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体系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30486127
  • 作      者:
    郑继江著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作者简介
  郑继江,山东聊城人,1963年11月生。聊城大学马克恩主义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1989年在聊城师范学院获哲学学士学位,2000年在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获法学硕士学位,2009年在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1989年以来一直在聊城大学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曾在《中州学刊》《社会科学战线》《晋阳学刊》《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篇,出版专著1部,合作著述S部,主持各类项目3项。
展开
内容介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应包含哪些内容,目前仍然处于研究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体系》借鉴学业术界已有的研究成果,在构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体系”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体系》以理论与实践的矛盾运动、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方法统摄整个体系,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了多角度、全方位的论述,初步建立起一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体系的框架,力争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学科体系建设,并为编写该学科的高层教材提供参考。同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体系》也可直接作为高等学校和研究机构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习和研究的大学生和研究生的参考教材使用。
展开
精彩书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体系》:
  (二)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既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又是一门现实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这门学科上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下联党和国家具体的方针、政策,实际上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的结合。根据这一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必须要把握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联系中着重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基本规律,认真总结马克思主义传人中国以来的历史经验,分析其重大理论成果及其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着重研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同时更加关注现实,回答现实提出的问题,更多地关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实践问题的研究,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解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践中的重大问题,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这里所说的实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历史实践。也是就说,必须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曾经面临的重大问题出发,用历史实践分析和阐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基本经验和基本规律,不能空洞地从理论到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就其内容来讲并不难理解,因为它们并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人民群众实践的结晶和指南。它们来源于实践,又必须回到实践中去,这就要求必须易于为广大民众所理解所接受。二是现实问题。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所积累的一条最重要的历史经验,所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必须关注现实、回答现实提出的问题。当然,作为一个理论学科,它对现实的关注主要应定位于具有全局性、理论性的重大问题,而不能做不切实际的要求——似乎所有重大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问题都要在这里得到解答,而且还要有操作性、实用性等,这是不可能的。所谓关注现实或现实关怀,是指能够给人们提供解决现实问题以理论上、思想上、思维上别开生面、豁然开朗、高屋建瓴的启发性和创新性的解说或阐释,而非巨细弥足包打天下。
  (三)坚持以问题为中心的原则
  以问题为中心,首先要有“问题意识”。所谓“问题意识”,是指在科学研究中,自觉有意识地提出所要研究的问题,从而使研究目标更明确、更有针对性。坚持以问题为中心的原则,就是要认真研究与思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重大问题,比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验教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神实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解读与文化反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方法论等。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体系的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是一门学科健全和发展的关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建设,同样要注意方法的研究和运用。综合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大体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方法。
  (一)系统分析的研究方法
  系统分析的研究方法,是指把事物或现象视为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整体,在辩证地处理内部各要素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整体性研究和综合性分析的一种方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具有整体性特点,学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把研究视角上升到系统性、整体性、综合性的高度,才能把握学科建设的科学内涵和体系。
  要从整体上研究和梳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发展、基本经验、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无论是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还是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上看,都要重宏观、综合性的研究,进行高屋建瓴的综观。当然,这不是说,可以忽略或者不进行分阶段的历史研究,忽略或者不进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研究,相反只有在进行这些具体研究的基础上才可能有真正的宏观的整体性研究。我们在这里所要强调的是,在进行这些具体研究的过程中,始终要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整体意识或总体意识,不要孤立地着眼于某个历史阶段或者某个理论成果,而是要把它们放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整个历史进程中来看待和评价。
  ……
展开
目录
自序
前言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体系的基本问题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体系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相关学科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体系的研究框架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体系的重点和难点
第五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体系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概念论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内涵
第二节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目的论
第一节 逻辑起点的概念和特性
第二节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逻辑起点的几种基本观点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逻辑起点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题论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革命主题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建设主题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机制论
第一节 坚持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
第二节 弄清中国国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
第三节 植根民族文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独特风格
第四节 植根伟大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源泉
第五节 解答时代课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使命
第六节 推进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灵魂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论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的结构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中央领导人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第七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论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第八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论
第一节 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大理论成果
第三节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色

第九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价值论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价值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价值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价值
结束语只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