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未来已来:“互联网+”的重构与创新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7610596
  • 作      者:
    信息社会50人论坛编著
  • 出 版 社 :
    上海远东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内容介绍
  《未来已来:“互联网+”的重构与创新》集中展示了“信息化50人论坛”专家的真知灼见和思想、学术成果,以期对信息社会发展起到一定的思想、理论引领作用,具有较高的出版价值。
  《未来已来:“互联网+”的重构与创新》主要以该论坛2015年的研究成果为主。读者对象:信息产业研究者、政府监管部门、从业人员及高校相关师生。
展开
精彩书摘
  《未来已来:“互联网+”的重构与创新》:
  1978年中国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战略,再次启动这个东方大国的现代化转型进程。其时人类第一个计算机网络Arpanet在美国问世已有10年,第一个手机网络次年将在日本出现,10年后万维网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诞生并于1994年向公众免费开放。
  20世纪90年代网络基础设施投资的高速推进与各类网络公司雨后春笋般的涌现,代表网络革命狂飙突进的第一个高潮。虽然美国资本市场的非理性繁荣对网络新兴企业过高估值导致2000年“dot.com”泡沫破灭,但历史证明这次阶段性挫折并非网络化历史进程的终结。
  过去十多年,网络化以更为沉潜扎实与润物无声的方式,对人类经济和社会生活发生着重构作用。现有经验事实与未来合理推测提示,数字化与网络化代表的当代信息革命,可能是世界历史上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之后最重要的通用技术与产业变革之一,对各国经济活动与社会生活以至于人类文明状态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
  从大历史的角度观察,中国改革开放及重启现代化发轫于网络化变革蓄势待发的时代,中国经济与体制最快速转型与全球范围数字化、网络化为标志的产业技术革命大体同步展开,互联网革命注定会显著影响与改变中国转型的形态与轨迹。由此决定了互联网、数字化、“三网融合”代表的网络化进程与中国转型的互动关系,成为认识中国当代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观察维度。
  基本事实是,网络化在中国的普及、渗透和影响,已经达到20年前无法想象的地步。2013年数据显示,中国网民人数已达6.18亿,活跃智能设备总量增长到7亿台。同年11月11日“光棍节”当天,线上购物平台淘宝和天猫的销售额超过362亿元。百度网络搜索量每天高达50亿次,每天有上亿的中国人使用腾讯社交应用软件——微信——来交流信息。
  以网络化重构中国人生活方式的已有进展为背景,麦肯锡新近推出报告,对未来网络化影响中国经济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度分析。该报告具体考察了电子消费、汽车、化工、金融、房地产与医疗卫生等六大行业,并以2013~2025年为时间窗口预测互联网对中国经济总量增长的贡献及其就业效应。这份中文版篇幅近百页的专题报告,对网络化与中国转型的历史演变过程提供了一次时点“抓拍(snapshot)”。
  六大行业分析是报告的重头戏。例如在电子消费领域,报告认为网络化促进增长的主要来源,包括智能家电与电视网络设备消费的增加,数据储存、文件共享和其他用途的消费做云计算的普及。报告认为网络化为应对医疗卫生改革难题提供了新手段,如纸质病历转换为电子管理系统信息有助于提升公共卫生管理水平,公众访问、点评医院信息有助于在医疗体制改革推进后帮助公立医院形成内部竞争机制。
  报告指出网络化加深将有助于汽车制造商利用实时数据优化供应链的库存水平和运输线路。互联网延伸带来的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普及为改善汽车售后服务打开了市场。互联网还能追踪甚至锁住拖欠贷款的车辆,使得银行和经销商更加愿意为信用记录不足的小企业发放车贷。报告认为,通过有效利用从供应商库存、货运物流到下游客户需求方面的网络实时数据,化工行业有望提高预测准确度并优化生产计划。
  又如银行业可通过利用互联网上的海量实时数据降低不良贷款风险。网络平台可提升银行、证券和保险公司市场营销与客户互动的有效性。由于网上单位业务交易费用可能降到网店柜台的1/7,网络化为银行降低成本创造了巨大空间。金融机构风险管控能力的提升与交易成本下降,有助于增强银行向中小企业提供信贷的能力与动力。甚至房地产这个以砖块为对象而看似与鼠标不搭界的行业,网络化也有助于开发商降低营销与存货成本。
  土述六行业约占中国经济体量的1/4强。麦肯锡报告另一个更有勇气的目标,是定量估测未来10余年互联网对中国整体国民经济的影响。报告认为,2013~2025年间网络化因素对中国GDP增量的贡献率可望达到7%到22%。报告预测网络化对中国未来就业将产生中性到略微积极影响。上述六样本行业用人需求到2025年预计会减少1.3%~4.0%(约为1000万~3100万人),不过网络化会创造新产品和服务,加上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对总需求的积极影响,同期可能创造4600万个包括很多高技能工作的新就业岗位。
  报告还分析了网络化推进时代政府与企业的应对策略。公共政策包括要加强隐私保护和推进数据共享,放宽对市场管制和鼓励创新,针对性培养劳动者的与网络相关技能,等等。企业则需要进一步提升客户与竞争意识,针对自身特点调整运营模式转型与培训相关人才等。
  网络化如何影响中国转型?麦肯锡报告对理解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份重要的成果文献。报告对样本行业分析所提供的丰富信息,对我们现实而非抽象地、具体而非笼统地认识这一问题具有特殊价值。报告对中国未来长期增长轨迹以及网络化宏观影响定量估计也有参考意义,不过我个人认为,对这类大体属于“有见识的猜测(well in formed guess)”意见的精准性不必过于当真。报告对有关定量指标给出较大预测区间也提示了这一点。
  ……
展开
目录
序一 杨学山 创新驱动要适应信息社会发展规律
序二 张新红 未来已来:2015启示录

第一篇 信息时代的理论创新
张维迎 信息化让经济学理论的问题凸显
汪丁丁 主流经济学范式已经改变——信息经济学简介
卢峰 网络化与中国转型互动成长
韩小明 后工业时代经济理论的解构与重构
张居衍 理论受的刺激还远远不够
薛兆丰 以人为本的经济学处万变不离其宗
杨培芳 共创信息时代的新经济理论
陈禹 经济科学的理念和方法需要更新
姜奇平 信息经济是与工业经济不同的范式
张新红 呼唤21世纪的亚当·斯密

第二篇 “互联网+”与创新驱动战略
高新民 互联网经济与“互联网+”
吕本富 “互联网+”重塑中国经济组织转型
安筱鹏 服务化引领高端化——制造强国的必由之路
余晓晖 移动互联网的机遇
聂林海 电子商务创新驱动中国转型发展
杨福颂 从“痛点”看区域经济的创新驱动
汪向东 关于“互联网+农业”的几点思考
于凤霞 以“互联网+教育”实现知识传播普惠化

第三篇 信息社会的制度与文化变迁
汪玉凯 “互联网+”带来政府治理的历史性变革
金建杭 感恩昨天、敬畏后天、升维今天
梁春晓 今天比以往更需要幻想、梦想和预言
高红冰 推动政府治理创新,释放“互联网+”红利
司晓 “互联网+”时代的公共政策
胡泳 中国互联网立法的问题及改善
邱泽奇 迈向数据化社会
何霞 “互联网+交通”考验多元监管
方美琪 从文明转型视角看“互联网+”
段永朝 从哲学的三次转向看复杂性思想的演变
“信息社会50人论坛”秘书处 “红旗法案”不该在中国重演

第四篇 信息社会发展报告
全球信息社会发展报告2015
中国信息社会发展报告2015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