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投保协议框架下完善保护和促进两岸投资法规问题研究》:
七、影响两岸经济关系深化的深层因素
两岸政治互信不足构成两岸经济合作的障碍。当前两岸政治互信不足,台湾方面担心伴随着陆资入台投资、陆货人台销售、陆客人台观光,可能会有经济安全甚至“政治安全”之虞,因而对陆资入台投资、陆资人台销售、陆客人台观光等大陆经贸政策至今仍然抱持保护主义心态与歧视性做法,使得如前所述两岸在贸易、投资等经贸活动的正常化与自由化进展迟滞,在先导产业、主导产业甚至支柱产业等重要经济与技术领域的开放与合作进展缓慢。此外,两岸互信不足,台湾方面对海西、平潭等大陆区域战略规划一直做泛政治化解读,并抱持戒备与抵触的心态:一是认为海西等大陆区域战略规划是大陆方面的统战策略;二是顾虑台湾与海西等区域的合作将会矮化台湾的政治地位;三是担心台湾与大陆的合作被局限于海西等区域而失去经济意义。这使得有助于两岸整体层面合作进程推进的两岸区域合作,至今未能启动。
两岸经济竞争性增加了两岸经济合作的难度。随着两岸经济发展与结构的自然演变,两岸经济分工已经从过去垂直型分工为主过渡到混合型分工状态,且水平型分工在不断加强,两岸产业结构在不断趋同,互补性(产业间分工)在不断下降,竞争性(产业内分工)在不断增强。目前,两岸经济体不仅在两岸市场上存在竞争性,而且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性也在不断强化。在大陆市场上,现阶段两岸不仅在商品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在资本、人才与技术等要素市场的竞争也开始显现。以商品市场为例,随着大陆产业结构的演进,两岸在商品生产结构上不断趋同。两岸商品市场的竞争不仅体现在先前农工原料上,而且主要体现在部分加工产品上,如电机设备及其零件、机器及机械用具、光学照相仪器及器具等。两岸经济体在国际市场上也存在竞争,而且呈现此消彼长的局面。两岸在国际市场上互相竞争与替代的产品,先前主要涉及成衣、鞋类等属于劳力密集型以及技术层次较低的轻工业消费品,当前主要涉及电子、电器、电机与光学制品等出口产品。两岸出口商品在美国、日本的市场占有率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岸经济关系的不和谐发展,相应提出了两岸制度性合作与协调的必要;另外无疑也成为两岸合作与协调的一个制约因素,增加了合作与协调的难度。
利益分配复杂性制约两岸经济合作协商进程。两岸经济的竞争性也代表着两岸之间存在经济合作的利益分配问题。即便在两岸各自内部,不同利益群体的利益也会因推行某一合作政策而受到不同的影响。例如,减免关税进口对内部生产者有竞争性冲击,但内部消费者会因进口产品价格下降而受益;开放境外资金进入会有助于增加就业,但对同行的内资可能有竞争性冲击;开放境外观光客进入会有助于内部的旅游业者,但可能会冲击到内部观光客的观光旅游品质。显然,两岸经济合作中利益在两岸之间分配关系的复杂性,以及在两岸各自内部不同群体之间分配关系的复杂性,也使两岸经济合作的难度相应提高。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