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科技创新与当代青年:2015上海青年发展报告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08136427
  • 作      者:
    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中共上海市科学技术工作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编辑推荐

2014年总书记对上海提出了要在推进科技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面,走在全国前头、走到世界前列,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的新要求。为贯彻落实中央要求,上海市委制定了《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进一步明确了目标方向,理清了基本思路和重大举措,聚焦难点推动改革创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与当代上海青年的成长发展可谓关系密切。本书就是这样一部反映上海青年与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关系的研究成果。自1999年开始,共青团上海市委通过实证研究的方式,对上海青年的生存与发展状况实施全过程追踪,每年围绕一个主题进行深入研究,每五年进行一次全面总结。今年,他们就是以“科技创新与当代青年”为主题进行总结,可以说切合了时代的主题,紧跟中央和上海的战略布局,是一本时效性很强的报告。

展开
作者简介

本报告由共青团上海市委、上海市科学技术团工委共同组织完成,由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团市委研究室、上海市青少年研究会具体策划和实施。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受中共上海市委和团中央领导,是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

展开
内容介绍

  《科技创新与当代青年:2015上海青年发展报告》是2015年上海青年发展报告。
  《科技创新与当代青年:2015上海青年发展报告》以“科技创新与当代青年”为主题,结合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时代背景,围绕科技创新教育、科技创新文化、科技创新人才、科技创新产业、科技创新制度等专题,调查研究上海青年科技创新意识、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创新人才结构、科技创新制度等的现状,分析上海青年科技创新教育、科技创新文化与青年科技创新发展的关系以及青年在科技创新中的地位作用,剖析其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报告包括主体部分第1章“总论”、第二章“科技创新教育”、第三章“科技创新人才”、第四章“科技创新产业”、第五章“科技创新文化”、第六章“科技创新制度”、第七章“结语”以及附录等内容。

展开
精彩书摘
  《科技创新与当代青年:2015上海青年发展报告》:
  总的来看,通过对“青稞”群体的概况、职业状况等的调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青稞”群体是一个高素质、高学历、年轻化的优质群体。“青稞”这一群体的家庭关系比较融洽,父亲所在单位的性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稞”选择科研工作的动因。更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这一群体投身于科研工作的主要原因是基于个人兴趣与稳定的工作,学习成绩越好的“青稞”就越会基于以上两点选择科研工作。对职业状况的调查显示了“青稞”群体对科研工作的满意度较高,认可程度亦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青稞”群体对自己职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并且,“青稞”群体对科研工作者的要求也比较高,专业知识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爱岗敬业是优秀科研人员的必备素质。为了达到这一素质要求,“青稞”群体以专业书籍和学术期刊为获取知识与信息的主要渠道。
  但调查同时也显示出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青稞”群体的工作时间久、加班时间长,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导致“青稞”群体对科研工作产生职业倦怠感和工作压力。并且,科研工作本身没有形成完善的激励和回报制度,这也是“青稞”群体在工作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想要“青稞”群体持久而专注地投入科研中,不仅需要“青稞”自身素质的进一步提升.还要科创中心从工作条件、工作内容,特别是工作回报上予以改善。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是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和重要力量,并且日益成为国内自主创新和产业转型的重要力量。与普通人相比,“青稞”群体具有高学历、年轻有为、拥有某方面的专业技能、国际化程度高、自我认同度高、个性色彩强烈等特点。但是在获得学术知识、专业培训的机会与渠道上存在着一定的阻碍,进而导致“青稞”群体进修机会少、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而且,科技成果要么奖励标准太低没有吸引力,要么要求太高受益面太窄。再者,在实际执行时,许多单位的优惠政策和奖励都有“缩水”倾向,并且不能做到一视同仁。在兑现政策待遇时,人事管理和科技管理部门有关人员往往找出各种理由设置人为障碍。这些做法不仅挫伤了“青稞”群体的工作积极性,而且提高了单位科技人才的管理成本。朱志成等人基于1981-2010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前三名获奖人的年龄分布,发现45岁以下所占比例大约在10%左右,35岁以下的几乎没有。“青稞”群体主要分布在80后和90后一代,年龄都在这个基线以下,表明他们在现在的国家重大科技奖励中难以占据一席之地,这对于调动“青稞”投身科学事业的积极性是不利的。国家虽然设立了针对35岁以下的中国青年科技奖,基数大、总量小,分量显然不够。并且,“青稞”群体正处于核心家庭初成长时期,会面对住房问题、子女教育问题、父母养老问题、夫妻关系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在事业上也得不到有利的激励保障,更会阻碍他们潜心从事研究。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二、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第二节 青年科技创新意识与科技创新参与
一、青年科技创新意识与科技创新行为
二、青年对“科创”中心建设的态度与认知

第二章 科技创新教育
第一节 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课程现状
一、上海市学校科技创新教育课程概览
二、青少年对学校科技创新教育课程的认知与评价
三、优化学校科技创新教育课程的建议
第二节 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上海青少年创新能力现状
二、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路径

第三章 科技创新人才
第一节 “青稞”群体
一、“青稞”群体概况
二、“青稞”家庭背景状况
三、“青稞”职业发展情况
第二节 “创客”群体
一、青年“创客”群体概述
二、青年“创客”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三、助力青年创客创新创业的对策建议

第四章 科技创新产业
第一节 科技创新企业与当代青年
一、以青年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概况
二、高新科技创新产业中的青年员工发展——以“张江药谷”为例
第二节 科技创新服务与当代青年
一、青年创新创业现状
二、科技创新改革有序推进
三、服务提升力促青年创新创业

第五章 科技创新文化
第一节 科技创新与青年文化生活
一、青年对科技产品的关注
二、青年购买新科技产品的意愿
三、青年文化生活和科技创新的关系
第二节 青年科技创新文化环境营造
一、青年对科创文化环境的看法
二、科普组织发展与青年参与

第六章 科技创新制度
第一节 科技创新促进制度对青年科创的影响
一、科创新政: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创新型体制机制
二、科创青年对科技创新政策的关注与期待
三、科创青年对科研人员双向流动机制的回应
四、市场背景下科创青年面临的创新创业难题
五、科技创新创业政策的落实和完善
第二节 来沪科创青年的城市融合
一、来沪科创青年的经济融合
二、来沪科创青年的社会融合
三、来沪科创青年的文化融人
四、对科创青年城市融合的建议

第七章 结语:让科创之光照亮青年、引领未来
第一节 当代青年科技创新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一、外来青年在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中的作用逐渐增强
二、科创青年社会生存和发展压力剧增
三、科创青年在传统体制下难以充分施展拳脚亟待制度创新与完善
四、上海科创氛围建设有待提升
第二节 提升青年科技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建议
一、为科创青年搭建宜居宜业的生活平台
二、提供青年科技创新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三、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青年科技创新氛围

附录 上海青年创新人才成长规律实证研究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