延续,但应该通过“放松供给约束、解除供给抑制”的系列改革措施,刺激新的“熊彼特增长”,并通过深化制度改革,重启“斯密增长”,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更有效率地充分涌流,让改革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滕泰
  2016年元月

展开
目录
第一篇 新供给周期理论
第1章 中国的挑战与机遇
看懂中国经济    多周期叠加 / 003
存货高峰与产能过剩 / 003
置业周期造成地产投资下滑 / 004
设备投资周期与产能过剩 / 004
证券市场的“负财富效应” / 005
“钱荒”影响及政策“时滞效应” / 006
三大投资增速下滑,放大经济下行压力 / 008
长期动力与“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 / 009
长期增长动力是否衰退 / 009
能否跨过“中等收入陷阱” / 010
部分领先指标有底部企稳迹象 /  011
第2章 如何战胜经济周期
寻找周期答案 / 015
周期的本质 / 015
财富分配与商品过剩 / 016
凯恩斯主义与中国经济 / 017
供给侧的觉醒
长周期 / 021
其他财富周期理论 / 024
金融伸缩周期与美国经济0 2/7 026
金融伸缩对中国经济周期的影响 / 028
财富周期 / 030
气候和物种变化与生态财富周期 / 031
周期性的土地和粮食危机 / 032
技术革命周期 / 034
人口与资源投入周期 / 036
硬财富的需求变化周期 / 037
分工和制度演变对财富周期的影响 / 039
新供给主义周期理论看懂中国 / 041
西方反周期政策的演变 / 041
中国的反周期政策与长期财富增长战略 / 043
新供给主义周期理论看懂中国 / 044
第二篇 供给侧的财富源泉
第3章 人口与人力资本战略
财富增长的三个历史规律 / 051
财富革命出现在人口价值受到怀疑时 / 051
财富膨胀比人口膨胀滞后五十到一百年 / 052
经济越落后,财富增长越依赖人口增长 / 053
从人口控制到人口红利的衰退 / 054
人口是财富的源泉 / 057
消费者还是生产者?人口的两重性 / 057
人口控制的不同选择 / 058
软财富时代的人口价值 / 059
人口迁徙与财富增长 / 060
从森林走向平原 / 060
垦荒与移民 / 060
奴隶贸易与财富创造 / 060
劳工替代奴隶 / 062
移民新趋势与财富流向 / 062
城乡人口流动对经济的影响 / 063鼓励还是限制城乡人口流动 / 063
从“绝对剩余劳动力”到“相对剩余劳动力” / 064移民三定律和财富效应 / 065
人口迁徙三定律 / 065
迁入地财富增加 / 066
迁入地的资源和就业压力 / 067
迁出地财富削弱 / 069
从人口战略到人力资本战略 / 070
第4章 制度创新是财富的源泉产权制度的财富活力 / 075
土地产权的财富创造效率 / 075
促进硬财富的产权结构 / 076
软财富时代的产权分解 / 077
公共与私有 / 078
增长与公平 / 081
产权刚性与财富扩张力 / 082
文化制度的财富活力 / 084
如何建立适应软财富时代的文化体制 / 084
优化组织方式,发掘财富活力 / 085
自由经济制度与市场失灵 / 085
计划经济体制与政府失灵 / 086
分工和资源配置的效率 / 086
如何形成最有财富创造力的制度 / 087
稳定的社会契约 / 087
市场化的渐进式改革 / 090
环境与文化的影响 / 091
中国财富增长的制度创新潜力 / 093
生态财富的制度选择 / 093
硬财富和软财富创造的产权制度潜力 / 093
经济转型过程中的政府角色 / 094
以人为本的科教文卫体制 / 097
第5章 技术创新优化资源组合科技提升资源价值 / 099
农牧业技术与生态资源组合 / 101
农业技术与大河冲积平原 / 101
游牧业技术与山地、草原 / 102
生态环境依赖与“自给自足” / 103
农、牧业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 104
硬财富突破生态约束 / 105
突破地球表层土壤生态约束 / 105
硬财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 107
