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阳明如镜修我心:王阳明最神奇的心学应用指南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5737266
  • 作      者:
    罗智著
  • 出 版 社 :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编辑推荐

  ◆《阳明如镜修我心》,国内唯一一部笔记体王阳明心学应用指南。

  也许你了解王阳明,读过阳明心学理论,但如何应用阳明心学到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就是《阳明如镜修我心》的独特作用,迄今口碑颇佳的阳明心学精华解读通俗读本!王阳明心学进阶必读,想知道阳明心学如何应用,只此一本。

  ◆名家名作,让阳明心学成为实操之学,三十天改变自我计划完美指导你的人生。

  作者罗智,曾出版《王阳明心学全书》《王阳明神奇的心学》等畅销作品,本书在《王阳明神奇的心学》一书基础上,全新修订,增补近十万字。对阳明心学进行了现代解读,揭示了阳明心学对工作,学习,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独创性提炼出三十天改变自我计划,使阳明心学成为实操之学,打开了一扇通往心学圣地的便捷法门。

  ◆用知行合一的智慧修炼你强大的内心,超值附赠“阳明心学”解读宝典《但用此心》。

  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一切问题都是心的问题,内心决定人生高度,内心强大才是真的强大。《阳明如镜修我心》在同类书中内容标新立异,视角独特,适合大众读者购买研习,进行自我修炼,让知行合一的智慧修炼强大的内心。随书附赠《传习录》精华解析,突破自我实践宝典《知行合一》,使本书价值更高。

  ◆双封精装,烫金典藏。

海报:

展开
作者简介

  罗智,著名王阳明心学研究者,心灵励志作家。

  十多年前,因机缘巧合,“偶遇”明朝心学大师王阳明,从此身体力行,苦心钻研其著作,并在人生、事业低谷期,凭借王阳明的心灵智慧,成功地渡过了一个个难关。本书是国内第一部以笔记的方式解读王阳明心学智慧的著作。

展开
内容介绍

  《阳明如镜修我心》,国内首部笔记体王阳明心学应用指南。

  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一切问题都是心的问题,内心决定人生高度,内心强大才是真的强大。500年来,王阳明的心学智慧源源相传。张居正、曾国藩、孙中山、黄宗羲、章太炎、梁启超……一代又一代的伟人领悟并践行心学的精髓,成就辉煌的人生。

  本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阳明心学的经典内容。分别从人生处世,立志,治学,磨难等角度深入浅出地阐释阳明心学“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等核心智慧。让你洞察人生之道,突破心灵迷局,成就强大自我!

  本书采用双封精装,书名烫金等工艺,适合收藏,馈赠。

展开
精彩书摘

  随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向外追求物质利益,这样发展下去,必然使得人的精神愈来愈和自己的心灵分离,使人趋向于“物质化”,在人的心灵深处愈感孤独、苦闷、烦躁、矛盾。

  如何使人们荒芜、紧张的精神境界得到提升,获得一种心灵的自由,又不至于影响物质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儒学所倡导的“正心修身、平治天下”的“内圣外王”修养之道,既强调涵养心灵,又不失进取精神,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方式。

  很多人过于追求外在的人生高度,追求金钱、地位、名利那些东西,导致了心灵过于沉重,承受了太大的压力。然而牵累太大,做事的效率也大打折扣,反而难以达到理想的人生目标。

  其实,在今天的社会里,要想更好地实现自己人生的高度,更重要的是要心灵也有一种高度,那是一种脱尽尘埃、充满光明的境界。

  乘坐飞机的人们能够体验到:飞机上升到一定高度,超越了雷雨交加的云层时,将会出现一种奇特的现象,往下看去,尽管云层下面电闪雷鸣,下着倾盆大雨,而云层之上却无一丝阴云,充满着朗朗阳光。这时的飞机,丝毫不受恶劣的外界环境影响,平稳地飞行着。

  我们的心灵也是一样,在一定的层面下,会有种种乌云遮蔽心性的光明,让我们生活在黑暗的阴霾里。然而,当我们的心灵到达了云层,超越了云层和冲突,同样会发现,云层之上,晴空万里,心灵获得了一种全新的自由。而我们带着这种更高的精神境界和追求,回到现实中来时,智慧和聪明仿佛被提高了一个更高的层次,能用独特的眼光来看事物,能发现一些以往不会注意到的细节规律,能承受更大的压力和磨难,从而使自己的决策和行动似乎具有“神来之笔”……

  早在孟子时候,就提出了“万物皆备于我”这样一个观点,认为万物的知识和规律,都是人心中所具备的,一个人只要“尽心、养性、反求诸己”,就可以把它们都发现出来。又说:“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认识并掌握这种良知、良能有什么好处呢?

