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 智能 绿色: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论坛演讲辑选(2014)》:
讲了“四新”,讲了智慧时代的产业,我再讲讲政府应怎么做?我觉得我们政府的工作方法,从内部来说,有很多不适应。比如我们的政府采购,我们的审批准入,还有项目的筛选,都是传统工业经济时代的思维,只认大的,然后看地价多少,拿多少地,搞多少产值。其实现在产值过剩的很多很多。上海新一轮的创新是要不断找到需求导向,然后设计出新产品,不造一家新厂,要把现有的企业进行供应链综合,价值链分享,增值的拓展。从我们的工作当中感觉,政府一定要用智库,用懂市场的人,懂需求的人,要把行业分析做好。这个行业分析必须放到全球的行业里面去细分市场研究,再放到全国和上海,把定位搞准。我们原来政府的经济政策都受产业导向论或者产业定位理论支持,说这个是朝阳产业,这个是夕阳产业,这个是支柱产业,一开始给它定性了,互联网时代我们不应该这么做。在“四新”经济面前,没有朝阳和夕阳,没有传统和新兴。第一是解决规划和定位。第二要突出主体。主体是谁?不是传统主体,是新兴的发展主体,而且有很多是跨企业跨界的。第三是载体。上海的工业结构调整中,存量园区很多,把它们一个一个调整好,使园区基地化,我们的新载体就会成为我们未来很好的发展空间。很多人不理解,你们怎么把工业用地从50年变为20年了。我说没有。50年或20年,看产业,我们有产业准入的能级,必须是好项目,不能再是全国过剩的项目。20年是轻资产。因为产品有寿命周期,一个企业50年以后的事讲不清楚,变化太大。确定20年,对一些互联网企业来说尤其好,成本可以降低。第四,无论做什么,还是要靠企业主体去研究项目,使之项目化。第五要把投融资解决好。前些年,我们用市场经济的价值观、价格理论造成了土地批租,造成了市场经济,造成了产品经济,政府花钱搞基础设施建设,然后再土地挂牌出让,企业再投资,搞建设,重视规模和硬件,这个发展道路现在已经不行了。现在,政府贷款余额被锁定,很多地方只有还钱,不让借钱了,所以它必须要用新的模式来投融资,比如说股权模式,让民营经济或者组合团队来唱主角。政府在项目扶持方面,从直接的给钱转向更多的奖励,从补贴更多转向股权投入,跟基金资金进行放大和对接,让市场去选项目。最后是一定要培养人才的发展环境和使用环境,有创新的政策和氛围。上海改革开放30年,第一次承认容忍失败,把创新投人视作利润来考核,这个很了不起,但真正要做到这一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美国有些企业已经走了鼓励失败之路,因为失败是创新之母,失败都鼓励了,创新更不是问题。
……
展开