技术进步能否突破硬财富的资源约束 / 108
软财富突破硬资源约束 / 109
中国突破“中等收入陷阱” / 111
制造业升级进行时 / 111
服务业的空间 / 112
软财富战略 / 114
第三篇  供给侧的财富觉醒
第6章 供给侧的财富分配定律
生态财富分配规律 / 117
从占有人口到占有土地 / 117
黄宗羲定律 / 119
硬财富崛起 / 120
英国崛起并非偶然 / 120
德国凭什么起飞 / 121
前苏联的捷径 / 122
日本只有人口优势吗? / 123
上帝为美国做了精心准备 / 125
法国的幸运指数 / 126
硬财富分配定律 / 127
资本的财富支配 / 127
技术和管理的财富索取权 / 127
过剩中的资源稀缺 / 129
追逐劳动力大军 / 130
市场成为财富磁场 / 131
软财富分配定律 / 132
不同时代的财富分配全景图 / 134
第7章 财富观念的觉醒
告别陈旧的财富观 / 136
忘记财富自然论 / 136
告别农业财富观 / 137
抛弃硬财富观的约束 / 140
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 144
财富创造三层次 / 144
越接近生产一线,财富效应越小 / 146
资源探索者拥有金矿 / 146
软财富创造者最富有 / 147
软财富战略 / 149
中国硬财富vs.美国软财富 / 149
普通商品vs.软财富 / 150
软财富的扩张 / 153
第8章 软财富的定价之锚牛顿时代的过时理论 / 155
传统定价理论的实践困境 / 157
绝对价值还是相对价值 / 157
客观价值还是主观价值 / 158
“粒子”特性与“波”的特性 / 158
无法确定的供求关系 / 158
无法确定的投入产出结构 / 159
不确定的价值变化逻辑 / 160
软价值论 / 160
哲学和认识论基础 / 160
软价值取决于群体性认知 / 162
软价值取决于所在参照系 / 162
软价值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域 / 163
第四篇  财富的跨国
第9章 贸易优势聚集财富
流动路线图    三条古商路造就财富名城 / 167
丝绸之路上的金银财宝 / 168
京杭运河沿线的富裕城镇 / 168
昔日欧洲的财富聚集地 / 169
三大古商路的兴衰与财富转移 / 170
财富中心转移 / 172
当远洋船队取代马车和骆驼 / 172
铁路运输与大陆国家的崛起 / 173
电子商务与贸易新贵 / 176
贸易在财富创造中的作用 / 178
生态财富时代:贸易消灭分工,创造财富 / 178
硬财富时代:贸易促进分工,创造财富 / 179
贸易与促进分工 / 181
贸易政策主导国家财富 / 183
开放还是保护 / 183
那些高唱自由贸易赞歌的家伙都曾是贸易保护主义的先驱 / 185
贸易体制和政策的衍生财富效应 / 188
第10章 金融优势的“双刃剑”
金融与大国兴衰 / 191
金融扩张与西班牙的财富漏出 / 191
人口不足百万的荷兰何以成为富国 / 192
英镑本位与英国实力扩张 / 194
当海外资产脱离英国金融控制 / 194
日本、美国正在步西班牙和英国的后尘 / 195
金融优势是一把“双刃剑” / 197
金融资产是不是财富 / 198
货币软财富 / 199
虚拟资产非虚幻 / 200
实体经济的“波长” / 201
创造货币不是银行的专利 / 202
富人的专利 / 202
从私人银行到国家银行 / 203
货币自发地出现? / 205
金融的财富创造效应和分配效应 / 207
金融因何而生? / 207
黄金、白银主导的财富再分配 / 209
信用货币主导的财富再分配 / 211
其他金融软财富的财富分配效应 / 213
国际货币发行权 / 215
国际货币发行者的巨大利益 / 215
美元英镑之战 / 216
来之不易的欧元 / 219
人民币能否走向世界 / 222
金融主导权 / 226
金融主导权的利益 / 226
美国推广模式 / 227
国际金融发言权与国内政策独立性 / 229
汇率变化的主导者与接受者 / 231
没有人民币,世界经济将踟蹰不前 / 236
参考文献
附录1 新供给主义宣言:被误导的中国
附录2 新供给主义经济学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