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信史.002,黑历史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0709548
  • 作      者:
    指文烽火工作室著
  • 出 版 社 :
    中国长安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作者简介

指文烽火工作室:由众多历史、战史作家组成,从事古今战争、中外历史的研究、写作与翻译工作,通过精美的图片、通俗的文字、独到的视角理清历史的脉络,带给读者阅读快感。现已推出《战争事典》《战场决胜者》《透过镜头看历史》等一系列受读者喜爱的MOOK读物。

大意觉迷:历史爱好者、契丹文字研究者,主攻先秦史和日本早期历史,不仅在学术网站和学术期刊发表过多篇论文,在《探险》《战争史》等杂志发表过通俗讲史类文章,还发表过若干网络小说。

王立鹏:《大家谈》栏目军事评论员,擅长武器装备、日本史、欧洲近现代史、中国古代史类文章写作,在各类杂志发表过历史文章50余篇。

范永青:80后,笔名“熊嘟嘟”,自幼喜读史籍,著有《历史真有故事:大唐盛世》《历史故事新编》等书。

慕雨:天涯煮酒论史认证写手,出版有《文治盛世赵匡胤》《宋朝有个假皇帝赵光义》《总什么总挨打——靖康耻的前前后后》《单挑大宋朝——王安石》《历史真有故事——两宋风云》等图书。

王宁:致力于古代史、古文字、古汉语、古籍的整理和研究,在《学习与探索》《古籍整理研究》《江汉论坛》《周易研究》《郭沫若学刊》《殷都学刊》《台湾故宫博物院院刊》等海内外学术刊物及清华、复旦、武大等学术网站发表论文。

杨继正:酷爱明代中后期政治军事史研究,曾参与《战争事典》《明帝国边防史》等图书的写作工作。

展开
内容介绍

明白无误写在史书上的,未必是信史,历史事件的背后充满着形形色色的动机,历史精彩纷呈,同时又波诡云谲、迷雾重重,真正的信史符合逻辑、持之有故、言之成理,经得起反复推敲、考证。《信史002:黑历史》就是这样一本经得起推敲和考证的讲述真实历史的图书。本书的精彩文章有《属相与岁首》《并不洒脱的陶渊明——“耻于折腰”的内幕》《狸猫换太子的真相与背后权力之争》等。

展开
精彩书摘

与吕后、武则天相比,章献太后可谓出生低微。

章献太后小名叫刘娥,开宝二年(969年)出生于四川成都,从小就没父亲,在母亲的娘家长大。十多岁时,还未成年的刘娥便嫁了银匠龚美,然后随丈夫到开封讨生活(宋代女子法定婚龄是13岁)。

夫妻二人乘舟出三峡,行至荆州当阳县玉泉山时,长江水流已趋缓慢。百无聊赖的刘娥,少年不识愁滋味,坐在舟中唱起歌来。这一唱不要紧,惊动了玉泉山上玉泉寺的住持和尚慕容禅师。“道行高迈,愿力宏深”的慕容禅师听了立即派人循声将龚美、刘娥夫妻二人请进寺来奉茶。传闻慕容禅师善相,一见龚美就说:“君,贵人也。”等看到刘娥,“恍然曰:‘君之贵,以此女也。’”此后,慕容禅师对刘娥持礼甚恭,临别之际又赠了她川资路费。

许多人认为野史的记载荒诞不经,其实,野史可补正史不足。《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真宗天禧(1017—1021年)年间,贵为皇后的刘娥不忘旧恩,大出金帛重修寺院,“为楼者九,为殿者十八,僧舍三千七百”,将玉泉寺赐名为景德寺。重修寺院后,她又拨给景德寺僧众大量田产。玉泉寺始建于隋文帝开皇十三年(593年),因为地处楚蜀之交,唐末、五代以来数次毁于战火。刘娥出川时,玉泉寺破败不堪,连个像样的僧堂1也没有。重修后的玉泉寺规模宏伟,一跃成了“荆楚丛林之冠”。

刘娥此举既为报慕容禅师赠金之恩,也是为龙体欠安的真宗皇帝祈福。不过,真宗皇帝还是在乾兴元年(1022年)驾崩了。当然,这是后话。

离开玉泉寺后,龚美带着刘娥跋山涉水到了开封城。很快,他们就体会到了“长安虽好,居大不易”。龚美除了有银匠手艺外,无其他技术,他重操旧业,走街串巷为人们打造首饰,维持生计。刘娥长相甜美,能歌善舞,常拿着拨浪鼓帮助丈夫吆喝、招徕生意。两人夜以继日地工作,所赚的钱却仅能维持温饱。

银子乃贵重之物,官宦人家不屑于和龚美这样的小手艺人打交道;富户和普通小百姓为安全起见,更愿意去店铺打造首饰。所以,龚美的生意不是很好,刘娥跟着他也是饥一顿、饱一顿,苦捱时日。眼见家里就要断炊,龚美每日长吁短叹,刘娥除了拼命吆喝外,也没有什么创收的好办法。良心丧于困境,龚美身无长物,动起了歪心思,想起“添丁不及减口”的俗谚。带着刘娥讨生活,不如将这个累赘甩掉。龚美放出风去,很快就有人找上门来。龚美得了一大笔银子后,刘娥被人带走。

来人名叫张旻(974—1048年,后更名为张耆),虽然年纪不大,出手却阔绰。原来,张旻是宋太宗赵光义第三子赵恒(968—1022年)的贴身随从。赵恒,初名德昌,太平兴国八年(983年)改名为元休,封韩王;雍熙三年(986年),改名为元侃;端拱元年(988年),进封襄王。他就是日后的宋真宗。

