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故意要骗你……”——谎语癖
小时候,父母会教育我们不要说谎话,我们每个人都知道说谎是一种不好的行为。可是生活中的我们,每个人都有说谎的经历。也许有些谎言是善意的,也有些是因为迫不得已才说谎,这些都情有可原。可是有一部分人已经完全不能控制自己的说谎行为,说谎对他们来说已经成了一种习惯,这些人如果不说谎就会感觉难受。说谎发展到这种程度,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掩饰或夸张的行为,而成为了一种心理疾病,心理学上将这种症状称为“谎语癖”。
具有“谎语癖”的人,就算是在不需要说谎的情况下仍然会习惯性地说话,当他们看到别人相信自己的谎言时,心里就会沾沾自喜,说谎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们有一种长期形成的表演特征,故意捏造事实,编造谎言。他们中有一部分人撒谎的目的仅仅是想得到变态心理的满足,造成撒谎骗人的实际后果,虽然他们的谎言经常被揭穿,但依然沉浸其中,不能自拔。
心理学通过研究表明,人类在成长过程中,并不能完全掌控自己的行为,其行为总是受到各种意识、无意识、潜意识等的影响。在受到内心欲望的驱使或环境的压力时,人的行动经常会失去自我控制,其失控行为的好坏程度就得视当事者对于事情的看法以及应变能力,严重的就会出现完全违背自己信仰和认知的言行,谎言就是这样产生的。
表面上看,说谎的行为似乎很简单,但说谎动机却十分复杂,具体来说说谎有以下几种动机:
1.戏弄他人。通过说谎,以恶作剧的方式从别人的反应中获得变态的满足。
2.获取利益。通过说谎行为,得到某种利益而。利用说谎行为来骗取物质、名誉等,以此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3.博取他人的羡慕。通过说谎行为引起他人的关注,在别人面前炫耀、表现自己,从而博取别人的注意和羡慕。
4.保护自我。通过说谎行为来逃避某种责任,避免自己受到责罚。
5.避免痛苦的回忆。此类人在与人交往时,态度冷淡,防卫心强。通过说谎来极力表现一切都好,从而避免痛苦的回忆。
6.报复。通过说谎来对别人进行报复,从而发泄自己心中的愤怒等。
7.幻想。通过说谎把自己头脑中幻想的内容表述出来。这种说谎动机一般发生在年龄较小的孩子身上。
谎语癖的特点是持续性地撒谎,遇到什么事都会习惯性地说谎。他们对说谎有心理依赖,不能控制自己。谎语癖患者在撒谎时都表现的十分镇定。他们的谎言听起来毫无破绽,甚至他们自己也信以为真。他们的谎言里有对话、细节,甚至心理分析和内心独白。还会故意设计场景,通过看似随意的场景设计来提高别人的信任度。当别人相信了他们的谎言之后,他们会产生极其满足的感觉。
说谎是一种十分不好的行为,不仅对自己有害,对他人和社也会造成很大危害。谎言将真相隐瞒,使结果偏离正确的方向。如果一个人总是说谎便会失去诚信,如果这个说谎的人掌握了更大的权力,就可能对社会造成很大的影响。中国历史上的周幽王,将烽火台点燃,谎报军情,只为了博得美人一笑。开始的时候,诸侯看到点燃的烽火,便率兵赶来,可是次数多了,诸侯便不再相信了。结果是,当敌人真的来了的时候,再没有一个人来救援,西周就这样灭亡了。
“我讨厌自己做决定……”——依赖型人格障碍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类人。他们在精神上缺乏自主性,总是依赖于长辈、父母、配偶或强者,他们很难自己作出选择和决定,需要别人示范、指导或赞美。如果身边没有依靠,便会感到焦虑或恐慌。严重缺乏自信,十分在意别人的评价,有极强的从众心理,人云亦云,盲目模仿。他们往往工作能力较强,能够很好的完成上级分配给自己的任务,但前提条件是要得到比较明确的指示。假如有什么事情要让他们自己来拿主意,就会变得犹豫不决,左右为难。他们严重缺乏判断力,无法决定下一步的行动方向。在心理学上,我们把这一类人的性格缺陷称之为“依懒型人格障碍”。
