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民间权威与地方政治:一个中原乡村的传统蜕变:transformation of tradition in a North China village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3041669
  • 作      者:
    李晓斐著
  • 出 版 社 :
    知识产权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作者简介

    李晓斐,河南南阳人。河南师范大学历史学学士(2003年),南京大学历史学硕士(2006年),南京大学人类学博士(2012年)。2010年9月-2011年9月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在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人类学系与中国研究中心从事联合培养博士生的学习与研究。现任南京理工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文化人类学、当代中国乡村的文化与政治变迁等。发表中英文论文多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乡土社会秩序的变迁与重建研究”)、江苏省社科基金(“乡村政治与文化建设协调发展研究”)、南京理工大学自主科研基金等课题多项。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是关于一个中原乡村近百年来文化与政治变迁的民族志。近百年间,路村村民一直持续不断地进行着庙会与村庙的实践,虽然历经时代变迁也几乎未曾中断。应该如何理解这些实践及其背后所透视出的乡村地方政治?本书尝试从乡村内部文化的角度理解当下村落的权力与政治。在“文化图式”理论视角的观照下,本书概括出广泛存在于路村村民日常生活中的核心观念——“讲理”与“光棍”,这一核心观念不仅构成了路村近百年持续不断举办庙会及重建村庙等实践背后的文化驱动力,而且核心观念本身在长期历史实践中被不断再生产与变迁,这种变迁了的核心观念恰恰是解释当下路村地方政治景观的“文化符码”。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学界对文化、权力、历史等概念的理解悄然变化。文化不再是单纯与静态的元素,而被日益放入权力与历史的视野之下;权力的生产性与文化建构的特征被强调,“政治”更多地弥散在各种各样的“非政治性”场景及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历史也不仅仅是客观性的现实,更加是文化生产的产物。本书所涉及的传统与文化、权力与权*、生产与变迁等议题,正是试图将文化、权力与历史三者统合于乡村研究之中,并由此勾勒一幅传统乡村社会变迁的历史画卷。

展开
目录

郝瑞序Ⅰ

周晓虹序Ⅴ

总序Ⅸ

范可序ⅩⅢ

前言ⅩⅦ

第一章导论1

第一节传统复兴与民间权威4

一、“传统文化复兴”5

二、民间权威研究:从官民中介到权威的建构8

第二节文化图式12

一、作为结构的“文化图式”12

二、从文化图式看传统复兴与权威关系17

第三节田野工作21

第四节章节安排25

第二章路村概况29

第一节路村的时空坐落30

一、“进入”路村30

二、行政沿革:作为区域性中心的路村33

三、走出封闭社区的尝试36

第二节社会构成与宗族关系38

一、路村的社会构成38

二、路村三大姓的强弱变化41

三、观念上的宗族竞争44

四、现实中的宗族关系46

第三节村寨、村庙与庙会50

一、村寨的兴修50

二、关帝庙的信仰54

三、“麦货会”的传统58

第三章“讲理”与“光棍”63

第一节路村的光棍们66

一、旧社会的路村光棍66

二、集体时期的路村干部沿革72

三、黄胜利、路进学和冉文英的个人生活史76

第二节“讲理”:衡量“光棍”的标准80

一、旧社会光棍的特征80

二、集体时期光棍的特征82

第三节路村的文化图式94

一、“讲理”95

二、“光棍”101

三、路村文化图式的内容105

第四节“讲理”与“光棍”的再生产107

一、村寨边界与村庙名称变化的背后107

二、宗族强弱变化与光棍110

三、集市的兴起与光棍观念的强化112

四、对“国家”的道德评判与“讲理”观念116

五、村民对“不讲理”的应对:“因果报应”与“命”123

第四章文化图式的变迁131

第一节集市下的路村村民133

一、发家致富的经济追求133

二、产权意识的增强136

三、能动性与自主意识的提高137

第二节大队干部的集体堕落140

一、集体利益的逐渐丢弃141

二、公平公正原则的违背144

第三节不容忽视的小队干部146

一、集体时期的小队干部146

二、后集体时期的小队干部152

第四节“讲理”与“光棍”的当下呈现155

一、“讲理”观念及其新变化156

二、光棍及其内涵的变迁168

第五章“重建村庙”的政治学175

第一节作为光棍平台的“麦货会”177

一、旧社会的“麦货会”178

二、集体时期的“麦货会”180

三、磨子与后集体时期的“麦货会”183

四、“流产”了的2010年“麦货会”186

第二节村庙信仰与重建过程189

一、作为光棍平台的村庙189

二、“不可不信、不可全信”:当今村庙信仰

与变化191

三、重建村庙的具体过程196

第三节修庙过程中的权力关系209

一、修庙老头的个人生活史209

二、捐款与立碑的政治学220

三、不同群体之间的权力关系221

第四节介入修庙过程的县城干部234

一、三下请帖的故事235

二、县城干部回乡238

三、干部介入之再思考241

结论文化、权力与克里斯玛247

一、文化、权力与历史248

二、“光棍”、精英与小人物的克里斯玛254

参考文献264

索引282

图表索引287

后记288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