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选举制度与政党制度:1945-1990年27个国家的实证研究:a study of twenty-seven democracies, 1945-1990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08137257
  • 作      者:
    (美)阿伦·利普哈特(Arend Lijphart)著
  • 出 版 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作者简介
  阿伦·利普哈特,1936年生于荷兰,1963年获得耶鲁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政治学荣誉教授,国际著名的政治学家,新制度主义政治学代表人物。主要代表作:《妥协政治》(1968年)、《多元社会中的民主》(1980年)、《新兴民主国家的制度设计》(1996年)、《民主的模式》(1999年)等。
  
  谢岳,政治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哥伦比亚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台湾大学访问学者。专著:《大众传媒与民主政治》(2005年)、《当代中国政治沟通》(2006年)、《社会抗争与民主转型》(2008年)等:译著:《集体暴力的政治>(2006年)、《身份、边界与社会联系》(2008年)、《论政治平等》(2014年)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一部力作。作者以西方27个国家为例,把时间限定在1945-1990年,把着重点放在选举与政党的关系上,进而总结出选举制度、政党制度的特点。在作者看来,选举制度有三个基本的属性:选举公式、选区规模、当选门褴,作者认为它们可以描述各种不同的选举制,这三个属性和代议机构的规模一起,对比例代表性与政党制度造成特别重大的影响。
展开
目录
致谢
表格
第一章 导论:目标与方法
一、选举制度的类型
二、基本方法论
三、回顾与展望

第二章 选举制度:类型、模式与趋势
一、选举制度的向度
二、选举制度的其他四个变量
三、多数决定选举制
四、比例代表制:单选区制与顿特公式
五、有效门槛
六、比例代表制:单选区制与非顿特公式
七、比例代表制:双选区制
八、中间型选举制:半比例代表制、强化的比例代表制、比例代表与多数决定混合制
九、一般模式
十、选举向度之间的经验联结
十一、趋势

第三章 比例性偏差度、多党分化程度与过半数胜选
一、比例性偏差度的测量原则
二、选票-议席比例偏差度:绝对值与相对值
三、有效政党数
四、过半数胜选的产生
五、政党、政党联盟与派系
六、比例性偏差度与政党制度的相互影响

第四章 同一个国家选举制度之间规则的变化
一、单向度变化:选举公式
二、单向度变化:有效门槛与议会规模
三、进一步的检验
四、双向度的变化
五、选举制度的内部变化

第五章 双变量与多变量分析
一、双变量模式
二、多变量模式
三、回归分析
四、合并案例重复进行回归分析

第六章 其他四种潜在的解释
一、顺序选票结构对类型选票结构
二、选区名额配置不当
三、总统制政体
四、政党间的选举联系
……

第七章 选举工程学:限度与可能性
附录
译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