依赖性人格障碍是一种最常见的性格缺陷。患有依赖性人格障碍的人,大多是在童年早期依赖需求得不到满足,从而导致成年后还保留一种孩童期的依赖心理,以至于使自己停留在“心理哺乳期”,有的人甚至处于“终生心理哺乳”状态。人们常常称这种现象为“幼稚”“长不大”等。
在幼年时期,儿童离开了父母就无法生存。在儿童眼里,父母是万能的,父母保护他、养育他、满足他的一切需要,他必须依赖他们,总怕失去了这个依靠。如果此时的父母过分溺爱孩子,鼓励子女的这种依赖行为,不给他们创造独立和自主的环境,这样下去,在子女的心目中就会逐渐产生对父母或权威的依赖心理,成年以后依然无法独立生活。缺乏自信心,总是依靠他人来作决定,终身不能负担起选择采纳各项任务、工作的责任,形成依赖型人格。
依赖型人格障碍是日常生活中较常见的人格障碍。具体来说,依赖型人格的特征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点:
1.缺乏独立性,很难单独展开计划或做事。
2.容忍过度,做自己不愿做的事,放低自己来讨好别人。
3.如果他人没有为其提供大量的建议和保证,便不能对日常事物作出决策。
4.遇到重要决定时,总是寻求他人帮助。如职业选择,生活方式等。
5.如果没有得到赞许或遭到批评,内心十分失落。
6.就算是他人做错了,也会随声附和,因为害怕被别人遗弃。
7.当亲密的关系中止时感到无助或崩溃。
8.时常被遭人遗弃的念头所折磨
9.一个人的时候,会感到不适和无助,并竭尽全力以逃避孤独。
如果同时满足上述特征中的五项,即可诊断为依赖型人格。
当然,我们需要区分病态的依赖和正常的依赖。每个人都有依赖的需求和渴望,都希望有更强大、更有力的人帮助自己。不管我们看起来多么强壮,也不管我们看起来多坚强,但从内心深处,我们都曾希望有个人可以依赖。不管年龄大小,无论成熟与否,我们都希望亲爱的爸爸或妈妈能陪伴左右。这样的感觉是合理的,因为这种渴望不会控制我们的生活。但如果这种思想控制了我们的一言一行,控制了我们的一切感受和需要,那它就不再是一种简单的渴望了,而是变成了一种过分依赖的心理问题。这种过分依赖心理会引起心理失调,心理研究者称其为“消极性依赖人格失调”,这种心理症状是所有心理失调现象中最常见的一种。
当然,患上依赖型人格障碍并不可怕,患者可以采用如下方法进行心理矫正:
1.改变自己的日常行为习惯。反省一下自己的行为习惯,清楚自己在那些方面习惯性地依赖他人去做,那些是自己做决定的。可以每天做一次记录,记录十天,然后将这些事件按自主意识强,一般,较差分为三个级别,每十天做一次小结。
2.找一个监督者。想消除依赖行为并不容易。如果依赖成为一种习惯,你会发现要做每个决定都变得那么艰难,你可能会不知不觉地又走到老路上去。所以,要想改变这种状况,你需要找一个自己最依赖的人作为自己的监督者。
3.重新认识自己。
(1)找到根源所在。患有依赖型人格障碍的人缺乏自信,自主意识较低。他们形成这种性格,是因为童年期没有受到正确的教育,心中留有自卑的印痕。依赖型人格障碍患者可以回忆童年时期,回想自己的父母、长辈或朋友对自己说过的具有消极影响的话,把这些记忆整理出来,明白自己依赖心理的根源所在。
(2)找回自信。锻炼自己,找一些略带冒险性的事情去做,每十天做一项。比如独自一人去参加一些公共活动,在公共场合当众发言。通过这样的锻炼,可以慢慢找回自信,从而改变凡事都依赖他人的性格缺陷。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