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实用主义哲学代表人物罗蒂生前亲自挑选的代表性作品
※大多数论文是首次在国内出版,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实用主义哲学/二十世纪西方哲学经典》由美国当代著名的新实用主义哲学家理查德·罗蒂在其学术生涯的不同时期所发表过的论文集结而成,内容涵盖了作者对实用主义的源起和发展历程、实用主义与浪漫主义、实用主义与神学以及实用主义与存在哲学和真理理论的关系等的详尽考察。全书不但全面展现了罗蒂自身的哲学立场的形成和发展,揭示了罗蒂的新实用主义哲学观与美国经典实用主义哲学之间的思想关联,章显了实用主义哲学作为一种哲学传统之生生不息,同时也贯穿了作者对社会和政治问题的一贯关切。
《实用主义哲学/二十世纪西方哲学经典》是继《后哲学文化》和《后形而上学希望》两部著作之后,全面了解罗蒂思想的又一力作。其中大多数论文是首次在国内出版,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6.1 实用主义与智慧的发展历程
如果人们认为哲学是爱智慧,智慧则在于把握真理,而真理则是对一种自然秩序的准确表象,那么,他们就有理由怀疑哲学是否可能了。因为20世纪哲学领域内的各种运动已经否定了这样一种自然秩序的存在——在一种与人类语言和人类历史无干、独立持存的意义上。欧洲哲学中源自尼采的那种传统——该传统现在常常被称作“后现代主义”——坚持认为,根本没有这样的秩序。英语世界的实用主义传统也这么做。这两种传统都被指责为反哲学的哲学。但暴风雨般的谴责常常是哲学正获得发展的象征。质疑以前哲学家那些发自直觉、看似有理的预设,这是哲学获得发展的主要机制。即使在“智慧”这个术语的定义已经面目全非之后,对某种可能被称作“智慧”的事物的热爱仍将持续。
在这个讲座里,我想讨论的是,一旦人们放弃了将真理定义为对一种自然秩序的准确表象的做法,在“热爱真理”的意义上,哲学[还]能意味着什么。我认为,放弃那个定义就使得改变“智慧”一词的含义成为明智之举,我还会以如何改变其含义的建议开始此次讲座。
我要用“实用主义”这个术语描绘20世纪哲学中那些使得如下这种做法成为明智之举的种种发展:改变我们赋予“热爱真理”和“热爱智慧”的含义。这并非出于美国沙文主义。我采用它,而不选用“后现代主义”,是因为后者已经因过度使用而遭到毁坏了。我不知道尼采以及像海德格尔、德里达或者福柯这样一些后尼采哲学家与现今在建筑和绘画领域里的那些变化有什么关系。我也不知道他们与我们面对的这些新的、令人恐惧的社会政治问题何干。然而“后现代主义”、“后现代时期”和“后现代思想”这些术语被用来将所有这些东西做成大杂烩。这样捆绑的结果便是一团迷糊不清的混乱,而混乱似乎是避免使用这些术语的一个很好的理由。因此,我要将“实用主义”用作表示那些为尼采和威廉·詹姆斯共同主张的有关真理、知识和理性的看法。这些看法是由对如下这点的否定推出来的:有独立于人类语言和人类历史而存在的任何秩序。
实用主义哲学家们和他们的前辈们之间的争执,与柏拉图所说的诸神和巨人族之间(在像德谟克利特这样的唯物主义者和像巴门尼德、柏拉图这样的反唯物主义者之间)的争执并非同类。那场争执是形而上学阵营内部的,而我们实用主义者则批判表面现象和实在之间的区分——该区分使得形而上学的争论成为可能。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问——比如说——实在在本质上究竟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
像柏拉图这样的一些形而上学家相信,把握住事物的自然秩序,穿透表面现象通达实在,就能带来福祉——这种幸福动物是享受不到的,而且它源自如下这种认识:人类的某种核心之物也是宇宙的核心。
……
1 实用主义
1.1 经典实用主义
1.2 语言学转向之后的实用主义
1.3 作为反表象主义的实用主义
1.4 实用主义和人类的自身形象
2 实用主义和浪漫主义
3 克服传统:海德格尔和杜威
3.1 海德格尔与传统
3.2 从海德格尔到杜威
3.3 杜威与海德格尔
3.4 小结
4 杜威的形而上学
4.1 杜威思想的种种当代诠释
4.2 杜威的经验哲学
4.3 小结
5 团结,还是客观性?
5.1 团结或者客观性
5.2 普特南与相对主义
5.3 实用主义的真理理论
6 热爱真理值得吗?
6.1 实用主义与智慧的发展历程
6.2 真理值得热爱吗?
7 普遍性和真理
7.1 真理是否和民主政治相关?
7.2 哈贝马斯论交往理性
7.3 真理与辩护
7.4 “普遍有效性”和“超越语境性”
7.5 没有会聚的文本独立性
7.6 实用主义者必定是相对主义者吗?
7.7 理性被诸普遍主义预设统一了吗?
7.8 交往,还是教育?
7.9 我们需要一种理性理论吗?
8 维特根斯坦、海德格尔和语言的具体化
8.1 当代哲学的“语言学转向”
8.2 维特根斯坦与戴维森
8.3 维特根斯坦与海德格尔
8.4 小结
9 反教权主义和无神论
9.1 导言
9.2 瓦蒂莫的宗教和哲学观点
9.3 瓦蒂莫与我的分歧
10 普特南、实用主义和巴门尼德
10.1 实用主义和工具主义
10.2 普特南和超越之物
10.3 知觉
10.4 语言学唯心主义
11 作为硬件的大脑,作为软件的文化
11.1 乔姆斯基与戴维森
11.2 福多-布兰顿
11.3 确定的存在者
11.4 德孔布论心灵的定位
11.5 作为硬件的大脑,作为软件的文化
11.6 语义学整体论、历史主义和语言学唯心主义
11.7 小结
12 杜威:在黑格尔和达尔文之间
12.1 杜威哲学中的经验主义与唯心主义
12.2 黑格尔、达尔文与实用主义
12.3 杜威:在黑格尔与达尔文之间
附录1 访谈:说服是件好事情
附录2 访谈:最好可能是更好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