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靖国神社七问》:
明治维新与天皇权威的建立
19世纪中期,佩里指挥美国东印度军舰开进日本江户湾,以武力胁迫日本向西方打开国门,结束了日本闭关锁国的体制。将天皇权力架空了的幕府向美国的让步,虽然表现了务实的政治态度,但是被封建藩主、武士认为是屈辱投降,开始了以“尊王攘夷”为口号的运动。在这一过程中,幕府被废除,强化了天皇的权力,同时开始了被称为“明治维新”的政治改革。为了天皇权力的巩固,必须给为其献身的军人以一定的名分。
其实,在日本的明治维新前是没有被称为“靖国神社”的那一神社的,甚至连“靖国之神”的概念也不存在。那么,靖国神为什么在明治维新后出现呢。
19世纪的中后期,日本发生了政治、经济、社会及文化方面的巨大变革,即“明治维新”。关于明治维新发生的原因,过程,性质与意义,从各个角度都有相当多的论述,并且争议颇多。不过,对于明治维新是日本向资本主义迈进与近代天皇制国家形成的新起点的观点则是学术界的基本共识。同许多国家向资本主义迈进并非一蹴而就一样,日本的那一过程也充满了激烈的斗争。社会变革带来的对日本社会内部极大的冲击,以及来自外部的西方资本主义的压力,都在那一时代的日本历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靖国神社则是重要的印记之一。
1853年,美国人佩里率领舰队来到日本,逼迫日本“开国”,这件事在日本被称为“黑船事件”。次年,日本与美国签订《亲善条约》,1858年又与美国签订《日美友好通商条约》,同时与英、法、俄、荷国签订类似条约,史称“安政5国条约”。这一时期,日本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虽然是天皇,但当时的天皇睦仁并不掌握实际的权力。因为从10世纪开始,日本天皇的权力已经被世袭的将军架空了近一千年的时间。在被美国及西方列强打开国门的时候,掌握大权的德川家族的将军已经传到了第13任的德川家定(1853-1858)和第14任的德川家茂(1858-1866),幕府的将军们及其幕僚应对来自西方的压力的方针是签订那些条约即采取妥协的方针。
这一时期,控制日本的德川幕府已经十分腐败,导致其下各藩的财政困难及武士们的生活艰难,一些有力的藩对幕府不满,将军的继嗣也遇到问题。于是一些藩便联合起来,打起“尊王”的口号,以恢复天皇的权力为号召同幕府进行对抗。另一方面,日本社会对于来自西方列强的压力感到强烈不满,产生了反对向外国列强妥协,主张对西方列强进行抵抗即“攘夷”的力量。本来,主张抵抗西方列强的“攘夷”的力量与在“尊王”的名义下不满意幕府控制的力量是分别在进行活动的,但是,由于幕府对主张“攘夷”的力量采取了压迫的方针,也打击在“尊王”名义下的联合的各藩,于是便使得“攘夷”派与“尊王”派联合起来,成就了推翻幕府的“倒幕”运动。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