  王阳明认为,夫人心本神,本自变动周流,本能开物成务,所以蔽累之者,只是利害毁誉两端。如果我心不动,以顺万物之自然,只是触机神应,就能够发挥良知妙用。

  在他看来,人的“心”本来就有着神奇的作用,如行云流水般变动周流于万事万物之中,反映着各层次事物的客观规律,如果人能静下心来,自然就能发现其中的规律,而把事情完成得十分完美。我们心灵的能力没有发挥出来,只是由于它被各种诋毁、赞誉等利害关系遮蔽了。如果能摒弃“自我”的束缚,保持我心不动,顺应万物之自然,对待各种事情,心灵就能根据其客观规律,做出自己精准的判断,将别人看似异常神奇的良知妙用发挥出来。

  王阳明具有异于常人的全面智慧,正是通过一定的合理方法,让自己的心灵境界得到提升,开发了人人本具的智慧潜能的结果。他由普通人到智力“超人”的超越,为人类提供了自我完善的典范。

  虽然人心中包含着无穷的智慧,具备认识万物的知识与规律的能力,但这种智慧和能力并不是已明明白白地摆放在那里,因为每个人的心中虽然都有一个深藏的宝库,潜力无穷,但由于我们的心灵早已为物欲、私欲、人欲所蒙蔽,表面上人还是愚昧无知的。

  有这样一个笑话。

  有一个人在山间小路开车,正当他优哉游哉地欣赏美丽风景时,突然迎面开来一辆货车,该司机摇下窗户大喊一声:“猪!”

  现在的人怎么这样无礼,无缘无故地骂人?这个人越想越气,也摇下车窗大骂:“你才是猪!”刚骂完,他便迎头撞上一群过马路的猪。

  其实,那位货车司机是提醒他前面有一群猪,但他却从“自我”的角度出发,以为别人是骂他,结果酿成大祸。

  所以,如果一个人的心灵为自我和物欲蒙蔽的话,不仅不能获得那种本能的智慧,就连基本的观察判断能力也会丧失。

  为了获得这种高层次的智慧和能力,需要进行自我思想锻炼,即正心修身。

  正确认识自我与天地自然的关系,是获得更高智慧的前提。古人云: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只有心灵达到一定高度,才能看到更深更远的地方。

  心境提高了,一个人的智慧、能力和素质也会随之提升。

  人在生活中,往往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被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所束缚,难以找到应事接物的最佳途径,其关键在于没有将自我真正放下来,没有以一颗虚静清明的心去认真思考,认真对待。

  正如儒家经典《大学》说:“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只有心灵达到宁静、安稳的境界后,人才能够洞察万物之规律,这时考虑问题才能周详,处理事情才能完善。所以,宁静致远矣!

  而当一个人的内心有了一种安顿了的感觉,生活也会有一种充实感。内心平静,思想清晰,智慧必有所增,这样做事情更有效率。这时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会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帮助我们达到更高的人生尺度。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磨 砺

王阳明的人生之路充满坎坷,所遇到的困难是我们今天无法想象的,但他却凭借自己的努力,成就了一段辉耀千古的传奇。这样一位对生命有深刻体悟的人,他是怎样对待磨难的呢?

第二章 处世之道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够发现,有一些人很有人缘,不论遇到谁,都能很快打成一片,赢得别人的好感,似乎具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历史上的王阳明正是这样的人。王阳明以他的切身体会,深知为人处世中的玄机,在这个问题上,他掌握了怎样的奥秘呢?

第三章 智 慧

十七岁时,王阳明前往江西娶妻,住在岳父的官署中,闲来无事之余便苦练书法,没想到本来书法平平的他,几个月过去,等到回去的时候,竟然书法大进,一手毛笔字写得龙飞凤舞,神形兼备,如得神授。在练书法的过程中,王阳明悟到了什么道理,使得其书法进步如此神速?

第四章 态 度

王阳明是一个很有“气场”的人。很多时候,在他的身上仿佛有一种无形的能量和磁力,把许多人吸引到他身边来,更为奇特的是,在一些独特的场合,这种“气场”之力,会有意无意地“迫使”别人认同他的意见……王阳明的“气场”,到底源于何处呢?

第五章 治 学

王阳明的爱好是十分广泛的,三教九流,文学书法,象棋乐理,骑射兵法,无所不究。令人奇怪的是,王阳明有这么多爱好,他又似乎很快都能精通,样样都拿得出手。他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其中有什么奥妙呢?

第六章 立 志

古人认为:“志一而动气。”就是说一个人的志向意念集中到一个地方,他的能量也会随之向这个方向流动。其实世上每件事的完成,都伴随着一个立志的过程,志向坚定,念兹在兹,不断朝这个方向努力,就有可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在这方面,王阳明给我们揭示了哪些奥秘呢?

第七章 心灵教育

静坐,是古圣先贤都推崇的一种修身方法。谪居龙场时,王阳明日夜澄心静坐,借以摆脱各种利害关系的束缚,提升自己的智慧和洞察力,最后,终于借此打通了人天之间的一层隔膜,洞悉了隐藏于天地万物间的“道”的秘密。对于现代的人们来说,静坐还有哪些借鉴意义呢?

第八章 知行合一

在《传习录》中,王阳明认为,像张良、董仲舒、黄宪、诸葛亮、王通、韩愈、范仲淹等历史上的名人,他们智慧过人,能力超群,德行高尚,成就了卓越的功业,这都是他们发挥了良知妙用的结果。那么,“良知”是个什么样的事物?普通人也能获得良知的妙用吗?

第九章 “三十天改变自我”计划

……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