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行与灵梦——普济与辨才
华严宗之初祖杜顺,为修普贤行闻名者,其时,被称为华严行者之人,多数为普贤行之修持者。如终南山之普济(《续高僧传》卷二十七)亦为其中之一人。普济出家后,师事普圆禅师。普圆常巡行于名山大川间,为头陀行者,却不绝于读诵《华严经》。
普济依止普圆禅师后,亦常习头陀行。因此,常独自栖止于林野中,而不住宿于一般人家。于荒郊野地坐禅,除止于山谷外,亦无回避虎豹之处所。虽随缘随处游化,然不论行至何处,皆不忘于读诵《华严经》。
北周废佛时,凡剃发着僧衣者,皆遭诛杀。故普济乃避居于太白山诸峰上,藉草食以延命,渴则饮溪水。太白山者,即横处长安南方之终南山系之山峰。
北周废佛后,隋文帝再兴佛法,普济乃下山。唯普济立志舍身供养,修普贤行,愿生贤首国。于得知佛法复兴后,普济舍身之意愿更为坚定。于大众追随下,普济独上终南山,立身于岩谷西端之断崖上,口中称念“四弘誓愿”后,遂投身谷底。众人见状,乃群聚岩谷,并于谷上之高峰,建一白塔,以为凭吊普济之灵。普济之传记,于法藏编集之《华严经传记》卷四中。
《华严经传记》于叙述普济之事迹后,即为辨才之传记。辩才亦与普贤菩萨因缘深远,唯其家系不明,幼少出家,师事灵裕法师(公元五一八——六0五年)。灵裕者,即地论宗南道派之大家,曾于河南省安阳灵泉寺开创大住圣窟。(鎌田氏《中国佛教史》卷四.页三七七)
辨才依灵裕学习华严教义,深信《华严经》为最高至极之经典,虽一味修学,却不能深究其奥义,知悉自己为烦恼所障,为污浊所缠,遂决意先行忏悔,于是,洗净身心,造一香函,内装《华严经》本,顶戴于头上,如此遶行,达三年之久。终于,于梦中见到普贤菩萨现身,并承授予经中深奥之一文。于转瞬之间,随即读诵普贤菩萨所授之一文,且自始至终,如明镜辉映般,理解透彻。
辨才深受感动,遂更精励努力,终于通达《华严经》之教法,亦能示导于人。然而,辨才究竟如何临终,却无人知悉;或谓,如普济般,不为人所知,独自投身舍命于终南山山谷。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