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规范性刑法解释与刑事案例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0913426
  • 作      者:
    牛克乾著
  • 出 版 社 :
    人民法院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作者简介
  牛克乾,1974年1月生,河南省汝阳县人。1998年到*高人民法院工作,历任书记员、助审员、审判员、审判长。中央****第七批援藏干部,现任西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
展开
内容介绍
  党的十八届四中*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加强和规范司法解释和案例指导,统一法律适用标准。”以此为契机,本书上篇重点研究中国特色的规范性刑法解释制度,下篇选取审判实践中的20余则案例进行评析,并附录了截至2014年的刑法立法解释、刑法司法解释、刑事指导性案例和1997年以前规范性刑法解释的名录。
展开
精彩书摘
  《规范性刑法解释与刑事案例》:
  2.关于非正式刑法解释
  与刑法的正式解释相比,刑法的非正式解释在解释的主体上没有限制,解释的场合和目的关键不在于刑法的应用,解释活动和结论也没有法律效力,因此,刑法的非正式解释不像正式解释那样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深入探讨,但刑法的非正式解释也是刑法解释范畴体系中不容忽略的重要方面。刑法理论界传统观点对刑法非正式解释的关注重点在刑法学理解释,指出,刑法学理解释就是由国家宣传机构、社会组织、教学科研单位或者专家学者从学理上对刑法含义所作的解释。如刑法教科书、专著、论文、案例分析以及对刑法典的注解等,都属于学理解释,学理解释在法律上没有约束力。这实际上是对非正式刑法解释站在精英立场上的阐述和立论,将普通民众日常生活中对刑法的理解排除在外。值得注意的是,晚近出版的一些刑法教科书,将非正式刑法解释具体分为学理解释和任意解释两类,体现了对刑法解释范畴的整体性思考,是应予以肯定的。
  同一切诠释活动一样,诠释法律关系也基本上由作者、读者和文本构成。有学者将法律的读者分为三类:民众、法律家(指狭义的法律家,即律师、检察官和法官)、法学家。对于法律,民众是在行动中阅读和解释,法律家是在应用中阅读和解释,法学家是在批判中阅读和解释。并且指出,仅仅关注精英对法律的诠释而对民众视野中的法律几乎视而不见,是一种错误的观念。当代人类智识的发展及其日益普及,普遍提高了民众的理解智慧,从而使民众与作为立法者智慧的法律间的理解距离也越来越近。民众不再是法律的被动接受者,而且也是法律的主动参与、理解和解释者。因此,民众不仅用行动阅读、理解和解释法律,而且他们已经完全有条件直接阅读法律的文字文本,并同样用文字的方式理解和解释。在我国刑法学界的理论语境中,“刑法解释”一词实际上是在泛化意义上来理解和适用的,因此,上述观点对于我们全面理解刑法解释的范畴,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在刑法的非正式解释中,我们一方面要重视主要以法学家为主体的讲究学术规范的刑法学理解释,促进刑法解释学繁荣发展,另一方面要关注普通民众通过行动及其他方式对刑法的阅读和解释,即刑法任意解释,设法使刑法赢得民心,获取民众对刑法的忠诚。
  关于刑法学理解释,通说观点在概念界定上突出了其学理性质,指出正确的学理解释,有助于理解刑法规范的含义,对于司法实践和立法工作都具有参考价值,对于提高广大干部和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学水平,对于促进刑法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除了通说观点外,也有学者认为,刑法学理解释是指刑法学者根据刑法研究的基本规范对刑法条文进行阐释和说明的,旨在明确刑法规范、确定犯罪构成要件和量刑机制,指明刑法适用技术问题和刑法罪刑条文未来修正方向的研究活动。笔者认为,通说观点明确了学理解释的学理性质和法律效力特征,将主体全面界定为有关机构、组织、单位以及专家学者,列举了其基本形式,是适当和应予以坚持的概念。
  刑法任意解释,是指公民、当事人、辩护人、代理人等按照自己的理解,对刑法所进行的解释。这种解释本身虽没有法律效力,但反映着刑法在民众心目中的人心向背,律师等法律工作者的刑法解释在司法实践中往往影响到司法人员的适用性刑法解释,对案件处理结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如前所述,长期以来,我们对刑法任意解释关注不够,这就需要我们从更深层次上思考和研究。在刑事法治的视野中,刑法的任意解释,与刑法正式解释、刑法学理解释休戚相关,不可或然分离。在刑法的任意解释范畴中,我们应考察律师等法律工作者对刑法的解读视角和特点,尤其应考察民众对刑法的阅读和理解。
  ……
展开
目录
上篇 规范性刑法解释

规范性刑法解释界说

规范性刑法解释的历史与现状

规范性刑法解释与罪刑法定原则的契合与冲突

规范性刑法解释的立场与方法

规范性刑法解释的效力与适用

规范性刑法解释的完善建议与未来展望

1997年刑法修订以来规范性刑法解释状况述评

中国特色指导性案例制度的实然定位与应然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统一之道

--以刑事法治为视角

刑事法官视野中的刑法渊源

刑事审判实践中的犯罪构成

欧美轻轻重重的刑事政策概述及借鉴

经济犯罪审判中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若干问题的思考

案解共同抢劫致人死亡的死刑适用规则

简论疑难刑事案件的办理思路

刑法修正案(七)理解与适用的三点思考

死刑案件证据规定在刑事裁判文书中的运用

关于渎职犯罪案件司法解释(一)的法律方法论思考

刑事审判的思路与境界

--读《刑事审判的一般思路》有感

法官角色的政治性与立法性

--《法官如何思考》读后点滴

刑罚的难题与刑事法官的使命

--读拉德布鲁赫《法学导论》第六章断想

在“绝境”中思考

--读彼得·萨伯著《洞穴奇案》的启示



下篇 刑事案例

从集资诈骗罪的死刑适用看刑事司法与刑事立法的关系

--曾成杰集资诈骗案

刑事证明标准的把握与证据的审查判断

--张爱延、李仁强挪用公款案

死刑价值观念与死刑案件的事实认定

--张红亮、徐小四抢劫、盗窃案

证据相互印证规则与死刑案件事实的细节认定

--姚茂喜故意杀人案

户籍证明的审查判断与刑事责任年龄的准确认定

--郭永某绑架案

被告人当庭翻供的审查判断

--王金锁故意杀人案

走私犯罪主观故意的推定

--石修洪走私珍贵动物制品案

如实交待主要犯罪事实与自首的准确认定

--李吉林故意杀人案

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复核制度的适用

--李明走私珍贵动物制品案

经济犯罪死刑适用的人道性原则

--卢承品走私普通货物案

刑法修正案(七)施行前利用影响力实施欺诈的行为如何定性

--于某诈骗案

合同诈骗犯罪与经济纠纷的界限

--李荣生合同诈骗案

在农民或居民的宅基地上违法建房出售的行为如何定性

--郭树忠、郭楚雄非法经营案

……

附录一 刑法立法解释名录

附录二 刑法司法解释名录

附录三 刑事指导性案例名录

附录四 1997年以前规范性刑法解释名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