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孝悌忠信:做人根本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2579194
  • 作      者:
    蔡礼旭讲述
  • 出 版 社 :
    经济日报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编辑推荐

◆净空法师等都积极推崇的人生真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经典读本,用经典来诠释幸福人生的真谛

◆走进凝聚中华正能量的文言宝库,开启人生智慧宝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着手将蔡礼旭老师的演讲稿翻译成6种文字向全世界推荐

◆学习古文经典名篇,夯实做人的根基,掌握立于不败的人生智慧



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些就是中华文化的DNA。

——人民日报<br>

21世纪将是中国文化的世纪。要无愧于这样的光荣使命,不光是我们这一代人要努力,也要让孩子从小汲取传统文化的滋养,继承我们民族的优秀品格。<br>

——季羡林(摘自《湖南日报》)


展开
作者简介

  蔡礼旭老师,1973年出生于台湾,现任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指导老师、国际儒学联合会会员、海南省监狱劳教系统特聘德育讲师、云南省道德大讲堂顾问。
  蔡老师原毕业于资讯专业,听闻师长教诲后,深感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实为当世亟需,以恩师志为己志,终身力行并弘扬中华传统文化。2003年年底起,与爱心人士共同创建“海口孝廉国学启蒙中心”,并担任主讲教师。
  2006至2008年,在安徽主讲“幸福人生讲座”30多期,获得热烈反响,逐渐带动了海内外各界人士在各自领域中,实际运用中华文化,营造幸福人生。
  2009年,蔡老师受邀担任马来西亚华文教育中心主讲教师。“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促进世界安定和平”,是该文化中心的宗旨,亦是蔡老师毕生的努力方向。

展开
内容介绍

  本系列共分四部,依据不同的主题,选择相应的古文,每部独立出版。
  本书整理自蔡礼旭老师“文言文——开启智慧宝藏的钥匙”系列讲座,以孝悌忠信为主题。
  蔡礼旭老师在讲解文言经典的同时,深入浅出阐述了修身、治学、齐家、为政的精髓,涵盖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个方面。并且撷取历史故事,从孝顺、和睦、慈教、宽下、劝化、救济、交财、奢俭、性行、敬圣和存心等方面,阐述了祸由我作、福自己求的道理,以此劝导世人向善。
  孝悌忠信,这是性德,是人人本具的。对父母要懂得尽孝,对兄弟要懂得尽悌,对国家、对人民要知道尽忠,对一切人要知道用信,不能够欺骗。
  人不学,不知道,不知义。学习古文经典名篇,夯实做人的根基,掌握立于不败的人生智慧!

展开
精彩书评
  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些就是中华文化的DNA。
  ——王岐山

  解决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只有孔孟学说与大乘佛法。
  ——汤恩比博士英国历史哲学家
展开
精彩书摘