张旻十一岁就到赵恒府中做事,因为心眼活络,深受赵恒信任。见他目不识丁,赵恒在心情好的时候就教他读书识字。时间久了,张耆对《论语》《左氏春秋》等略有涉猎,居然“颇知传记及术数之学”。

赵恒府中虽然不乏女色,却没有一个让他中意的。听说蜀地女子“多材慧”,赵恒就想找一个四川妹子。张旻每天在赵恒左右,自然对主子的心思了若指掌,暗中物色合适人选。得知龚美“家贫,欲更嫁之”,立即主动登门。

刘娥因缘际会跨入赵恒王府,“遂有宠”。由此可见,刘娥作为一个被买来的女子,最后竟能贵为太后,其心机和境遇实非常人可比。

刘娥之所以得宠,自然与她年轻漂亮有关。但她很快受到专宠,应该与她出身低微,识尽人间冷暖,老于世故有关。王府中的女子多出身高贵,自幼受女德教育,进了王府后,在床上也是缚手缚脚,温婉顺从。刘娥年纪虽小,却早识男女之事,加上自幼无人约束教育,她为了取悦赵恒,便百无禁忌,赵恒自然对她爱不释手。

可以说刘娥否极泰来,飞上高枝成为凤凰,过上了锦衣玉食的生活。可是好景不长,刘娥得宠引起别人嫉妒,被人在宋太宗面前告了一状。

得知儿子爱上了一个来历不明的女子,宋太宗勃然大怒,令赵恒立即赶走刘娥。其实,赵恒心仪四川女子是受父亲影响:赵光义任开封尹时,曾将一位四川美人掳入府中宠以专房。事情传得沸沸扬扬,赵匡胤过问后,赵光义才恋恋不舍地将该女子送出府。

虽然父命难违,但赵恒心中万般不舍,更不愿意就这样与心爱的女人成为路人。于是,他动了番心思,将刘娥“置于张耆家”。张耆心思缜密,被史家评价为“为人重密”。他见刘娥深受赵恒宠爱,自然是“事之甚谨”。他考虑到与刘娥年龄相当,为避瓜田李下之嫌,便把宅院让给刘娥居住,自己“筑馆居于外”。

不过在官方史书中,这件发生在赵恒任韩王时候的事却被记在其任襄王之际。究其原因,北宋真宗一朝的史书,大体上完成于真宗末年和仁宗初年,正好是刘娥主政、权倾中外的时期。刘娥主持编修真宗朝史,并派亲信太监罗崇勋、江德明二人任“史院承受”。二位公公自然要尽心尽力地为尊者讳,不能露出真宗十几岁就贪恋女色的事情。

但是,赵恒能继承皇位是意外之事。宋太宗长子元佐从小聪明机警,深受宋太宗器重。但元佐却因为申救叔父赵廷美(赵匡胤之子)而得心疾被废为庶人,失去了继承皇位的资格。元佐被黜,太宗次子元僖成了准皇储。就在元僖春风得意,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候,却被侍妾毒死。赵恒与元佐为一母所生,是宋太宗第三子。他本来不敢觊觎帝位,可元僖横死后,他就成了第一顺位继承人。

淳化五年(994年),宋太宗五十六岁。在高粱河之战所受的箭创将他折磨得体质大不如前,一度曾谣传“不豫”,即天子有病。立储之事引起朝野关注,赵光义不得不听从寇准谏言,以襄王元侃为开封尹,改封寿王。

至道元年(995年)八月,宋太宗正式立元侃为皇太子,同时大赦天下。至道三年(997年)三月,宋太宗病逝,赵恒继位,史称“真宗”。真宗登基,刘娥在经历了十多年的等待后,也终于苦尽甘来。

真宗为了酬谢刘娥十多年来的隐忍,决定封她为贵妃。当时,后宫已有女主,郭氏为皇后。真宗发妻为宋初名将潘美(即文学作品中害死杨业的潘仁美)第八女,潘氏早死,真宗即位追赠为“章怀”皇后。郭氏是宣徽南院使郭守文第二女,史称“章穆”皇后。

宋代对后宫的叙迁、俸禄、恩荫、赏赐有一套严格的制度,并接受台谏官员、给事中、中书舍人的监督。所以,真宗决定走捷径,直接派亲信给当朝宰辅李沆(947—1004年)送去了自己的手诏。但是,李沆当着使者的面,将真宗的手诏烧为灰烬。使者看得目瞪口呆,李沆却面不改色,淡定地告诉他:“但道臣沆以为不可!”

李沆的态度表明,此事绝无通融余地。他敢这么抗命也是有资本的。赵恒做皇太子时,每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生怕触怒父亲,为自己带来不测之祸。因此,他行事循规蹈矩,见到潜邸旧僚李至、李沆“必起拜,迎送降阶及门”。就算他继位后,见到吕端等老臣都是又揖又拜。真宗这样做,是真心感激和敬畏这些大臣。李沆曾做过太子宾客,真宗待之以师礼,所以他才如此抗命。李沆烧毁真宗手诏,就是提醒天子行事不要逾矩。

总体而言,从李沆“格人主之私”,到王旦“事无大小,非旦言不决”,再到寇准的“面折廷

展开
目录

前言

属相与岁首

《封神演义》不会告诉您的商周真相

并不洒脱的陶渊明——“耻于折腰”的内幕

狸猫换太子的真相与背后权力之争

张三丰的真相考——未开创武当派、也不会武功

爱赌气的皇帝——“万历怠政”之谜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