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互动与多元诠释:中国少数民族哲学思想与文化研究》:
儒学与苗族
石朝江
一、中华文明的两大源头
涿鹿大战,黄帝战胜蚩尤的传说,在中国家喻户晓。史学家认为黄帝即是今天汉族的先民,而蚩尤则是现代苗族的先民。黄帝源于西部“西羌”,蚩尤源于东部“东蒙”,上古“东蒙”和“西羌”是中华文明中华民族的两大源头。
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作为两大源头的华夏族文化与苗黎族文化相互影响,相互吸收。根据先秦文献资料记载,早期东部苗黎族属农耕部族,西部华夏族属游牧部族。涿鹿之战,是游牧部族打败了农耕部族,东部苗黎族文化影响西部华夏族文化较大。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中说:“古时黎族散处江湖间,先于吾族不知几何年。其后吾族顺黄河流域而至,如此者又不知几年。至黄帝时,民族竞争之祸乃不能不起,遂有黄帝、蚩尤之战事。”①蒋志华编著的《中国世界部落文化》则说:“东夷部落为我国早期文化的发展和推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中原华夏文明就是文化相对落后的西部华夏族吸收先进的东夷部落文化后进入文明社会的。”②王桐龄在《中国民族史》中说:“当时苗族文化相当发达,第一发明刑法;第二发明武器;第三发明宗教。后来汉族所用之五刑,兵器及甲胄,而信奉之鬼神教,大抵皆苗族所创,而汉族因袭之……现在中国动言五族平等,所谓五族,即汉满蒙回藏族。譬如一家人,汉族是长兄,满蒙回藏族便是幼弟,是为现在人的观察。若照历史上观察,中国之民族,除了汉满蒙回藏以外,还有一位长兄,即是苗族。”③我们特别注意到,王桐龄是把苗族当成长兄来看待的。因为在中华文明的早期,农耕部落苗黎族作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石。
苏秉琦教授将中国古史的框架、脉络概括为:“超百万年的文化根系,上万年的文明启步,五千年的古国,两千年的中华一统实体。”①超百万年的文化根系,即是说,超出一百万年前,中国这块土地上就有早期能人活动,有了人类的文化;上万年的文明起步,即在一万多年前,我们的先民逐渐从渔猎、采集生活转入农耕生活,开始定居,开始种植水稻和烧制陶器;五千年的古国,即在五千多年前,在中国这块土地上陆续出现了一些方国——城邦国家;两千年的中华一统实体,是说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起,两千多年来,虽然其间也有内乱和分割,朝代不断更替,但中华民族已经连成一个整体,各个民族或人群,已经是谁也离不开谁了。
2014年9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始终追求统一,把这看作是‘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义’。无论哪个民族建鼎称尊,建立的国家都是多民族国家,而且越是强盛的王朝吸纳的民族越多。无论哪个民族入主中原,都把自己建立的王朝视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正统,强调‘舟车所至,人力所通,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日月所照,霜露所坠’,都是大一统的组成部分。”他强调指出:“我国多民族在分布上的交错杂居、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②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