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当代儒学.第九辑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9580958
  • 作      者:
    杨永明主编
  • 出 版 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作者简介
杨永明:2004年3月任宜宾学院社会科学系(先后更名为政治系、政治与公共管理系、政府管理学院)副主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后更名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副主任(副院长)。2008年7月兼任四川思想家研究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2009年10月任四川思想家研究中心主任。
展开
内容介绍
  《当代儒学(第9辑)》为当代儒学系列之九。
  《当代儒学(第9辑)》收集了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1世纪以来的中国“儒学复兴运动”中出现的新的儒家思想创造、新的儒学理论形态的研究文章,旨在通过对当代儒学的研究与评介,推动儒学复兴和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伟大事业。全书着眼于儒家的“活的思想”,意在推进当代儒学的思想原创、理论建构,推出当代儒学的重要学派、代表人物。在栏目设计上,除了已出版的前八辑的固定栏目——当代儒家思想探索、当代儒家理论建构、当代儒家学派评介、当代儒家文献研究、当代儒学观察家、当代名儒访谈录外,《当代儒学(第9辑)》还开辟了“儒学与现象学”专题的临时栏目,讨论了亲子之情探源、亲-亲之爱与人之为仁、在德行伦理学的视域下重审亲亲之爱等。
展开
精彩书摘
  《当代儒学(第9辑)》:
  显然,一切事物皆有其存在形态,或者说本身就是一种存在形态;一切儒学也有其存在形态,或者说本身也是一种存在形态。因此,涂先生所说的前两类,即“思想内容”和“功能实现”,其实也都有其存在形态,或者说本身也是某种存在形态。除非涂先生所说的“存在形态”是特指的“社会存在”;但这样一来,又会陷入另外一种尴尬:按照这样的概念,那就唯有第三类“作为存在形态的社会儒学”才是“社会儒学”了,其他两类都不是“社会儒学”,因为在涂先生看来,它们并不“作为存在形态”。由此可见,“思想内容一功能实现一存在形态”的三分法,在逻辑上是不能成立的。
  不仅如此,“存在形态”概念的含混导致了“社会儒学”概念的混乱。而根据这样的“社会儒学”概念,是无法理解“生活儒学”的。这是因为:“社会”这个概念并不能将一切“存在形态”一网打尽,也不能将儒学,包括“生活儒学”的内涵一网打尽;能够涵盖一切“存在形态”,包括“思想内容”和“功能实现”这样的“存在形态”的观念,唯有“生活”。这是生活儒学的一个基本命题:生活即是存在;生活之外别无存在。这就是说,生活之外别无“存在形态”,别无“思想内容”“功能实现”。
  2.“作为思想内容的社会儒学”问题
  涂先生关于“社会儒学”中的第一类的定义是:“所谓作为思想内容的社会儒学,即是由儒家或儒学研究者对社会及其各个层面问题进行探讨所建构起来的儒学形态,它本质上实为有关社会的思想学说。”这个定义可能适用于“中国正义论”,但绝不适用于整个“生活儒学”。这是因为:“有关社会的思想学说”只涉及“生活儒学”三大观念层级之一,即其中的形而下学层级;而且只涉及形而下学层级中关于社会界的伦理学方面,未涉及关于自然界的知识论方面。“生活儒学”涵摄三大层级:生活存在→形而上学→形而下学(知识论、伦理学)。“社会”仅属于伦理学的范畴。
  这就是说,“生活儒学”所说的“生活”“存在”或“生活存在”,绝非“社会”层面的概念,即绝不是所谓“社会存在”或“社会生活”的概念;恰恰相反,在生活儒学看来,“社会”作为一种“存在者”,倒是由更本源的“存在”或“生活”生成的。这样的作为大本大源的“存在”或“生活”,并非涂先生所说的“人的生活存在”,因为“人”作为一种主体性的“存在者”,也是由“生活存在”生成的;更非涂先生所说的“反思的对象”,因为“反思”恰恰是“人”的反思,即主体性存在者的一种活动,其“对象”即是对象性的“存在者”,也是由“生活存在”生成的。这两种存在者构成的“主一客”架构,正是“生活儒学”首先要解构,然后再重建的观念架构。
  在这个意义上,“生活儒学”不仅不属于“社会儒学”,恰恰相反,倒可以对“社会儒学”进行“奠基”,即为之提供思想视域或基本方法论。这是因为“社会儒学”必须以“社会”的存在及其概念为前提,这就首先需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作为一种“存在者”的“社会”是何以可能的?这个问题的答案,只能在“存在”或“生活”之中。
  不过,无论如何,“社会儒学”的提出,是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其现实意义在于:当今社会和当今世界出现了种种“社会问题”,亟待儒家提供解决问题的思想理论和实际行动;“社会儒学”的提法,无疑可以提醒当代儒家更多地关注现实的社会问题。其理论价值在于:在上述现实生活的迫切需求下,“社会儒学”的提法,无疑可以促使当代儒家更多地从“社会”的角度来思考重建儒学的问题,从而建构儒学的某种当代理论形态。确实,“社会”可以作为重建儒学理论的一种独到视角,可以由此而重新整合儒家既有的某些思想理论资源。就此而论,涂先生所进行的工作,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
展开
目录
●当代儒家思想探索

“社会”的观念:荀子“群学”的生活儒学解读

    ———兼评“社会儒学”概念ƺƺ黄玉顺/1

一个儒家版本的有限民主ƺƺ白彤东/23

孟荀人性伦理的多维哲学解读ƺƺ涂可国/44

牟宗三后期存有论存在巨大失误吗?

    ———与杨泽波教授商榷ƺƺ李腾飞/94

●当代儒家理论建构

重返儒学的生活构成源头

    ———张祥龙思想述评ƺƺ李俊/115

论方东美对«尚书»的创造性解读ƺƺ郭继民/133

●当代儒家学派评介

论“大陆新儒家”

    ———有感于李明辉教授的批评ƺƺ黄玉顺/150

诗性的自由

    ———评陈纯«大陆新儒家与左翼自由主义» ƺƺ王堃/160

论章太炎评孔子ƺƺ朱浩/170

●当代儒家文献研究

“马克思主义与儒学”丛书总序ƺƺ许嘉璐/204

经学与哲学:经典与解释ƺƺ陈少明  王堃/208

●“儒学与现象学”专题

亲子之情探源ƺƺ黄启祥/218

亲亲之爱与人之为仁/人ƺƺ蔡祥元/228

孝何以是一种德性?

    ———在德性伦理学的视域下重审亲亲之爱ƺƺ王珏/244

●“生活儒学”专题

仁爱的“层级”观念

    ———生活儒学对孔子仁学的理解与诠释ƺƺ李龙/254

●当代儒学观察家

康有为与儒家政治哲学的重构

    ———青年学者蒋孝军新著«“群”与“独”:个体性问题———康有为政治儒学研究»研讨会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2015年首届青年儒学论坛/266

●当代名儒访谈录

旧邦新命:从混合政体到天下体系

    ———复旦大学哲学系白彤东教授访谈录ƺƺ张新/291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