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之后,“写给天下父母的心灵成长课”再推新作
《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一针见血地指向家庭教育的痛处,“我们教育孩子往往不是因为爱,而是因为害怕”;《因为爱,所以节制》则直指亲子关系问题的关键,“如果把孩子的生活当作我们自己的生活来处理,那样只会拉大他们和我们之间的距离”,并且,“没有了与孩子的融洽关系,我们就什么也没有了,没有了影响力,没有了帮助孩子的途径,也没有办法引领他们走向成长”。
◇如何与孩子保持终身的亲密关系
如何与孩子保持终身的亲密关系?跟据几十年的教育咨询和自身育儿的经验,本书作者认为关键在于爱与尊重,“做父母的必须真诚,实实在在地关爱孩子,而不要想着怎么搞定他们”。如果只能对孩子做一件事,那就是让他们知道:“无论发生什么,亲爱的孩子,我们都爱你。”
◇教育孩子的方式,是父母先优化自己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对一个家庭来讲,父母是树根,孩子是花朵,父母们常常“看到”的孩子的问题,其实是他们自身问题在孩子身上的“开花”。所以,教育孩子的方式,是父母先优化自己;教育孩子的起点,是父母正确认识自身的问题。本书列出了具代表性的几种家长类型,欢迎对号入座:
●控制型:认为孩子生活的每个部分都要在自己掌控之中。
●对比型:总拿自家孩子与别的孩子做比较。
●指责型:总是指责孩子的决定如何愚蠢,如何影响了父母的生活。
●揪辫子型:动不动就揪住某个容易引起冲突的问题,喋喋不休,让孩子避之不及。
●服务型:通过猜测和满足孩子的一切需求来讨好孩子。
●甩手型:看到孩子不按自己的意愿行事,就干脆撒手不管了。
●自以为是型:认为自己永远正确,处理事情只有两种方式:除了自己的方式,剩下的都是错误的方式。
●消极攻击型:没勇气直接与孩子沟通,转而把情绪发泄在其他家人身上。
●担忧型:不敢处理与孩子之间的问题,担心一招不慎会使孩子更加逆反,于是找别人来帮忙处理。
★对一个家庭来讲,父母是树根,孩子是花朵。父母们常常“看到”的孩子的问题,其实是他们自身问题在孩子身上的“开花”。
——苏霍姆林斯基
★许多大人毫不在意自己的状态,只关注孩子的状态;自己时常焦虑,却希望孩子面对压力能够淡定;自己许久不读书不学习,却希望孩子要热爱书本热爱学习;自己总是没耐心听孩子说话,却希望孩子要乖乖听自己的话;自己常乱发脾气,却希望孩子能讲道理。教育孩子的方式,是父母先优化自己。
——张怡筠
★对于家长而言,可能意味着要把自己放低、放空。我们要认识到,儿女成长的每一个过程,其实都是新的。我们以为自己都经历过了,其实不一定正确。
——龙应台
★之所以成为父母,不是要我们去书写孩子的人生,而是为了净化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彻头彻尾地改变自己。只有明白这一点,我们才有机会进步、长大、成熟。
——《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作者戴维·托马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