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故乡风月有谁争:印光大师精要法语讲记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3322294
  • 作      者:
    释净宗著
  • 出 版 社 :
    新星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编辑推荐

两位净土宗大师跨越千年的对话,如山泉冲洗世间烦忧困苦,清风明月充溢于胸。

展开
作者简介

  释净宗,一九六六年生于安徽宣城。一九八六年毕业于中国民航学院。一九九零年皈依三宝。鉴真学院名誉院长、鉴真文化研究所所长、特聘教授兼研究生导师。
  法师整理编撰的《善导大师全集》《净土三经》等净土宗文献丛刊已在岳麓书社正式出版。短文集《心籁》《爱的道路》及学术专著《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三书由东方出版社出版发行。反响良好。

展开
内容介绍

  《故乡风月有谁争》是根据净宗法师于2008年三月底于丹霞山锦石岩寺所讲记录而成。作者从近代高僧印光大师文钞中汲取精华语句共七十八条,一一冠以标题,稍加组织,集为《安心篇》与《实修篇》。作者对文句、名相等加以解释,并举出一些事例及譬喻用以说明。《故乡风月有谁争》文辞简洁隽永,灵悟动人,读之唇齿留香。对于普通读者来说,于生活用心、待人接物等,皆有无穷裨益。

展开
精彩书评

师禀善导专修之旨,阐永明拣料之微,中正似莲池,善巧如云谷,宪章灵峰,步武资福。弘扬净土,密护诸宗,明昌佛法,潜挽世风。折摄皆具慈悲,语默无非教化。临终预知时至,端坐念佛西归。维舍利缤纷,教泽乎寰宇,三百年来,一人而已。  ——弘一法师赞印光大师

古德弘法,皆觑破时节因缘。应机调伏众生。印光大师,文字三昧,真今日群盲之眼也。  ——梁启超


展开
精彩书摘

  《故乡风月有谁争》:
  风景喻:国土净则心净
  比如说在广州、深圳等大都市里,车水马龙,空气污染,噪音污染,光线污染,家务事、工作事,万事揪心,要让自己心净,怎么能净呢?那么,到了节假日,大家为了逃避喧闹的城市,就会来到风景优美的地方。大家一来到锦石岩,一看见这里的山水、地貌,城市里的那种紧张、压力自然就释放了,大家的心就感到清净了。
  这个说明什么呢?环境能够改变我们的心,国土清净了,心就清净了。
  所以,真为生死不要讲大话,要依我们凡夫做得来的,我们所学的法门是“国土净则心净”。
  来到风景优美的地方,自然内心就感到安详、平和。如果在大城市里待着,有逼迫感、压力感,一抬头都是高楼,旁边都是车声、人声,喧闹不停,不看也得看,不听也得听,看到的、听到的,六根对六尘,都让我们染污。这样,我们在娑婆世界是不可能清净的,所以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
  “喊破喉咙也枉然”是通途教理
  还有人讲到“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你口中念南无阿弥陀佛,心里是散乱的,没有禅定,你喉咙喊破了也不能往生。这句话对净土法门来说是错误的,又是拿了通途法门的教理来衡量特别法门。因为通途法门就是要修戒定慧,要断惑证真。“你虽然念佛,但是你没有戒定慧,你心里很散乱,你没有断烦恼,你不是喉咙喊破也枉然吗?”这是通途法门的教理。所以,大家一听到这样的话,就担心了、害怕了——不必!
  如果我们懂得净土法门是特别法门,心里就很踏实,“对对对,你讲的是不错!不过你讲的是按照通途法门戒定慧修行的,我现在是真信切愿持佛名号,仗佛慈力往生西方,两不相干!”
  乘缆车上山喻:念佛没感觉
  比如我们上丹霞山,通途法门就好比一步一步地上台阶,感觉很实在,上一步台阶就感觉“我进步一点了”,再上一步又进步一点了,每一步都有感觉。如果坐电缆车,没感觉,“呜——”就到山顶上去了,没感觉就上来了。
  很多人不老实念,为什么?“我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哎呀,我念了好长时间,没感觉啊?”又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还是没感觉!”
  没感觉就对了!念佛不是找感觉,找感觉就错了。为什么错了?你又把感觉放在前面来代替六字名号了——不是这样的!
  初机学佛都这样,教他老实念佛,念不下来,今天学了一个咒,好像“我上了一个台阶”;明天又学一个咒,“哎呀,又进了一步”;后天又学了一个什么??他都是累积,一步一步地慢慢来。
  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没感觉。上了电缆车,“呜——”一下到山顶了,“莫讶一称超十地”,有什么感觉?没有感觉,没有次第,不是一步一步地来的。
  像坐飞机一样,坐在飞机上不动,空中小姐通知了:“各位乘客请注意,现在飞机要着陆了。”“啊?我还没感觉就到了。”走路就不一样了,感觉多得不得了。一路风景转换不断,五里、十里??清清楚楚。
  自力修行法门好比走路,一步一步来,“我修禅定,初禅、二禅、三禅、四禅;我学法门,一个、两个;我断烦恼,断见惑、断思惑??”,都是很明了的,有次第的,一级一级的。但净土法门不是这样。
  我们学净土法门,要按照祖师的教导,懂得我们这个特别法门跟通途法门不一样。
  净土法门其大无外
  “净土法门,其大无外”,净土法门很广大,没有任何人遗漏在外。有两种大,一是智慧大,二是慈悲大。向上智慧大,文殊、普贤这样的大菩萨都要求生极乐,都不能出于其外。向下慈悲大,《观经》五逆十恶众生临终一念、十念都能往生,还有谁不能修呢?《庄严经》更说“常运慈心拔有情,度尽阿鼻苦众生”,所以说其大无外。
  其他法门,要么下机不能修,要么上机不需修,都有在外,都不能叫作大。
  ……

