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分为六种色彩
我们为什么会陷入爱河?
一想起谁,就会呼吸困难、胸口发疼,单恋或者失恋的时候,整个人消沉得好像再也无法振作一般。尽管如此,每个人依然会重复着恋爱的过程。
对于恋爱,法国作家司汤达的《恋爱论》中有一段非常著名的描述。“萨尔茨堡的树枝”,是指把一小根干枯的黑树枝放进萨尔茨堡(Salzburg)的盐坑中,两个月之后就会覆盖上纯白闪亮的结晶,作者用这种现象比喻爱情的结晶作用。一方面,恋爱就像这洁白的晶体一样闪闪发光,另一方面,却又十分脆弱易碎。
我们之所以对恋爱感到痴迷,或许也是想要看到这种梦幻般的美景。
心理学家J。A。李(Lee)提出了恋爱色彩理论。奉献型、游戏型、狂热型、实用型、浪漫型、友情型这六种原色,为各式各样的恋爱涂抹上不同的色彩。这种思考方式成为了恋爱心理学的基础。
“人们为什么会恋爱?”这个问题很难用一两句话来回答,但是“人们是如何谈恋爱的?”这个问题,一直以来有很多人进行过研究。通过众多实验,我们逐渐可以看清这个问题。
本书将关注恋爱这个深奥的课题,用心理学的观点来加以分析。
恋爱的色彩理论
这六种原色,构成了恋爱心理学的基础。
爱慕之心是每个人都有的一种需求
只要是人,无论谁都有“想要爱人,想要被人所爱”的这种自然需求。这种欲求被称为“爱情需求”。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求可以分为不同的发展阶段,这套理论被称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根据这五个阶段的理论,每当前一层的需求被满足,人们就会去追求下一层次的需求。
最初阶段是包括吃饭、睡眠、排泄等行为在内的“生理需求”。这些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人们就会追求自身周围的安全与安稳,这被称为“安全需求”。这一需求也满足之后,就会开始产生属于第三层次的“爱情需求”和“归属需求”。
一个人与家人和同伴的感情交流越是丰富,越是希望自己能够被大家所接受,希望能够在家庭与职场中找到归属感,过上安稳的生活。
恋爱可以满足人类的多种需求
恋爱可以说是一种与五个阶段全部相关的需求,特别是可以满足第三个阶段的爱与归属感需求。
“爱我所爱,被我爱的人所爱,两个人一起行动,一起生活”,想要满足这种需求的欲望成为了恋爱的动力。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成长需求
基本需求
想要成为成熟的大人,这种需求催生爱慕之心
在进入青春期的时候,一直以来面向父亲和母亲的爱意,会开始转移到双亲以外的异性身上。这也是所谓的叛逆期。这种爱意会逐渐发展为爱情。
这个时期产生的恋情,也会受到性成熟所导致的性冲动影响。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这是非常自然的事情。动物为了延续种群,会产生一系列的求爱行为,人类的恋爱与之也有相似之处。
除此之外,恋爱还有其他理由——当一个人的发展到达自我形成阶段,想要成为成熟的大人这种需求凸显。因此,对于异性所拥有的自己没有的魅力,就会格外在意,希望能够通过异性弥补自己的不足,这种意识由此而生。
因此,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都会寻找对自己而言具有很强魅力的异性作为恋爱对象。如下一页所示,一个人对于异性的哪些特质感到有魅力,是随着恋爱的进程而不断发生变化的。
青春期容易发生冲动恋爱
在青春期,性成熟往往会引发一些生理上的变化。因此,只要受到一点刺激就容易心跳加快、面红耳赤。而且由于性荷尔蒙分泌旺盛,性冲动也会增加。
环环相扣的因素使恋情一步步加深
恋爱进程产生魅力的要素相遇
深化
恋爱进程与产生魅力的要素(松井丰,1987)
由于这些生理现象是在青春期时第一次出现,本人很可能无法确定原因,只要见到令自己脸红心跳的人就会认为是喜欢,这种“归属误判”的情况很容易发生。所谓归属误判,是指对自己的体验赋予了错误的意义。
年轻时候的恋爱,有时候会被称为“只是爱上了恋爱的感觉”“一见钟情”“盲目的爱”,原因就在这里。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