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慧远教团研究》:
在道安之前,襄阳已是佛教的重要地域,传称,竺法慧于“晋康帝建元元年至襄阳,止羊叔子寺”。法慧在襄阳,不受别请,至时分卫,保持着印度僧人的习惯,颇有神异之迹。
至道安将襄阳作为其“仪轨西北”并与法汰等人呼应的重要根据地,襄阳便成为当时天下佛教中心之一。道安的北归使襄阳佛教事业受到重创,但战后又渐渐恢复,襄阳继续成为佛法重地,吸引着各地高僧。曾支持道安译经的苻秦赵正,在苻坚逝后出家,更名道整,“后遁迹商洛山,专精经律。晋雍州刺史郄恢,钦其风尚,逼共同游,终于襄阳,春秋六十余矣”。
慧远晚年所收弟子有名僧彻者,深受慧远器重。僧彻本晋阳王族之人,少孤,兄弟二人流落寓居襄阳。因慕慧远之名,僧彻十六岁入庐山拜师,问答颇得慧远之心。慧远问:“宁有出家意也?”僧彻对曰:“远尘离俗,固其本心。绳墨镕钧,更唯匠者。”意思是本心要远离尘俗,出家为僧,但要真正得道,成为合格僧才,尚待高僧教化指点。慧远评价说:“君能人道,当得无畏法门。”僧彻在慧远门下受业,尤精《般若》经典,至年二十四,得讲《小品》,听者无以折其锋。慧远亡后,僧彻住江陵五层寺,后移琵琶寺。
慧远的另一弟子释道温亦来自襄阳。释道温为安定皇甫谧之后,流落襄阳,年十六入庐山依慧远受学,后又入关师事鸠摩罗什,“元嘉中还止襄阳檀溪寺,善大乘经,兼明数论,樊邓学徒并师之”。众多弟子来自襄阳,说明襄阳的道风依然保留甚盛,檀溪寺亦未因道安离去而遭毁,道温等人游学各地后又回到襄阳,对当地的佛教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襄阳皇甫氏后又有释僧慧,出家荆州竹林寺,事昙顺为师,为慧远再传弟子。僧慧后为荆州僧主,专心义学,兼善庄老,颇有慧远遗风。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