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汇安泰:交大安泰智库经管评论集》:
吴敬琏先生综合拉古拉迈·拉詹(曾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首席经济学家,印度中央银行行长)以及《经济学家》中一篇关于结构性改革(structural reform)的文章的解释,概括了一个定义。他认为,结构性改革是一个市场经济国家常用的概念,原意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部分制度架构和政府规制架构进行改革,特别是对政府职能进行改革。他特别强调,结构性改革不可与主要用行政方法进行的“结构调整”混为一谈。因此,结构性改革主要是在制度层面,而非产业层面。
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根据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要求,以及全球金融危机后国际经济格局的重大变化,提出了“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思路。中国经济经过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积累了比较突出的体制性、素质性的结构性矛盾和问题。在经济增长持续下行的表象背后,是原有增长动力衰减,新的增长动力还未形成的局面;一些行业和产品供给能力过剩,而新需求和潜在需求的有效供给能力不足。基于对这些基本事实的判断,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未来一个时期经济改革和发展的主线,是完全正确的主动选择。
毋庸置疑,我们将结构性改革冠以“供给侧”这一定语,是特别强调在现阶段我国的经济生活中,总需求和总供给这对矛盾的主要方面在总供给。在一些行业和产品产能严重过剩的同时,核心技术、高端产品和服务、关键装备制造却还要依赖进口。这一矛盾在农产品和消费品领域同样比较突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将通过形成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来最终解决这个矛盾。这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也是经济体制改革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市场和政府关系的问题。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主要在讲“对政府职能进行改革”,进而是制度性的结构性改革。
无论在宏观经济学的框架中,还是在现实的经济运行和发展中,总供给主要是一个中长期增长动力的问题,是供给创新的问题。因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就是中长期增长动力和创新驱动的问题。
分析供给或总供给的基本工具是生产函数或增长模型,劳动、资本和技术是其中的三个基本要素。现代经济增长主要不是靠劳动、资本和其他资源的投入,而是靠人力资本积累和效率提高。也就是说,在人力资本投资的作用下,劳动在很大程度上被人力资本取代,人力资本成为活劳动(主要指技术劳动和管理劳动)意义上的主要投入;随着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日益增强,物质资本的相对重要性在逐步下降,而作为技术进步源泉的人力资本的相对重要性不断上升。并且,公共的人力资本投资具有兼顾效率和公平的性质,它们通过提高人们处理不均衡状态的能力,影响着经济增长的数量和质量。同时,公共的人力资本投资还可以促进收入分配差距的缩小,为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人力资本已成为中长期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动力。
在凯恩斯早年的宏观经济学框架中,因为存在技术中性假设,总供给被假定为不变,所以,那时只有总需求分析和总需求管理。后世的经济学家将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动态化、长期化,于是总供给便进入了宏观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在过去的一个时期,宏观经济学的分析框架由短期和长期组成。这里的短期和长期不是指具体的时间。短期是指总供给不变,只有总需求变化;长期则是指总供给也变化,而其动因主要是技术的进步。经济学家索洛指出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经济学家罗默进一步指出,技术变革的速度受到激励的影响,市场经济体系内部存在这种激励,技术进步是由市场体系内生的。在技术变革如此密集的年代,假设短期总供给不变是不合适的,技术进步随时在影响总供给和经济增长。因此技术变革作为各个时期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得到了充分的确认。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