展开
目录


壹、安心篇
一、特别法门
1.通途法门与特别法门
2.拣去自力,注重佛加
3.以果地觉,为因地心
4.依普通法门论净土法门,自误误人
二、仗佛慈力
5.仗佛慈力,如坐火轮船
6.专仗佛力,不论断证
7.带业往生,消业往生
8.离此一法,佛也说不出第二个法门
9.“自”有何种力
10.自力何可与佛力并论
11.侈谈自力,藐视佛力
三、念佛胜易
12.我今念佛,必得往生
13.逆恶归心也来迎
14.慈悲誓愿,正为未断惑者
15.潜通佛智,暗合道妙
16.即凡心而佛心
17.一句佛号念得熟,成佛有余
18.信愿念佛足矣
19.往生只在有信愿与无信愿
20.万修万人去
21.如人射地,发无不中
22.特别法门如照山水
23.蚁子高山,风帆顺水
24.一称超十地
25.入佛境界,同佛受用
26.成佛度生若操左券
27.归宗结顶之法
四、普劝众机
28.一切种性皆须修习
29.末世学佛宜注重知因果与修净土
30.五逆十声尚得往生,何可自暴自弃
31.志大言大,不肯仗佛慈力
32.真念佛人
33.聪明智慧抛之于东洋大海外
34.不尚信愿仍属自力法门
五、信愿专修
35.问他人效验便是偷心
36.净土法门唯信为本
37.若信得及,一切人皆得往生
38.最平常、最高深之法门
39.未生极乐,即是极乐之嘉宾
40.太子堕地,贵压群臣
41.求生西方,比求来生做人尚容易
42.求来生福报,即是破戒违法
43.欲利他,先须往生成佛
44.专杂二修得失
45.随忙随闲不离弥陀名号
46.劝人念佛往生即是成就凡夫作佛
47.不念弥陀更念谁
48.故乡风月有谁争

贰、实修篇
一、选择称名
1.禅宗
2.密宗
3.相宗
4.教理
5.通家
6.圣智
7.实相
8.观想
二、称名仪则
9.六字
10.专一
11.相续
12.守凡
13.守愚
14.守实
15.守约(功课)
16.守宜
17.妄想
18.耳听
19.掐珠
20.记数
三、诸事用心
21.取舍
22.念死
23.发心
24.操持
25.静闹
26.境界
27.遇病
28.任业
29.戒偏
30.瑞相
31.世福
32.佛事
33.结社
34.助念
35.孝亲
36.利他

附录:印光大师精要法语(安心篇)
一、特别法门
二、仗佛慈力
三、念佛胜易
四、普劝众机
五、信愿专修
印光大师精要法语(实修篇)
一、选择称名
二、称名仪则
三、诸事用心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