  在《诗经》里面讲,“恺悌君子,民之父母”,代表“君子”爱护人民就像爱护亲人一样。“弟有顺逊义”,所以“弟”有恭顺、逊让、谦逊、礼让的意思在里面。“故善事兄长为弟”,一个人很恭敬地去侍奉他的兄长,这就是做到弟。而这个弟是用心去做,所以接下来讲“增作悌,示人以心中不忘先后次弟、须顺而逊也”。加个心字旁,那就昭示我们,心中不能忘记长幼尊卑,对兄长、对长辈,都要有恭顺、谦逊的态度。我们很熟悉的《三字经》里有一句话,“融四岁,能让梨”,就是说孔融懂得顺逊的态度。可能讲到这里,很多人有点不平衡,“当大哥真好,当弟弟的都得恭敬他。”告诉大家,其实哥哥的责任更重。像我父母那一辈,当哥哥、当姐姐的,有的六七岁就开始煮饭。我的一个同事说,他五岁就开始做饭了。他是老大,得照顾弟弟妹妹。
  “善事兄长”,“善”是体恤备至。宋朝有一位名相司马光,为当世及后世的人所尊敬。司马光主编了一部非常好的历史书籍《资治通鉴》,用了十九年。他怕自己睡太多,就拿了一个木头做的枕头,那是个圆形的枕头,稍微动一下,头就会滑下来。所以古人做任何事情,都相当尽心。司马光的哥哥年龄比他大很多,他哥哥八十岁的时候,司马光年龄应该是五六十岁,也是老人了,他“奉之如严父,保之如婴儿”,侍奉哥哥就像侍奉自己的父亲一样,保护哥哥就像保护婴孩一样。确确实实,照顾老人就像照顾小孩一样,老人生活上有很多需要,我们要去体察。给老人吃东西,不能吃凉的,不能吃太硬的,还不能催他,要让他慢慢吃,不然会消化不良。比如今天开饭稍微晚了一点儿,司马光会对哥哥说,“大哥,抱歉,是不是让您饿着了?”天气稍微变化了,降温了,他就赶紧抚摸哥哥的背,“大哥,衣服够不够?会不会冷?”嘘寒问暖。其实古人让我们最感动的地方,就是虽然都是生活的小动作,但每一个动作都是从他的至性至情,很自然流露出来的。
  接下来举例《孝经》的教诲。“君子事兄悌”,一个人在家中面对长辈、兄长,都能非常地礼敬、恭顺。“故顺可移于长”,“故”就是所以,自然而然,这种恭顺的态度内化了。所以一个人的德行、人格的形成,最重要的是在他的家庭,“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假如你是老板、企业家,要找好的人才,要找有家教的人。“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这句话是最根本、最准确的判断依据。一个团体最重要的是人才,人才是团体最宝贵的资产、最重要的基石。而大家想一想,怎么判断人才?现在有很多企业垮掉了,甚至世界前一百强的都有,很短的时间可能就被很聪明的员工给搞垮了。其原因可能就是没能判断这个员工有没有德行的基础。《论语&middot;学而》篇讲,“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做人的根本在孝悌。所以找好的下属、员工,找好的对象,一定要以孝悌为本。
  古人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要懂得从这里看。“男怕入错行”,老板怕选错下属,但是只要懂得从孝悌去看,就不会偏差太多。大家看一看,现在女孩子找对象,有没有去调查他孝不孝顺?有没有去看他会不会跟兄弟打架?都没有。那恐怕在劫难逃。要决定这些人生大事,都要用理智判断,不能凭一时的感觉。告诉大家,最重视感觉的地方,就是离婚率最高的地方。情愈深,智愈不见,这叫欲令智迷、利令智昏、情生智隔,情感一出来都是好恶,都看不准。人一喜欢这个人,他有什么缺点就看不到了;人一讨厌那个人,他有什么好处也看不到了。所以要学理智,还得从经典当中学。人不学,不知道,不知义。
  所以从这里我们看到,经典里谈的都是根本,都是人性很自然的发展。因为他在家里对兄弟这么恭敬,内化了,就变成自然了,他到学校、到社会,看到年龄比他长的,自然也是这个态度。假如我们现在会跟人吵架,想一想,小时候是不是都跟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吵架?先要把这个根扎好。不管我们现在年龄多大,没把孝悌的根扎稳,德行就很难上去,因为它是本。没有这个根本,我们学再多的经典,都是没根的花,就是花瓶里的花。花瓶里的花好不好看?好看。能看多久?看不了几天就谢了,因为它没有根,没有生命力。
  所以《孝经》这一段话,确实很有人生的判断力。这一段共三句,“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他对父母孝顺,这种孝心就可以延伸为忠于国家、忠于领导者;第二句是“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下一句是“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以前都是大家庭,在大家庭中成长,他就懂得怎么去帮忙做家务,管理家里的事情,甚至家里人情上的不愉快、冲突,他也懂得体恤,去帮忙化解,这都是做人做事的能力。我们看《朱子治家格言》第一句,“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所以一个人从那么小就觉得这个大家庭是我的责任,责任心自自然然就提起来,而且从做事当中他会积累很多能力。现在的孩子什么都不让他做,不让他负责,他的体恤人情,包括做事的能力,就不能很好地增长。
  讲,只要孝悌传家,富贵可以达到八代、十代,一直绵延下去。黄香是汉朝人,离我们都几千年了。
  ……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